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06-13浏览:次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被社会普遍认同。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多数仍然只看重成绩,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现状;培养策略
一、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现状
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江西省吉安市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现状及高中地理教师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情况,笔者编制了《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以下简称《教师卷》)、《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调查问卷(学生卷)》(以下简称《学生卷》)两份调查问卷,对吉安市61位高中地理教师和170位高一学生做了调查,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1.高中生对地理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现状分析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加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只有27.65%的高中生完全知道地理核心素养,大部分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的了解还是很欠缺。因此很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2.地理核心素养四项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吉安市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表现整体较好,但不平衡,尤其是综合思维能力较差,得分率最低,仅为56.76%,而其他三项素养得分率均高于60%,其中人地协调观得分率最高为74.50%。无独有偶,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教师们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当中最难培养的素养是综合思维的占到44.26%(表3),为四大核心素养当中最高,人地协调观仅占4.29%。从《学生卷》问卷调查数据得出:虽然目前吉安市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整体表现较好,可是发展水平不均衡,需进一步培养。在每个素养的表现中都有表现较好和表现较差的方面且差距较大。综合思维中时空综合得分率最高为85.29%,地理要素综合得分率较低为47.94%,人地协调观中人口观得分率最高为85.59%,发展观得分率较低为65.00%,地理实践力当中社会调查与野外考察得分率最高为76.35%,制作地理模型得分率较低为60.88%,区域认知当中区域划分得分率最高为91.76%,区域位置得分率较低为54.12%。不论从整体还是从部分来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都还需深入,探讨其培养策略都还是非常有必要。
二、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对策
(1)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也是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学生只有正确读取图表中蕴含的信息,才能正确地解答各种类型的地理练习题,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培养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关键。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表习惯。学生拿到图表先掌握图表标题、图例、方向等关键信息,提高学生获取图表当中有效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总结图表中地理信息规律的能力;然后,在涉及区域地理知识点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图,多翻地图册,做到熟能生巧,了然于胸。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在教育环境当中具体的应用,也是地理教学环节当中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学中,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时空分布范围很广,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获取信息困难与抽象等问题。
(3)比较教学法。区域地理学习过程中,关于各区域的气候、地形、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利用比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找出各地区的差异,或者在不同区域找出同一个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分布规律认识更加清晰透彻,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2.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对策
(1)课堂中渗透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理念,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目标。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地协调观的章节较多,内容丰富,在教学中要想让人地协调观与地理教学更好地融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人地协调发展理念,在教学中就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发展在获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对自然界又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2)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地理课程教材在编排时加入了许多拥有较强的实践性探究性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人地协调发展的素材,并积极地指导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养成人地协调观。
3.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对策
(1)重视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地理,指导实践活动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渠道。地理教学的主线内容应为“教、学、做”,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加深他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表4中反映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交流讨论和案例演绎探究为主,它们所占比例分别是85.25%、67.21%,社会调查和野外实践占比最低,分别为18.03%和8.2%。
从表5中,我们可知有67.21%的地理教师从未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经常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为0%,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较差。
要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首先就要提高教师地理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应将教学与地理实践活动相融合,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的实践活动;最后创新地理实践形式,将更多的实践活动放到课堂外,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创建开放式课堂教学形式。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任何正常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是主动的,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尊重并且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自我需要和价值观。任何正常的學习者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到主动学习,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由于各校条件有限,大范围的开展社会调查及野外考察不符合实际情况,地理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搜集资料、积极交流,参与到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当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创新作业形式。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当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学校社会调查和野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较差,而这两项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课外作业,而大部分学校的课外作业主要是以传统的纸质练习为主,这种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业情况,但是难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布置课外作业除了要有常规的练习题,还需结合教学实际及学生的能力适量布置探究式作业,联系生活撰写研究小论文等。
4.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整体性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的认识;其次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梳理地理知识网络,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脉络。
(2)运用案例教学及问题探究方式提高综合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测试时才知道,教学反馈严重滞后,而且学到的知识难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提前准备好例题或者文献资料,学生拿到案例后,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查阅各种资料,探究解决途径,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思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庆.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
[2]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 [J].地理教育,2015(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19PTYB164)研究成果。
作者:金 晶
推荐阅读: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发核心论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