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07-21浏览: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使中学历史教学面临困境,高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历史教师也成了尴尬的角色。因此,历史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知识能力;记忆方法

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来被冷落,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尤其在一些乡村学校,课程安排中甚至没有开设历史教学,即使有,也都被排成三流、四流课,历史在“副科”行列位居榜首。而更让历史教师尴尬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可上可不上,历史课可以被任何一科教师占用。每年学校组织家长会,只要代课教师现身,家长会把语数外教师围得水泄不通,而历史教师被冷落在一边,像丑小鸭。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历史教学面临困境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突破的办法,获得了一点浅薄的经验。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都与“正科”分数挂钩。这使得“正科”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家长只关心正科分数,学校评比也只算正科总分。这便使各学科有了“主科”“副科”的区别,学生心目中自然也就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在课程活动的安排中,各科都有大大小小的社团或兴趣小组,唯独历史既没有兴趣小组,也很少有有关历史科目的活动。各级教育部门每年会举行语、数、外、理、化、生各科的竞赛活动,学生为其奋战,教师也会竭尽全力,基本上都能收获成就,而有关历史学科的活动闻所未闻。因此,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是被搁置的,是被冷落的,历史教师也就随波逐流,没有重任,迷失了奋斗方向,业绩、荣誉无从谈起,职称晋升掉队的也往往是历史教师。这些使历史教师产生了困惑与失落。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自从科举制度创立以来,考试就一直是普通人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且以分取人是当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作为目前相对公平且又能保证人才选拔的综合标准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供”的精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高考。因此,从学生到教师、家长,将重点放在高考要考的科目上也在情理之中。在就业压力相当大的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适合社会需求的理科便成了热门选择,而就业面狭窄的文科,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历史学科自然也就成了“冷衙门”。

  (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激不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样一堂历史课,有的教师能旁征博引,把枯燥的历史事件演绎成极具趣味的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听得出神;有的教师则以干巴巴的历史时间和事件为线索平铺直叙,讲得没精打采,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历史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知识面狭窄,对时事政治热点关心不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既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历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和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历史成绩关乎着学生的升学与未来,高中历史教学围绕着提升学生考试分数来展开,大多数历史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极少有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历史学习能力等历史素养。由于历史知识较为琐碎,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与时间;并且历史学习枯燥,教师在教学中穿新鞋走旧路,致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效率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三)教师注重教法钻研,轻视学法指导

  有的学生喜欢历史课,但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历史考试成绩总是平平。有的历史教师上课讲得精彩纷呈,学生听得激动不已,看似是一堂非常生动有趣的好课,但历史课不是故事课,历史学科有自身的学科性和系统性,学生不光是喜欢历史就能学好历史,还必须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懂得如何理解、分析、记忆历史知识,才能学好历史,才会喜欢上历史。

  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不仅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古训,外有“读史使人明智”的警句;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近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语。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本闪耀着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历史见证,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动的实证。翻开世界历史,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古往今来,大凡有识之士无不重视历史,总是将史学教育提高到亡国兴邦的高度来认识。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历史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千年之米、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年来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要让学生从历史课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师要不断地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教历史而内愧,要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历史课,让历史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例如在学习“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学”一课时,教师需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既学习了“唐诗宋词”之美,又学会了李白、杜甫做人之纯粹,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诗圣”那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爱国情怀,懂得什么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什么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有了这些最基本的认识,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才能对祖国和民族产生炽热的爱,真正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怀。

  (二)创新教学设计,加强学法指导

  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优化教学设计,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改进教法,激活历史课堂,全面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使历史课做到“低负高效”。

  笔者在多年来的历史教学中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开始登上讲台时,在热衷于讲故事的同时,把学到的知识一股脑儿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既激动不已又唉声叹气,但考试成绩总是不高。后来,笔者逐渐认识到理论分析的重要性,上课时便从历史背景到事件经过,然后再从事件性质到历史意义,每堂课都套用公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每每听得昏昏欲睡,考试成绩更加糟糕。笔者认识到,在历史课上,史实是血肉,理论是骨骼,二者不可分割。只有血肉,立不起来;只有骨骼,又难免干涩。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也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经典故事。如笔者在讲到“袁世凯称帝”时,中间穿插一则“袁世凯喝茶”的小故事。这样学生既进一步掌握了自古“君权神授”的理论,又对袁世凯称帝的过程充满了好奇,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这一段历史,效果非常显著。

  推荐阅读:历史学习历史教育类期刊投稿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