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有效“发问”的问题设计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12-28浏览:

  [摘要]合理的课堂发问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时,应该抓住数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以“精问”促“深思”,促使学生“善思、勤想”,积极探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有效

数学教育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问孑L子,一个人话讲得多好还是讲得少好?孔子回答,田畈里的青蛙整夜叫个不停,有多少人在关注它?而公鸡每天早晨就叫那么几声,可人人知道,鸡鸣天就要亮了,该起床了,你说话说多好还是说少好?把這个故事引用到课堂教学中,给人的启示就是:教师“讲”得多并不是好事,教师引发的话题要讲到点子上,要精而有效,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发现”与“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师生双向交流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因此,教师课堂问什么,怎么问,大有讲究,然而以下现象尽管似“蛙鸣”,但是大家熟视无睹,

  其一,教师课堂发问形式单一,常见的如一问一答、自问自答等,学生缺少思维的时空;又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发问,使学生经常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其二,课堂发问指向不明,问题设计没有精准指向,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或学生漫无边际地回答,抓不住课堂核心,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其三,课堂设计面面俱到,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或者针对教师的“发问”,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造成“启而不发”.

  其四,教师“发问”一竿子打到底,候答时间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因教师在设计发问的“问题”时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一言堂”的陈旧观念上,认为“少讲”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教师设计问题有效“发问”的理论依据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需要关注学习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经达到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进行提问,为学生搭建有利于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的“脚手架”,使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二)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不是将现成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需要关注学生主动获得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方式,构建知识结构,内化意义与方法的过程,

  三、课堂有效“发问”的问题设计策略

  教师“发问”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有效“发问”的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设计的前提

  教师的“发问”设计,其基础要依赖三个方面:课标、学情、教材.

  1.理解教材,教学内容做到“懂、透、化”,做到“发问”指向明确

  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做到“懂、透、化”,“懂”就是要理解教学内容;“透”就是要掌握知识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去思考体会学什么、怎么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时指向明确,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七年上册《6.1几何图形》时,应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正方体、长方体、点、线段等几何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了解.并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了解了教材和学情后,教师才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教学问题,组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课堂提问,比如从现实生活中认出几何体、了解几何体的名称等只要一语带过,而从运动角度得出点、线、面、体的关系及对几何图形的分类等则要作为提问的重点,

  本节课是几何图形的初始课,还可以在课内提出以后几何的学习方向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做好铺垫.

  2.了解学生,关注认知特点和思维障碍,做到“发问”指向准确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在课堂“发问”时做到精准有效,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6.2线段、射线和直线》时,为了让学生感悟直线的基本性质,先设计两个实例.

  [例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为什么?

  [例2]木匠师傅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如图1),请说明理由,

  笔者本以为这两个实例比较简单,学生应该有切身体验,能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结论.对于例1,学生能马上体会其中的数学道理,说出结论;而对于例2,学生怎么也得不出这个结论,弄得课堂上教师一通解释,学生仍然云里雾里,很尴尬.下课一问,才知道现在的学生很少有见过木匠师傅弹墨线,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当然无法理解.

  3.熟悉课标,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发问”指向精确

  课标也是教师设计问题有效“发问”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4.4整式》时,教材这样设计问题引入新课:

  (1)-3x,2a2,ab,这些代数式是怎样组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 50x+ 25y.a2+ 3a -2,a2—b2+3,这些代数式是怎样组成的?和第(1)题中的代数式相比,有什么特点?

  推荐阅读:数学理论类论文文献怎么检索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数学教学中有效“发问”的问题设计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