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衣载道·修身明德:中小学校服的价值省思与未来趋向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9-10-18浏览:

  摘要中小学校服具有社会属性、教育属性、标志属性、穿着属性等多重属性。一件“美”的学生装(校服)应诠释“以衣载道,修身明德”的价值追求,包括归属、安全、舒适、美观和绿色五个因素。当前校服中存在概念模糊、面料品质堪忧、款式千篇一律、规格尺寸宽大、制作工艺落后等问题。未来校服的设计创新应以“传统为源、设计为核、科技为翼”,展现中国学生的时代风貌,同时要在区域统一的基础上,彰显学校的个性与特色。

  关键词中小学校服;学生装;以衣载道;常服;美育;服育

成人教育

  推荐阅读:职业教育方面有什么核心期刊

  校服诠释了“以衣载道,修身明德”的基本思想。然而,中小學校服之“痛”由来已久。自2013年“毒校服事件”发生后,校服亦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再次把校服工作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积极推进校服事业的良性发展值得深思和探讨。

  一、正确认识中小学校服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1. 内涵界定:校服是学生装的一部分

  国家层面对于校服工作的管理,始于1993年4月13日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指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应保持相对稳定,其服装不是时装、礼仪服或运动服,而是日常穿着的学生服装。2015年6月,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校服被形象地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文件中出现了两个关键词:学生装和校服。顾名思义,学生装就是学生统一穿着的服装,起到教育养成、规范约束、监督保护的作用,体现中小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校服则是一校一服,体现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通常上面应印有校徽。由此可见,学生装和校服是两个概念,校服是学生装的一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学生装(校服)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一种特殊产品,它具有多重属性。一是社会属性,它是学校、地区乃至国家形象的象征,是一张“流动”的名片。二是教育属性,这是学生装(校服)最重要的属性,它体现着平等、关爱,发挥着美育等作用,以浸润的方式提升学生素养,引导学生做到美由心生、礼形于外,是学校着装礼仪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标志属性,学生装(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提醒学生要遵守纪律、规范言行、维护学校形象等,能够产生对自身的约束力。四是穿着属性,这是基本功能,学生装(校服)应做到安全、舒适、美观、得体。

  2. 构成要素:归属、安全、舒适、美观、绿色

  学生装(校服)是人文历史、教育形态、艺术审美、社会发展的缩影,其色彩与款式的演变既要体现时代特点又应遵循自身规律。对学校而言,校服是流动的校训,承载学校文化和治学理念;对学生而言,学生装(校服)是成长的标志,承载自信与荣耀的情感。一件“美”的学生装(校服)应包括五个因素:归属、安全、舒适、美观和绿色。

  其一,归属。学生装(校服)提炼、运用和识别的视觉元素需融入文化特征,以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设计要素,彰显文化自信、办学定位和学生身份,能够使学生建立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的梦想与追求得到升华,友谊与情感不断融洽,让学校的教育与管理相得益彰。

  其二,安全。学生装(校服)应体现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要利用国内外纺织品安全技术标准,结合学生的生长发育特征,建立校服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面辅料遴选使用规则;借鉴服装加工工艺标准,完善工艺质量控制流程,让安全校服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2012年12月实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GB/T28468-2012)国家标准中对功能性反光材料在校服上的运用提出了要求,旨在对学生户外的安全起到预警和保护作用。

  其三,美观。服装的三要素是指色彩、面料和款式,三者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服饰文化和着装礼仪的认识,塑造健康向上、大方得体的学生风貌,让美与时尚、青春与活力、乐观与自信得以充分展示。

  其四,舒适。学生的体型特征及运动规律是校服在制定规格尺寸、版型结构、制作工艺和面辅料选用标准等方面的依据,应完善放松量设计,提高校服的适体度,让年龄与性别、成长与发育、适体与运动相互协调。

  其五,绿色。相关部门应研发1~2种由纤维组成的校服面料,建立回收再利用体系,实施绿色校服工程;通过细节设计延长校服的使用周期,倡导经济与耐用、环保与再生的理念。

  二、当前中小学校服的现状与困惑

  1. 校服之痛:校服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

  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义务教育及民办的中小学、普通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合计约为2.04亿人;2018年校服供给规模达4.71亿件(套)。但当前校服就是运动服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老土丑”“面口袋”这样不雅的词语也被加诸校服,这说明校服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同步,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形成了强烈反差。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校服概念模糊:校服就是运动服?

  学生装(校服)应分为常服(日常穿着的服装)、制服和礼服,目前学生穿着的运动服式校服(泛指概念)只是常服的一种,因此,运动服就是校服或校服就是运动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另外,功能性运动服装只能在学生上体育课时选用,这是由于其面料采用合成纤维(主要是聚酯纤维)制成,不符合《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中“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其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的要求。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以衣载道·修身明德:中小学校服的价值省思与未来趋向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4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