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07-29浏览:次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执行项目的教学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思考、选择并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体验、实践、展示等多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将劳动任务设置成需要策划和实施的项目,指导学生去完成,这种方式称之为“项目式劳动教育”。项目式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劳动项目中参与体验和实践,还能让学生学习策划、分工、找窍门、提效率,以增强劳动任务的挑战性,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以劳促创的价值。
成都市五丁小学以体验教育为办学特色,基于“以境动之、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情感之、以理服之、以行践之”的教学原则,在推进劳动教育校本化落地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引领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学校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劳动教育的分类,构建项目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见图1):在课程目标上,立足劳动素养;在课程实施上,注重情境创设和小组合作;在课程评价上,坚持多元化评价方式。
一、项目式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结合国家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劳动教育课程分为三类:常规劳动课程、生产劳动课程、特色劳动课程。
(一)常规劳动课程
常规劳动教育包括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内外服务劳动,着重引导学生在照顾好自己的基础上,体会劳动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道理,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如低段厨艺劳动中设计的“能根据菜肴名称选配蔬菜,学会摘菜、洗菜”等项目;校内外服务性劳动如“童心义卖”爱心公益劳动等,通过抓住“发现服务对象的需求”这一关键环节,培养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爱心的责任意识和公益意识。
(二)生产劳动课程
生产劳动课程重点让学生体会到劳动能够创造价值的道理,树立质量意识,培养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巧手·缝纫课程”以手工缝纫、服装设计为主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缝纫技能,学会初步的服装设计;“小工匠·木工课程”以创意家居制作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体悟劳动者的工匠精神。
(三)特色劳动课程
特色劳动课程主要分为节日劳动、主题劳动和学科融合劳动三大类。节日劳动注重挖掘节日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设计,如“五一”劳动项目挑战赛;主题劳动主要是结合学校“交子文化”特色,开展财商教育,如举行“劳动手工作品”拍卖会,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科融合劳动是将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开展各种劳动教育特色活动,如美术学科和数学学科合作开发的跨学科课程“如何让教室靓起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发现班级中存在的影响美观的地方,围绕净化、绿化、美化理念,通过实地丈量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小组讨论选择适合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优化,最后全班交流分享。
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课程的实施,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在资源整合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特色功能室设置,开发了“三创”劳动课,即创新生活营、创意木工坊、创客工作室。创新生活营以“我的校服我做主”为主题,侧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缝纫技能,学习简单的服装设计,能根据学校文化元素,设计一款个性十足的校服。创意木工坊以创意家居制作为主题,侧重让学生使用工具制作居家生活常用的摆件、相片夹等居家用品。创客工作室侧重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诸如设计制作一款智能垃圾桶等任务,在培养学生綜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感。在平台搭建方面,一是校园服务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校园种植等劳动,如每期“开心农场”种植、每周“扫一屋,净心灵”活动,在美化校园的同时增强学生服务意识。二是社会实践、志愿者公益劳动,如学校在学雷锋日开展“文明春风靓蓉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开展“体验缤纷职业,遇见精彩未来”实践活动,国庆节开展“童眼观艺,匠心筑梦”寻找身边匠人视频征集等,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学会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二、项目式劳动教育课程实施
基于劳动素养的培养,聚焦劳动教育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学校建立了包括导学、实践、改进、展示、评价五个步骤在内的项目式劳动课程教学架构,按照项目式学习所覆盖的劳动核心知识概念的范围大小以及对学科课程的影响度,探索出微项目式劳动、学科项目式劳动、跨学科项目式劳动三种实施路径。
(一)微项目式劳动
微项目劳动指将劳动教育的内容项目化,它具有学习内容聚焦、学习时间跨度小、便于师生操作、适合劳动常态课堂的特征。在常规劳动课程和生产劳动课程中,教师通过微项目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的15~20分钟时长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探索。
(二)学科项目式劳动
学科项目式劳动是指以日常劳动的关键概念或能力为基准设计的综合性劳动实践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综合性的探索,以培养想象力、创造性、合作与沟通能力等。如家务劳动“学做家常菜”,学校以“如何传承我家的当家菜”为目标驱动开展劳动实践。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向家人调研了解自己家里的当家菜是什么,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有哪些,并向家人学习烹饪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家人品尝并进行改进,再通过开学典礼上的厨艺比拼、汇报交流进行成果分享。
(三)跨学科项目式劳动
跨学科项目式劳动是以不同学科的关键概念或能力为基准,指向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以我校社会公益劳动“地摊经济体验”为例,2020年因疫情原因,国家鼓励“地摊经济”,在此背景下,学校开展了“地摊经济体验”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项目以如何让盈利最大化为目标驱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统计、概率等知识,进行市场调研、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形成项目策划书,然后进行实际摆摊体验,核算盈利和成本,及时调整进货品种和数量,期间还经历暴雨天气、商品滞销、城管驱离等突发情况。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深度学习、综合分析、判断和选择等高阶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推荐阅读: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提升中学生的审美素养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项目式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