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11-30浏览:次
【摘要】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在改革上取得了进步,但是在实际的德育管理中仍然存在问题,一些高职学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首先是对大学生的德育以及德育社会化进行概述,然后探讨通过政治课程提高德育社会化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德育管理 德育社会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能够在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德育理论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力,是高职院校思考的重点。此外,高职院校通过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还应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真正做到德育社会化。
1、德育、德育社会化的概念
1.1 德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主要是指学校要对学生在思政、法制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开展教育活动,高职院校的德育老师应该要了解并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从而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影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行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社会规范的要求。
1.2 德育社会化
德育社会化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成为时代要求的公民。所以,德育社会化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关键,大学生自身能够在德育学习中了解并认同社会上桂东的道德体系、信念和规范,从而形成独特的道德行为和态度。德育社会化主要是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德育在认知上应该要形成正确的德育理论框架,接受德育教育的大学生能够对德育相关的理論和现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身的学习、思考、分析以及实践,对社会中的德育体系、现象以及发展规律有所认知,从而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参与意识。其次,在德育心理变化中,应该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情感、价值观和态度,德育情感主要是指大学生应该在德育生活中通过对相关体系、活动、现象等的参与或者是观察中自己内心形成的感受和体验;正确的德育态度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形成自身的德育认知和情感基础上,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反应,进而对相关的事件产生不同的看法,在心理上呈现自身的认同态度。最后,德育在实践活动中应该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的习惯。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德育活动,在生活中不断影响个体够贱的德育体系、行为方式,在认知的基础上,自身的行为认同德育实践。大学生若是积极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则会证明德育社会化工作做的好,同时也体现了德育社会化的内容得到实现,大学生能够在德育社会化中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在改变社会的过程中改变自身,使自身知情意行得到有机的统一。
2、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德育社会化的措施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通过在思政教学中,通过思政教育内容和影响的形式组织大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学习。一般思政课程中通过政治理论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直接、间接或者是隐性的道德教育。作为主要的德育工作的形式,思政理论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有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在记性呢思政理论课程的方案制定时,会更加实际、科学地对学生的德育成绩进行评价,不仅仅考核学生的笔试成绩,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率、上课随笔、问题回答以及作业情况、社会实践等都纳入最终的评价考核体系中,最终得出一个成绩来综合放映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德育社会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实践措施有两方面:
2.1 思政理论课程体现社会化
为了能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深化德育社会化,首先德育理论课程应该要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在课程的内容和观念上应该要体现社会化。思政课程内容社会化主要是指在够贱课程内容体系时应该要对青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课程内容在设计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思政课程内容既能够穿搭传统的世界观、德育观和人生观,同时也应该能够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内涵。在设计的理论内容中应该要根据科学发展观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强调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学习。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中要体现出我国朝着世界、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思政课程观念社会化主要是指德育应该要是体现现代化。社会化表示思想应该要进步,对大学生进行德育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所以德育和社会化是相互协调的。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就是使之能够培养个体的社会化观念,通过社会化观念不断推动个体以及社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要根据社会发展进行思政观念的更新,在课程教育中实现观念的社会化。
2.2 思政理论课{挺见道德和社会实践
思政理论教学具有实践性,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应用,从分体现道德和社会实践。在思政教育中,老师对注重指导并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生活化的教育,从而实现德育教育。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构建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德育体系,可以是培养学生成为“三有、四会、五能”的社会型人才,使之具有高素质高技能。所谓的三有主要是指培养的学生应该要具有职业技能、道德和理想,四会主要是指学生应该要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和做事;五能主要是指培养的学生应该要能吃苦、动手、创新、创业和发展。根据不同的目标培养不同的全能型人才,在思政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保证培养的大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职业能力和知识,同时还应该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信息化平台,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实现思想素质和德育实践的统一。此外,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学校应该要通过具体的素质教育项目推动高校的德育教育发展。
3、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社会化实践应该要综合考虑青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和观念,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和德育实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从而真正实现德育社会化。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树立新的德育理念[N].光明日报,2009—03—28(7).
[2]李英林.高校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文化解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06,(4):30.
[3]姚本先.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轨迹、特点及原因[J].高等教育研究,2007,(9):78.
作者:王辉
推荐阅读:职校德育教育融入思考创新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管理的社会化研究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