新媒体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08-25浏览:

  [摘 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青年大学生被寄予了殷切希望,他们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担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时代的发展需要当代大学生德才兼备,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论文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GJB1421095)

  [作者简介] 王伟强(1977—),男,山东禹城人,法学硕士,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处级辅导员,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德育研究和法学研究;韩 雪(1994—),女,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其通过符合道德的手段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贯穿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体现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一、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创新不足

  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是“灌输式”教育,加上以往的传统教育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出现了“灌输重于沟通”的思想,然而“灌输重于沟通”的思想与“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本、以沟通为本”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相反,使学生和教师处在一个不平等、不稳定的关系中,学生只知道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服从教师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距离越来越远,德育成果受到了影响。这种教育观对当今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错误的,因为当今的大学生群体思想独立,具有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的渴望,同时渴望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闪光点,传统教育方式不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引发大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抵制与排斥[1]。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与方法,是师生交流教学信息的基础,它主要体现于教师和学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手段、设备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在一定教学手段的帮助下,通过对客体的干预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很長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大学教育都覆盖德育课程,但90%以上的高校都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作为主流的教学基础,一本教科书、一盒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变成了课堂上的标准配置。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优点,即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由于缺乏多媒体教材、视频等辅助工具,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想办法使所教课程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现代媒体更加符合现代人由繁到简的需求,致使其在教学上的应用愈加普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无论现代科技如何发展,教学变得如何简洁,都不应该失去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与教学底蕴。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对激励学生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很大的缺点:一是单调,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当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教师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会感到无聊并且这种无聊的感觉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会导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二是在教学中传递的信息较少,教学效率低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依赖于教师,这对教师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2,3]。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浪潮中,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逐渐被冲淡,效率低下、信息匮乏、时间和空间有限等弊端日益突出。现在的学生热爱新事物,愿意学习新事物,提高自己的能力,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三)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大学德育应当从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载体、教育评判等五个方面实施。怎样使大学生德育起到更好的效果,是我们必须面对且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以发展的角度观察我国大学德育现状时发现,我国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没有达到完全统一。为何有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不能及时自我排解导致轻生;为何有名校“高素质”人才素质低下,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这些屡见不鲜的问题背后,我们所应该考虑的到底是什么?究其根本是目前大学德育的内容并不能完全与现实相契合,没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接受度,它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这些德育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单一的理论宣讲统一到全体学生身上。没有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的实效性就不突出,那么这种教育在当前就没有充分的价值。大学生还处在“象牙塔”中,要使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服务社会,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情商培养、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这些教育内容也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但高校德育的内容非常匮乏,这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的现象愈加频繁和剧烈[4]。

  (四)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学术界对德育评判的定义有两种解释。狭义的德育评判关注受教育者在接受德育时所取得的提升成果、存在的缺点与漏洞,强调德育的终极效果。广义的德育评判既要注重教育效果,又要关注受教育者在德育全过程的表现,对受教育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判。这种教育评判是狭隘的,并不能从整体上准确地评判学生。一方面,一部分学生拥有异于常人的记忆能力,死记硬背是这些学生的强项,异于常人的记忆能力使他们在考试中拔得头筹,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德育的本质。另一方面,测试只能作为考查学生对德育理论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依据之一,而不能考查其真正的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

  推荐阅读:体育研究与教育能邮箱投稿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媒体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