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03-24浏览:次
摘 要:榜样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及道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历来注重对榜样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榜样对自我成长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认为学校树立的榜样人物于自己“遥不可及”。这说明榜样的树立往往基于学校的思考,而缺失了学生的“在场”。基于关怀理论,学校榜样教育应关注学生作为被关怀者的积极回应,倾听学生的声音,树立多元化榜样,进而推动课程化和活动化的榜样转化,改进学校榜样教育。
关 键 词:教育调查;榜样教育;关怀理论
中学阶段是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需要榜样的示范和引领。因此,榜样教育历来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榜样教育可以激发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力量和成长动力,对其价值观形成及道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中,大多数学校都比较注重榜样人物的宣传,或是在校园矗立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人物塑像;或是将本校考入名校的校友照片和名字等挂在灯柱上、墙壁上。但是,面对生活在高度信息化时代的“00后”学生,这些榜样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吗?学校榜样教育真的有效吗?本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广州市部分中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尝试立足结果分析对学校榜样教育作出改进。
一、榜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半开放性设计,使用问卷星发放问卷,以广州大学附中、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协和中学、知用中学等5所广州市学校为样本,回收有效问卷2022份。其中,初一学生556人,占比27.5%;初二学生368人,占比18.2%;高一学生397人,占比19.6%;高二学生701人,占比34.7%。男生1077人,占比53.3%;女生945人,占比46.7%。分析结果发现:
(一)近半学生没有心中的榜样
调查发现,91.9%的中学生认为榜样对自己的成长有激励作用。这可能与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注重树立榜样,开展榜样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当问及“你认为偶像和榜样是一样的吗”,有15.1%的中学生认为“是一个概念”,18.7%的学生认为“不是一个概念,两者没联系”,71.1%的学生认为“两者不一样,但有一定的联系”。仅从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偶像”和“榜样”是不一样的。但是,当“请列出你崇拜的偶像”和“列出你心目中的榜样”时,有48%的学生列出的偶像和榜样一模一样,还有52%的学生写“无”。
这说明,当前中学生将偶像和榜样混为一谈。偶像和榜样都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符号,在青少年成长中都以“重要他人”角色出现,并对青少年成长有引领作用。两者区别在于,偶像更多显现时尚性,带有感性消费因素,并非都是“优质”、适合做榜样;而榜样则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更多显现道德因子。偶像的作用更多指向个体的影响,而榜样更多指向社会教化,更具普遍性。此外,从调查看,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心目中没有学习的榜样,缺乏社会主流文化的认识和引领,这容易导致其缺乏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在一定程度说明当前中学生的信仰缺失。
(二)“榜样期待”呈现多元化
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学校树立的榜样人物,如万世师表孔子、科学家竺可桢,及钱学森等。但在问及对学校将考入名校的校友作为榜样的态度时,15.7%的同学表示不认可,其理由是“遥不可及”“离我太远”“只有羡慕”等。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清华、北大这些顶尖名校的确望尘莫及。这可能与学校宣传此类榜样人物的价值导向和方法有关。在问及“你认为学校的榜样人物应当是”哪一领域时,学生呈现出多元回答,选项“世界杰出科学家”“中国杰出科学家”“道德榜样”“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优秀校友”“同辈中表现优秀者”“学校里默默无闻奉献者,如保安、厨工、保洁等”,占比均在45%-60%之间。这显然与当前社会的多元化、信息的多样化、社会民主的发展等均有关系,我国许多学校都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时代的中学生思维更开阔,也更有主见,对榜样有自己的判定标准。
(三)榜样取向积极向上
调查还发现,当前中学生崇拜的榜样人物受时代影响较大,尤其偏重于科学家。在2022份问卷中,968人列出了自己的榜样,占比47.9%(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由学生自行列举)。得票比较集中的榜样人物有12位,分别是:钟南山、袁隆平、毛澤东、雷锋、钱学森、习近平、邓稼先、马云、周恩来、鲁迅、爱因斯坦、霍金。
当代青少年生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他们深切体会到科技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同时,受此次疫情影响,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学界人士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尊重,这体现了当前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国家大事,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习近平也是当前中学生崇拜的偶像。此外,一些同学(占比1.7%)也将易烊千玺等偶像励志人物作为榜样。
综上分析,榜样和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前中学生接受信息量大,具有一定的自主判断和选择能力,他们相信科学,热爱国家,表现出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和情怀。同时,52%的中学生“没有榜样”,需要引起学校对榜样教育的反思。
二、榜样教育改进
学生为何“丢失”了榜样?学校树立的榜样为何“不灵”?我们认为问题的焦点在于,学校榜样教育忽视对学生主体的观照。这导致榜样教育停留于外在灌输,而非学生内生动力的激发。对此,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内尔·诺丁斯是美国著名的关怀伦理学家、教育哲学家。她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1]诺丁斯提出的教育关怀理论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及教师对学生内在需要的正确回应。在诺丁斯看来,关心应该是一种关系,个体作为一个关系性的存在,必须通过关心与他人建立起联系,即关心型关系。关注个体的内在需要,以“关怀”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使儿童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等得到提高,最终成为一个综合发展的人”。
推荐阅读:学校教育研究是正规期刊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学校榜样教育问题反思与改进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