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9-12-06浏览:次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两个重磅教育现代化文件的相继出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在教育领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主要发展目标,作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两个文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明确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主要指导力量——教研员的专业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并重构其专业发展路径,以满足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教研员要成为专业领导者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针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明确要求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和情境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强调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这一系列改革方向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相应地,发挥支撑作用的教研员需要成为专业领导者,从学术研究、专业指导、课程开发、教育测评、学习领导等方面发力,不断促进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实现教师有效持续的专业发展。
1.学术研究
教研员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具有卓越的学科教学能力。进入新时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研员的职责诉求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指导,[1]更应充分发挥教研员学科教研的引领作用,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挑战。教研员应该将属于熟悉教材、安排教学程序、关注教学环节和方法、带有就事论事的讨论工作性质的教学研究上升到关注从教学活动中概括出反映教与学基本特征的一般性命题,要从以往的经验型研究逐渐转型为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而这个过程的推进要求教研员必须具备将教育教学经验提炼上升为知识和理论的能力,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学术研究能力。[2]教研员的研究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能力、文献综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理论(概念)框架建构能力、方法使用能力、关键问题解决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研究课题的组织与实施、指导教师参与科研的能力等,教研员只有将这些能力与自身经验、学科专长和研究志趣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
2.专业指导
在我国,绝大部分教研员都是在长期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成长起来的,逐渐积累了大量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且储备了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因而对于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以及独到的见解。具体而言,教研员对于学校教师的专业指导主要体现在对教研活动的指导上。目前,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包括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议)课等。因此,教研员应该在上述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通过在真实课堂中的观摩进行教学诊断;将新的教学和课程理念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具备善于执教“示范课”的能力;结合个人的感受、经验、体悟,对教学模式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出针对“教学模式”的个体化、经验性、有效的“言说”,从而形成有辐射性的培训、指导和服务。
3.课程开发
作为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研员要想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有效地回应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就必须关注课程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研员应该基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联系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自主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教研员的课程开发能力主要表现在课程需求评估、课程理念厘清、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方法确定、课程评估机制开发等方面。
首先,在三级课程层面,教研员要引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教材的育人价值,同时引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帮助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发、实施特色课程,提高课程建设能力。[4]此外,要有意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应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中,使课程开发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信息化特征。
其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层面,教研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专长,积极调动自己的专业资源,为学校教师应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变革和挑战提供专业支撑,搭建成长平台。
4.教育测评
在实践中,如何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其中一个重要方式是定期对学生的相关学习数据,如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进行及时收集与分析。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测评数据对于教学的支持不仅仅是从诊断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更重要的是可使教学从基于经验走向基于实证数据的分析和调整,使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更精准、更具科学性。利用教育测评数据确定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设计可量化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准确评价教学质量,及时进行个性化学习分析与反馈的教学设计优化方案。[5]
目前,教研员承担各个学科领域的各级各类教育测量和评价工具的开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科测试卷的设计。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及考量教师授课状况的重要工具,公平性应作为试卷设计的基本标准,操作性应作为试题设计的基本准则,一道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的试题应在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上都达到科學的标准。
推荐阅读:发表物理教育论文的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4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