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贯通模式下学生培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06-19浏览:

  摘 要 自2014年上海市开始实施职业教育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以来,首批试点学生已于2017年秋季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总结与反思这批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培养方式特点及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试点培养模式。基于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对比分析中本贯通班的课程设置和学生成绩。发现其课程重视德育、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并能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调整培养重点及深度,与相同专业的普通本科培养模式相比更能呼应生源特点。但过程中仍存在课程设置不连贯、考评侧重点不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通过完善课程衔接性、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等措施予以改进。

  关键词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质量评价;课程设置

教育教学论坛

  自2014年9月起,上海市5所职业学校开始试点“职业教育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中本贯通”), 其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与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具体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口上海应用技術大学(以下简称“应技大”)相应专业;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对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下简称“二工大”)相应专业[1]。从2017年9月起,这批中本贯通学生经过3年的中职学习已顺利进入两所本科院校,本文采集了前三学期(2017下半年、2018全年)所有课程的学业成绩,并与同专业非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平行班(分为“普通班”与“卓越班”)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已设计的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5个方面分析总结两所本科院校课程开设的特点,分析其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建议。

  一、指标体系构建

  (一)制定依据

  一是政策文件。教育政策文件是国家或地方层面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质量标准而制定的权威化行动原则,具有指导各校教学质量评估和规范教学评价活动的作用。职业教育水平评估的相关文件提出,在评价职业教育学生质量时,要从职业能力、必备知识、基本素质3方面来考虑,在具体考核学生时,要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2][3]。而传统的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主,同时也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对技能考核的要求还未凸显[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作为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延伸,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模式,在招收和评价学生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水平,还需要突出职业能力的评价。

  二是职业带理论。职业带理论是关于职业领域内各工程技术人员规格特点、动态演变及相应教育等关系的人才结构理论[5]。该理论阐述了技工、技术员、工程师在知识和技能水平上的区别与联系:技工能熟悉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较快地处理常见的技术问题;技术员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更深入地掌握技术理论知识,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工程师则更强调具备技术设计原理,具有设计和创新能力,他们是促进技术技能发展的支柱型人才。中本贯通学生的专业成长路径基本符合技工、技术员、工程师的发展模式,经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能达到技工的标准,进入本科阶段后逐渐向技术员和工程师的身份转变。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应根据技术人才成长的特点,在不同阶段合理调整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内容与比重。

  三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总体参照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应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及适应的工作岗位、主干学科和课程等内容,它对每个专业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都做了详细规定。如应技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中包含“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工程与工艺方面的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等要求[6],在课程安排上该校也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展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各项标准是学生的发展目标,也是设计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四是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7]。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外语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等8项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8]。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各中本贯通学校已将职业核心能力单独列为学生的发展目标,如二工大将“数理知识及应用能力”“外语读写与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标准列入学生的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在设计中本贯通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时,凸显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是合理且必要的。

  (二)制定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力求评价指标能在最大程度上客观、准确地衡量出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质量水平,因此,需要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法,全方位保证设计过程的严谨性,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角度保证评价指标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是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要求指标设计时要以政府对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落脚点:“要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以职业核心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9]。目的是设计出一套与中本贯通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体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效果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状态,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发挥导向作用。

  三是应用性原则。即指标设计和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在指标设计上,层级分明、相互独立,各指标之间不存在交叉和重复,易于评价;在指标内容上能根据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合理突出技能优势,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全面发展。

  四是激励性原则。激励性是教学评价的其中一个功能,合理运用评价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于中本贯通培养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已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他们进入本科院校时已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能力基础。评价这类学生时可以重点关注他们的专业动手能力和技能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荐阅读:基础教育工作者怎么发表论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本贯通模式下学生培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