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03-06浏览:

  摘 要: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渗透到各方各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国家近几年来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文章在研究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移动互联网背景与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前提下,提出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教学;改革

石家庄学院学报

  《石家庄学院学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石家庄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注重学术性、理论性、探索性。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互联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1]。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标准[2]。《十三五规划》明确教学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实际确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深化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工作,全面深入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3]。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和政策鼓励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以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中计算机课程主要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听取学习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在讲台上教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的现象,这样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知识交流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严重影响课程的后续学习。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3个问题。

  1.1 教学工具、方法落后

  计算机教育教学需要实时更新专业知识,以跟上社会发展步伐。高校中,计算机教育教学主要依靠计算机硬软件设备进行。但由于高校软硬件的管理制度,软硬件从采购到报废时间较长,落后的软硬件设施设备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需求。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的“惰性”,选用教材和制作课件等方面普遍存在每年重复使用旧教材的现象,目的是减少备课和更新知识的压力。最终导致知识落后、教授方式和内容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

  1.2 学生专业素质差距较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中小学都设有计算机类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差异,并非所有的中小学都开设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使得高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出现差异。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经济发达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较高。同一个班级中,容易出现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差距较大的现象,增加高校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压力。

  1.3 移动互联网给院校带来教学压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压力不断增大。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专业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有可能会出现“今年教授新的专业知识,明年就落后了”的状况。计算机教学老师需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成教学知识点,以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求,这无疑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教学压力。

  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面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普遍拥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随着高校课程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等不断辅助课程教学,但学生在碎片化地获取知识过程中,知识体系不完整,获取的专业知识信息也会出现偏差,对新知识的理解就会出现偏颇,随着学习的知识不断深入,学生会形成“断章取义”的逻辑思维和理念,极大地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未经考究和验证的信息,学生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随时能接触到负面或伪科学理论,给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移动终端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也能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刷手机”,对于还处于思维成长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良莠不齐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2.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

  移动互联网进入课堂给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带来的首要挑战是学生课堂“低头率”直线上升,老师的课堂地位直线下降。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购买费用也随之下降,学生基本能配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当课堂知识内容不吸引学生时,学生将会无意识地低头“刷手机”,上网浏览信息,严重降低课堂质量,给课程的教学埋下隐患。移动互联网中信息进入的要求较低,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轻松获取参差不齐的海量信息,给课程教学带来巨大压力。

  2.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习管理方面

  隨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然出现的设备。在高校中,经常出现手机不离身、平板电脑不离身的现象,学生时时刻刻都带着智能移动终端。在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手机上各种新鲜有趣的APP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无须质疑的。各种未经验证和考究的资源信息充斥网络,各种APP能随时随地下载使用,学生沉迷手机的现象常见,甚至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依然不自觉地用智能移动终端打游戏、观看视频等现象,严重影响课堂质量,给高校学习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策略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因此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3.1 革新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保障。在构建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课程设置模式,引入多元化课程教育体系,保证专业知识体系较为全面和理想,适应社会需求。课程体系设置中,不但要有基础专业理论知识,还需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同步上升。同时,教师合理地使用移动互联网设置项目任务,让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搜索、整理专业知识,使实时的专业案例融入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中,既能让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也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

  3.2 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教学实践基地

  计算机教育教学培养的专业技能实用性较强,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教学实践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计算机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教学实践基地,可以使计算机教育教学更加具体化,具有更高的可实现性。也能将企业实践经验传达到学生学习中,改变纯理念教学模式,对创新教学和培养创新实践技能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式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教学,把专业技能融入教学中。专业知识教授方面,老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形象生动地展示专业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可视化,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在实践技能方面,利用学生不离身的手机和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专业APP等实时进行操作,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减少学习“低头”现象,提高教学质量。

  3.4 创建信息共享平台

  计算机教育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和课程内容较多,教学资源丰富。高校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搭建虚拟教学环境,创建信息共享平台,让学生不受时空和设备限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等。实践过程中,给老师和学生授权,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社会权限,让学生能在共享平台中搜索所需的专业资源,也可以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全程跟踪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专业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对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明泽.“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3):235.

  [2]唐永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4):267-268.

  [3]谢俊.“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7):48.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