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05-20浏览:次
【摘要】课堂教学行为问题诊断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贯串整个教学过程.科学诊断教学行为,有助于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关键改进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提出教学行为问题诊断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行为问题;优化措施
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也就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教学提升、学生正常学习的教学策略与行为.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落实行为研究策略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且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联系教学实际,给出具体实施策略.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一、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与参与活动的动力,前提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数学知识点零散且具有逻辑性,如果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遇到学习难题时会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放弃.但如果缺少数学学习兴趣,这一切就成为空谈,学生也不会将精力放在数学学习上.因此,实际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侧重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明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与作用,继而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在课堂上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实现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目标.
做数学题最重要的就是审题,而学生做错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审题不清,这主要是学生审题时粗心大意.数学题的解主要是注重解题过程,应当对题目中的每个词、句子甚至标点符号进行揣摩,透彻地了解题目,明白题目要表达的意思.数学题是理论知识,主要考学生的思维及答题思路.数学题不像语文题答案那么开放,它是有固定的答题模板的,并且几乎针对每个类型的题都有其固定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学生由于平时形成了这种惯性思维,到考试的时候看到类似的题就会套用教师上课时总结的答题模板,而这个模板也不是万能的,一旦题目中的条件稍做改变就会出现答题错误.高年级的数学不像一二年级那样看一眼就明白题目的意思.其中的很多关键信息都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内容分析总结出来.学生如果不善于推敲、钻研就无法得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或关键信息,也就不能正确地对题目做出解答.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诊断优化措施
1.要求仔细审题,摆脱惯性思维影响
学生从题目中阅读出所需信息是第一步,这步找对了方向,才能保证下一步解题继续.面对粗心大意导致审题不清这个问题,教师及家长可以督促学生在审题时将重点信息画出来.比如,面对一些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如特别容易出错的数字及一些重点的词语,学生应该特别关注并做标记,这样可避免答题时由于审题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学生一旦养成惯性思维就很难摆脱它,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多方面挖掘,从不同层面入手深入讲解,给他们一个全面准确的概念.例如,在“三角形的高”这个知识点中,学生由于思维定式,认为高必须是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了解高的本质,使学生做题时不因受到位置的干扰而做错.
对于作业本或者考试卷上出现的错题,可以要求学生将错题完完整整地抄录下来,或者直接将其剪贴到错题本上.若是摘抄到错题本上,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将自己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抄下来,同时留出空白区域,用于书写正确解法,如此两相对比,学生每次查看错题时都能回想起当初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才能正确解答,可谓记忆深刻.学生每次书写正确答案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适当扩展,如可以先用红笔画出致错的步骤,在其下标明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标准的答题过程,最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及自己的思路在错题本空白处将完整的解答过程写出来,同时可以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想法,以后遇到类似题目的具体做法等.如果涉及一题多解,也可以在旁边用其他颜色的笔写出其余解法,并对这几种解法进行对比,找出最优解.
2.塑造有效情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數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逐步养成数学学习自信心.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切实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还应该把问题当作教学的纽带,要不断激发学生创造出新的问题,帮助他们在问题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提问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学生,还要进行一定的示范.教师问题意识的增强也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奠定一定的基础,这些都会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问题意识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显著优势,它有着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可利用交互式的人机界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开展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讲解“认识钟表”知识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关于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包括12点吃午饭、18点看电视、21点睡觉等,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时间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又如,讲解“数量关系”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的方法,利用趣味化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自己扮演成纺织工人,然后告诉学生自己每天能织多少布,待学生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身上时,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如果我每天按照这样的速度,织布8000米,需要多少天?这需要学生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才能得出最终答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课堂中来,主动积极地思考,从不断的探索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如:我们养了一只兔子,它每天要吃掉两棵小白菜、三根胡萝卜;如果我们养两只兔子,它每天要吃掉四棵小白菜、六根胡萝卜;那如果我们养三只兔子、四只兔子……一大群兔子呢?它们每天要吃掉多少棵小白菜、多少根胡萝卜?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兔子数量增加和小白菜、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实现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推荐阅读:小学教育论文投稿范文(两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问题诊断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