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德育管理策略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04-03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不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足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另外,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于2019年7月在四川召开,其主题为“奔向2035,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千余名教育名家和知名校长汇聚一堂,探讨教育的创新发展,这都启示我们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领域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德育,缺少了德育的学校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因斯坦就曾经在《纽约时报》中说道:“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它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这样的辨别力依托于德育而产生,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引导人们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因此,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绝对离不开校园德育管理的信息化。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推进“互联网+德育”项目的建设。网络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其即时性、直观性、跨时空性等都是目前德育管理中缺乏的部分,需要我们不断借鉴和完善。

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主办: 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国际刊号:ISSN2095-1183,国内刊号:CN44-1682/G4,邮发代号: 46-252,创刊时间:1985

  一、当前校园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位,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但目前校园德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落实到位。

  首先,德育内容缺乏创新性,与时代脱节。许多德育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导致学生们都不爱看,认为都是些“老掉牙”的学问。面对这样滞后的内容,教师的课堂自然也显得毫无趣味。德育内容应该更加具有即时性,最好是结合近期发生的时事,重点关注其中带有争议性质的热点问题。

  其次,德育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没有注意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德育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宣扬的相关知识,忽视了校园、家庭的作用。很多教师总喜欢按照同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殊不知每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都不同,不能抛开实际谈教育。

  再次,德育的教学和评估手段单一、僵化。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课堂缺乏生机活力,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德育的评估也是被忽视的一点,教师乃至学校都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道德水平。

  最后,校园德育管理人才缺乏。教师团队本身的德育素质也会影响到校园的德育管理水平,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也没有计划展开相关学习活动,这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扭转、改善的问题。

  二、推进校园德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德育管理信息化的实质就是信息技术与德育管理的二重结合。信息化具有即时性、数据化、教材多媒化、学习自主化等多项优点,将信息化融入校园德育管理工作中对于进一步推动教育领域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信息即时性有利于推动德育课程创新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程度扩宽了信息的收集渠道,同时增强了信息的即时性。德育课程更新慢、素材少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时效性得到良好解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并且,网络中五花八门的德育课程也给学生留下了选择的余地,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时政热点无疑会抓住学生的眼球,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社会的关注,而在探讨、解析其中蕴含的争议矛盾时,孩子们也会逐渐养成自觉思考、辩证思考的好习惯。与现实直接接轨的德育教育模式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此课程迸发出新的活力。

  (二)数据化网络有助于完善德育管理机制

  信息化的一大优势就是将各类活动数据化,方便人们观察和调取。以往收集信息时由于人力、物力的局限性,光是完成整理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会根据你收集的信息生成直观、具体的数据、图表,满足校园内部大量需求。这对德育网络的形成、完善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管理机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学生思想素质水平的评判不再基于教师的主观印象,而开始转向了更为具体、全面的多维分析,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公平合理的评估环境。

  (三)多媒体化有益于打造趣味德育课堂

  信息化体现在课堂当中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教材多媒化,它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使其应用范围广泛,教师的授课内容依托不同的载体可以达到多种效果。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动态化、形象化技术,足以趣化德育课堂中不易理解的知识,给人以绘声绘色的享受。另外,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也为德育课堂增添了一丝活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师生双方对于德育课堂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三、推进校园德育管理信息化的具体策略

  (一)开设教师德育课程,提高教师个人修养

  许多教师本身对德育的认识度不高,自身修养不足,以及对网络技术的心态不正也是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的一大难点。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德育课程,定期举办关于如何推进校园德育工作实施的研讨会,逐渐转变教师固有观念,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师素养。网络技术的性质取决于使用者的方法,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看待、学会运用这些技术。同时,熟练掌握相关媒体技术是教师实现信息化课程的硬性需要,学校也要对教师这方面的技能做出要求,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学校还应完善教师团队体制,优化团队结构,吸引一批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知识和较高德育素质的综合人才。

  (二)推动课程种类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德育课程可以依托网络多元化开设多样化课程,以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德育绝不应只是一门政治课,更要成为一门涵盖思想品德、法律、心理等各要素的综合课程。现代技术指导下的德育教育更加饱满、丰富,能够迸发出新的活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快速、高效、可视化等特点能够让较为单一枯燥的传统课堂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音频、视频,引导学生查看相关事件和资料,适当延展教学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内容多样、感受直观的多媒化课堂。

  (三)推进评价机制的数据化、系统化

  于传统的德育教育而言,学生道德水平的评价机制缺乏客观性、系统性,多以教师主观评估为主,难以直接、全面地体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综合水平。信息技术能够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可以细化道德评价标准,记录思想道德相关的事件,予以加分、扣分,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避免出现疏漏,产生不良影响。学生也可以借助網络社区等功能,及时向教师反馈自身情况,记录额外的德育表现,获得加分。如此一来,以往的单向沟通变为双向沟通,学校也建立起高效的双向评价机制,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提高个人德育素质,也能为教师提供更为全面、直观的数据。

  (四)加快构建家校德育沟通平台

  教育从来不是任何一方的事情,德育也不是光靠教师上课就能实现的易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因此德育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是单方面的,我们需要联合学校、家长、教师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进步。我们不妨利用广阔的社交平台以及越来越完善的社交软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考察。三方联合的情况下,工作针对性也会显著提高,家长和教师都能较好地掌握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问题及时纠正,有进步定期表扬。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构建有效的德育信息沟通平台,才能让校园德育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四、结束语

  教育领域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校园德育管理工作的革新,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道德素质,更影响着校园的整体风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方法,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将信息技术与德育管理有机结合,打造更富有生命力的校园德育管理机制。总而言之,德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积极做好决策、组织、部署等工作,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德育管理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