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9-10-22浏览:次
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战略文件,其第八项战略任务“加快信息时代教育变革”从政策高度指出面向203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文件围绕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探索新型教学形式、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四大方面,引出2035年教育信息化的五大发展图景:安全规范、多元共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先进技术与人文关怀并存的智慧校园;精准化、扁平化与人性化的教育治理;多元创生、评估、定制、普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人工智能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组合。
机制建设依赖政策保障、市场规范和第三方组织资源的共同监督;智慧校园以5G技术为支撑,加强供给侧改革与人本服务意识;智能技术推进教育治理精准化、扁平化同时加强教育治理规范与人机伦理建设;海量优质教育资源以教学设计与学生特点为需求进行评估选择与定制;人工智能从课程形式、师资层面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可能性。2035文件所描繪的教育信息化以智能、人本为特征,围绕教育性这一本质突出人才培养教育变革新图景。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文件解读
推荐阅读:《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教育系统、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级刊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2019年2月23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应运而生,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科技使然的环境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使得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具、手段及核心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面向未来不确定的时代,信息技术已不再是改变或改善教育的工具或方法,而必将成为革新教育的“方法论”,方法论是方法的方法,是方法的哲学。
所以,与以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相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信息化的要求超越了简单的环境论、工具论与适应论,今天的教育信息化已不在是教育的点缀,不再是迎合教育发展的技术支撑,而是要从打破与重构教育固有体系人手,作为教育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与内生变量而存在,以信息技术的力量撼动教育堡垒,从关注信息技术器物层面设施建设上升到智能体系下个性化生命成长的“法则”,并将驱动或变革教育中原本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诸多元素进行转变。
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意识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因此,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保障与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意识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信息化政策建设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萌芽期:1998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此阶段虽未直接提及教育信息化,但已指出教育振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借助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2)生长期: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到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应用驱动”的工作方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3)快速发展期: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至此,在政策指导下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服务平台、数字化资源等方面初步形成发展框架。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到数字资源共享再到如今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政策意识与导向是其不断提升、创新的有力保障。
面向未来跨入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完全置身于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教育无缝衔接,不断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进入深化改革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的出台从政治高度勾画出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四维一体局面和五大发展措施,以战略规划的形式保障、引领教育信息化有序推进,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指明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前进方向奠定基础。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教育信息化的描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教育信息化的描绘以“智能”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创新中国教育信息化未来趋势与发展走向的四大方面:
第一,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在初级层面上,智能校园建设要求学校具备与多媒体终端相配套完善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在中级层面上构建网络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例如网络资费政策、数字教育资源等;在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置建设、网络机制运行基础上,强调提升智能校园水平应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混合智能等技术,构建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智能平台,通过数据的伴随式搜集和信息的自动化分析实现由环境数据化到数据环境化的转变。
第二,探索新型教学形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不单单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更是关注智能空间环境下教育的个性化、协同化与多元化。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鼓励基于大数据开展学生个性化分析,并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智能协同、虚拟教学的形式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开发智能教育助理贯穿教、学、实践、评价全过程。
第三,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提倡以在线学习等形式精准推送定制化教育服务。互联网可以打破学校教育资源供给的“围墙”,构建全民参与、内外结合的优质数字资源共享机制与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使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公平、精准扶智新形式。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图景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4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