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9-11-11浏览:次
摘要:[目的/意义]TPACK框架没有对知识的层次、知识的生成、转化过程等进行描述,本文构建TCP教师知识系统模型将更加全面地描述教师TPACK结构。[方法/过程]在TPACK框架的基础上增加知识域、知识层次和知识关联度3个维度,构建立体的TCP教师知识系统模型,借鉴系统科学和知识学的原理进行思维演绎和推导,并用立体几何的形式分析系统中变量的关系。[结果/结论]分析得出TPACK受TK、PK、CK的知识域、知识层次和知识关联度的影响而变化,知识域、知识层次和知识关联度的提高对整合TPACK起到促进作用,并提出4条促进教师TPACK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教师知识模型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本刊以繁荣学术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已任,是学校与兄弟院校、工矿企业、科研单位交流的窗口。
1 TPACK理论框架的发展概述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CK)理论框架由P. Mishara和M. J. Koehler于2006年提出 [1],该理论揭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以及怎样的知识形式可以最有效地支持教学,这为教师知识框架中的知识成分作出了解释,也提供了教师知识研究的思路。P. Mishara和M. J. Koehler认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支持教师教学活动的最有效的知识形式,发展TPCK应成为教师教育极为重要的目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TPACK框架是一个系统。技术知识(TK)、学科知识(CK)和教学知识(PK)构成了系统整体,它们两两交叉构成3个二联交互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技术学科知识(TCK)、技术教学知识(TPK),以及一个三联互动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这3种知识类型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相互间的联系和动态交互,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便于拼读记忆,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将“TPCK”改为“TPACK”,更加强调其整体性[2]。
TPACK框架关注其中所有的知识要素,但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各种概念边界模糊,各类知识的关系不清晰,知识间的作用及整合的机理不明确。C. Angeli和N. Valanides[3]在TPACK的基础上,用信息传播技术(ICT)代替技术(T),加入了学习者知识和学习情境知识,提出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ICT-TPCK)框架。该模型关心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这种综合的知识形式,并不关心由部分基本知识相结合形成的知识[4],而且融合了5种知识成分,使框架的构成更为复杂,要素之间的关系更难以分析。闫志明等[5]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网络模型(TCPNet),区分了知识成分及成分间的关系,将教师知识研究的关注点从局部转向了整体,进一步丰富了TPACK理论框架的解释力。刘喆[2]通过对路径分析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得出一维、二维整合知识和TPACK之间的关系:TPACK框架中的一维核心知识对二维交互知识有正向影响,但对TPCK不产生直接影响;二维交互知识对TPCK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最为显著。
但是,当前的TPACK框架只能算是教师知识的一个顶层示意图,它表示了教师知识的组成,阐述了知识的类型及二维关系,没有对知识的层次作出描述,对TPACK发展的认知过程转变也没有说明。如果不对TK、PK、CK3种知识的融合机制做深入研究,宽泛而模糊地使用TPACK这一概念,将使TPACK的理论意义弱化,进而影响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将构建TCP教师知识系统模型,对TPACK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更细致的拆解,分析TK、PK、CK对PCK、TPK、TCK及TPCK的影响关系,试图更加全面地描述教师TPACK结构;在TPACK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域、知识层次和知识关联度3个维度,使得教师知识系统中3种知识的相互关系和融合机制更加清晰。
2 知识的逻辑层次及创生机理
2.1 对知识的认识
知识是复合现象,具有多面性,因而TCP教师知识系统模型用三维图代替TPACK原来的二维框架,使得知识的描述展现为立体层面。知识还具有逻辑层次,知识的创生和发展是由数据转化为信息以及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逻辑过程,是螺旋上升的统一体[7]。因此,在TCP教师知识系统模型中体现知识的逻辑层次变化,更进一步揭示事实原貌。
2.2 知识的逻辑层次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知识的生成、转化、传播和利用等过程发生在若干个不同的层面上。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和素材,上层是下层的组合和升华,越往上层知识难度越高,内容越复杂。知识的逻辑层次是由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构成了“认知连续统一体”,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一个复杂的递归体系。各层次之间具有递进关系,但并非线性排列,而是互相重叠、交叉、多维藕合的。
知识学的理论对TPACK模型的启示是:知识是在长时间内建立和积累起来的,不仅有量的积累,还有质的提升。因此,知识并不是平面的元素,而是具有逻辑层次的多维立体结构。
3 TPACK知识框架的系统特征
系統是物质普遍存在的形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以上事物(或变量)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TPACK知识框架具备系统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整体性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但不是这些要素的胡乱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同时任何要素的变化也依存于其它要素的变化。TPACK中的3个核心要素之间是动态交互、相互影响的关系。若这些要素中有任何一个发生改变,那么就由另两个要素发生改变来进行“补偿”[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模型研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4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