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09-01浏览:

  摘 要: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普及,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高校课程的质量,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进步可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使教师能全面深入地进行知识要点的讲解与拓展,实现教学内容与方式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医学模式下的重要分支领域,高校护理专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技能水平,决定学生核心知识的储备深度。本文将结合护理专业课程的具体特点,阐述现阶段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究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案。

护理教育论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课程;高校;教学质量

  护理专业是医疗卫生大类的重要分支专业之一,其主要包含了人文社科、基础医学与预防保健等基础理论,渗透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度,对学生的交叉思维与专业技术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许多高校学生存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问题,使高校护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质量逐渐下降,这要求教师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护理专业教学,促进对学生的学科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与自主实践能力。因此,如何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成为了现阶段高校教师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当今社会就业缺口较大的专业门类,高校护理专业致力于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复合护理人才。在现阶段的高校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其课程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开展的高效性是学好该类专业课的关键。然而,当前护理专业课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专业所需要开展的理论课常常无法与自身课程的实践项目相结合,而由于课程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常常无法正确地应用理论知识,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普遍较为沉闷。因此,需要教师能够使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不断优化课堂构成,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逐步使课程难度曲线更加平滑,实现护理专业课程的高效教学。

  二、提高高校护理专业课程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在医疗卫生大类专业的课程中,实验教学是由理论知识到实践的关键。高校应当有计划得进行各项目的申报与落实,将有限的教育经费运用到课堂课程的组织建设上去,积极完善教学环境,及时更新硬件设备,营造现代护理专业实验環境,使用多样的先进教学设备保障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练习技能。同时,护理专业课程中往往存在许多理论知识的支持,学校应当优化图书资源的多样性,开设图书借阅点等场所,供学生进行相关书籍的借阅,使学生能够通过借阅专业书籍巩固与拓展护理专业知识,并能够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二)教学思维的多样化

  随着各大高校的交流日益密切,教师应当与先进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对前沿的教育工作改革能够及时了解,发现不同种类的优秀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教师能够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前沿的专业知识,实现教学思维的多样化。同时,学校应当落实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教师交流活动和党建活动,加强工会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教师工作积极性得以调动,进而结合自身情况,将多元化的创新思维应用到教学方法的开拓之中,促进教学思维的多元化。

  (三)线上教学,翻转课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微视频的应用带给了大学护理专业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发起线上微视频教学,总结生活中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任务并通过网课进行讲解,学生进而能够在课下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线上微视频任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发布审核与测试,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利用线上微视频可重复学习的优势实现独立自主学习。通过课堂内与课余时间线上教学的结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微视频教学能够实现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课程融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教学能够保证课堂的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和宝贵实践经验的传递。

  例如:给药护理是大学护理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护理的具体内容模拟场景,令学生自学护理流程并在课上进行展示,教师进而根据学生核对医嘱、评估、准备、发药前核对、口服给药、整理等步骤的完成情况总结做技术要点,实现细致的知识讲解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四)多媒体教学,优化提问机制

  护理专业课程具有操作性强的学科特点。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化知识点进行有效地拆分,简化原理与实践操作的构建思路,通过将问题过程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使学生能够在相关信息化应用。如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影像、动画等技术分解实践教学中的技术难点,发现护理专业课程知识内在的联系与结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进而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护理专业的思维与逻辑的渗透,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与专业素养的进步。

  例如:口腔护理是大学护理专业的必修内容之一,而由于口腔空间较小,其护理的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往往较难通过书本进行直观的内容讲解,而实际操作的展示过程往往也较难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将观察口腔、协助漱口、擦洗口腔、漱口涂药等步骤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流程。

  (五)分组模式,开拓思维

  教师可选择在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课程中进行分组教学的合作教学模式,优化学期项目的开展与考核方式。通过对学生自由分组与相应调整,教师能使每组内有结构相对合理的学生构成,进而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提供相关具有多种思考角度的教学任务思路与选择,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使组内学生能结合课题内容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小组不断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其他组员对阅读题目与课题的看法,进而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课题与任务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同时,教师要定期开展相应的护理专业实践研究课题,令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如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探讨,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使学生可利用医院实习等机会全面细致地完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周期,并结合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完成心理、药物饮食护理等工作,最终根据患者的健康评分、锻炼频度、一年再住院率等指标总结护理工作报告。通过分组模式的实践研究,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客观、辩证的角度看待自身专业,从而提高自己对专业的认知水平,开拓学生的实践思维。

  (六)开展多元课外竞赛

  因护理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教师可联合学院团委开展相关的护理知识竞赛,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知识的应用水平进行分级别的赛制规划,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在竞赛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设立理论答题与操作实验的多元项目,令学生自行组建参赛小组,通过丰厚的奖励与及时的宣传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在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应用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连接度,开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角度与应用思路,实现在竞赛中培养学科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进步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护理专业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实现学生核心学科素养的进步与护理专业课程质量的提高,高校应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层次化、多元化的教育突破点。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和课外竞赛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多样性,推动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护理专业课程质量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戴文悦,刘巍,林小婷.高校护理教育教学现状及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技风,2018(14):57.

  [2] 邓安艳.高校护理教育教学现状及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农家参谋,2018(8):171.

  [3] 陈婵娟,田真真.中医本科护理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0):151-154.

  推荐阅读:福建教育期刊投稿要求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提高高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