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12-16浏览:次
[摘要] 医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随着社会进步与卫生需求的提高,对眼科专业人才所需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本学科学时少概念多,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眼科学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和实践,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保障针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能达到预期,本文将首先针对现阶段眼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确定眼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及实践方法等,为提高高等学校的优质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眼科学;教学改革;医学生;教学方法
隨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使眼科学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众所周知,眼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临床学科;由于眼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致使眼科学理论知识晦涩、抽象、难以理解;而眼科临床实习要求操作性强,对教师而言临床教学难度较大,对学生而言眼科知识晦涩、难以理解、无法掌握。因此,临床带教的重点关注内容是如何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并掌握眼科知识。目前,传统眼科带教方式“以讲授为主的学习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该方法以教师知识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导,实习生的参与度较差、热情度较低,不利于眼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与临床技能的融合。因此,需要针对目前眼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临床实践技能。如何从教学方法入手推动和实现以上的目的,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是当前眼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内容。
1 眼科学特点及作用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他的全称是“眼病专科学”,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眼部检查疾病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视觉健康理念不仅追求“治疗效果”,更要追求“治疗的美观”。这就对眼科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1]。因此,眼科学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眼科医学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培养学生“医学知识”“医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关系着临床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医德等问题。但是目前眼科学涉及面广、专业术语与定义多,眼科内容相对繁琐、抽象,同时眼科学课时数较少、实习时间相对短,致使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枯燥难懂,不易理解和掌握,临床技能无法更好的应用。因此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增强其对眼科的感性认识,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学习思考能力,并为临床实习和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值得每一位眼科教师探讨的课题[2]。
2 当前眼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差
就目前现状来看,眼科学的内容繁多、概念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并难以把握,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眼科学的学时少、内容多,为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师常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 难以对眼科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详尽的讲解,同时眼科学课堂教学中一般是通过模型、标本、图片、挂图、幻灯片、视频或教师示范性动作、操作来展示给学生;学生常常会感到困惑和费解,致使学生感觉眼科学知识乏味、枯燥、无兴趣[3],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能尽如人意[5]。同时教师过多的关注教学进度和学生关注考试成绩,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许多疾病的认识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临床上疑似症状、疑似体征不易识别和区分,对各种疾病都“似曾相识,似是而非”,无法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实际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此类问题的影响[4]。
2.2 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5,7]。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若不能适当增添课堂的趣味性、知识的系统性,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课堂效率自然会大幅降低,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会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低[6]。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注意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眼科学中应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但针对眼科学课程教学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一的、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过多强调大纲的整齐划一[8],同时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也不能完全胜任当今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及无法评判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就不能及时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及时作出改进。
3 眼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式
3.1 优化眼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眼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在有限的学时限制下,必须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和结构化,尽量将知识进行精炼、简化,务必做到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因此,本研究总结近些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了眼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优化了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学生必须掌握的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与急重眼病的讲解,而对于少见、罕见眼病等则略讲或留给学生自学或同学间的合作学习[9]。
3.2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眼科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促进和相互提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趣味性、主动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10]。教师如何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认知程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讲课时由浅入深、突出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将复杂、抽象的眼科疾病的临床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领,通过形象的比喻、鲜活的实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3.3 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
在眼科学的教与学中,应该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但是只靠这些还远不能满足实际临床工作的需要。要想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很好的应用所学知识,必须重视对于临床实践技能掌握,这对于眼科学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7,11]。
对此,与传统的眼科学实验教学相比,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实验课的比重,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自己练习的模式,而且教师能加强、改善学生对眼科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基本训练方法,同时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基础技能。同时改善了原有的临床技能训练方法,在学习中安排学生互相检查,模拟患者就诊,学生模拟进入临床接诊的医生的情景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医患之间的互动,把书本上枯燥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实际患者有机联系起来,并且要求每位学生都掌握眼科学的相关操作。基于以上教学模式的训练下,在原有眼科学知识基础之上学生能更迅速地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趣味性,来提升学生对于眼科的知识水平和临床技能, 为后续学生工作、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科学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眼科学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眼科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临床医学科学,在实践过程中能否有效的发现、分析、解决具体临床问题或动手完成注射、检查等手术操作,一方面弥补了课堂理论学习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板书+模型+挂图”抽象枯燥的讲解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眼科学基础的需要。因此,把集声音、图像、模拟等手段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学生的面前展现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教学知识,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12]。特别是对于过去教师难于讲解、学生难于理解的手术,能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多角度入手,使一些原本复杂、抽象的內容变得直观、生动、一目了然,以直接的视觉认知法补充间接抽象的文本认知法[8]。或教师对于理论课程中难讲解的内容,可选择一份典型病历作示教性病历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对具体疾病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在学生观摩眼科手术或眼科门诊治疗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并了解临床最新发展动态,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并积极创造条件辅助学生动手展开操作[9]。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详细的了解,便于讲解,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阅读:医学临床研究方面2分的sci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眼科学教学方法的现状与改革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