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8-08-21浏览:次
摘 要:沟通是交流的基础,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学生家长、其它任课教师等发生交流,是团结维系一个班级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与各方面发生沟通交流。本文即针对当前小学班主任教师的教学现状,从不同角度对班主任沟通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沟通艺术;小学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论文发表
班主任教师作为维系班集体的重要力量,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沟通是实现各方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小学班主任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认可班集体,是班主任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合作,是班主任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如何与各任课教师沟通,共同完成班级建设,是班主任教师必须掌握的技巧,这些都提示着班主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艺术。
一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实现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小学教学中,作为班主任要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心往一处聚,劲儿往一处使,这些都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学生发生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增进师生相互了解,便于因材施教;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并且能够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的展开。具体而言,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需要具备如下艺术:
(一) 尊重学生
平等的交流,尊重学生,是实现与小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平等尊重是形成交流的前提,对于师生的交流而言,教师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在小学教学中,师生交流长期处于一种并不对等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师生年龄差距、传统教育理念下家长及教师长期灌输给孩子的一种“尊师重道”思想的限制,整体而言,学生在学校要尊重教师,却没有人可以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这样的理念是欠缺的。在教学中,教师为了便于对学生的管理,也并未过度的关注到学生本身欲望的表达等,这些都是当前师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善的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命令。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与学生协商班级事务,这些都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体现。
(二) 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首先,教师要承认小学阶段学生和成人之间的差距。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这是需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需要意识到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想与学生发生交流,首先就要创设属于学生的语境,教师要尝试去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试图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其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例如,在将一个道理告知学生的时候可以尝试以有寓意的小故事逐渐的渗透给学生,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情境创设。有些时候,由于学生的性格特征不同,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相对内向、有些会表现出害羞,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的引导,一个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点的氛围,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的环境。
(三) 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
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除了以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等,更是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在这一平台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教师可以采用班级大事小情都与学生商量、沟通,与学生就班级事务进行讨论,创设以班干部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系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智慧,能够使学生本身形成主人公意识,增强自信心。更能够使教师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以这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观点,并且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处理回应。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能够以一种较为“官方”的手段,缓解了学生个体交流中的一些尴尬,引导他们在一定的目标之下说出自己的观点。长期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主人翁意识,这些都是比较珍贵的。
(四) 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
所谓情感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较为深刻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的应付。作为班主任教师,要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不可否认的,学生本身年龄还小,有些心理与成人不同,也许有些事情成年人能够接受的,但是孩子并不能接受。除了理解上的差异,小学阶段儿童对事物的表达也有障碍的,因为环境、性格以及最为重要的是词汇量的匮乏,都会使他们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不愿意或不敢的心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小学阶段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还处于感性多于理性的阶段,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克服自己的理性思维,以简单的感性思维、以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了解他们的世界,才能与学生形成更好地交流。在学生犯错误之后,不是单纯的去批评,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听一听学生给出的解释,然后再通过语言的引导、交流,使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正。
(五) 与学生交流的一些小技巧
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这些都能使交流变得更为顺畅。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以及与家长的聊天中了解学生,也就是在与学生沟通之前充分的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沟通变得简单,少了试探、猜疑的部分;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尝试寓教于故事、于情理,而不是单纯的道理的讲解。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到的,例如有些学生会比较调皮,突然有一节课变得安静、遵守了课堂秩序,这对于这名同学而言就是一种进步,教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其实与儿童进行交流,有很多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实际接触中摸索与探寻。
二 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
(一) 分清家长的类型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想实现对班级的管理,离不开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交流,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效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其意义就在于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而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交流的关系,也是沟通引导的关系,毕竟教师在教育中有着更多的主动权与专业性。在与家长形成沟通之前,教师要先明确家长属于什么类型的。通常情况下,学生家长有“庇护型”、“敷衍型”、“支持型”三种。“庇护型”家长擅于为孩子进行辩解,过分支持孩子的自由成长而忽视教育的意义。对于这类家长,教师可以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敷衍型”家长往往是会对孩子的教育采取大不管的状态,认为教育就应该是教师的事情,对于这部分家长,教师要先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渐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支持型”家长会对教师比较信任,对孩子的管理比较重视,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对此,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家长需要做什么,与他们交流孩子的状态,与之合作[1-2]。
(二) 分清交流的场合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会有很多场合,比如说家长会、单独谈话、家访、电话访谈等。对于不同的交流形式,教师要能够分清场合,采用不同的交流策略与技巧。在家长会等公开的场合,不针对某位学生,不暗示某位学生,为家长与学生留有面子。在较为私下的单独谈话中,与家长分析问题,并且尽可能的提供解决措施,与家长形成联盟。整体而言,交流的场合与内容都需要教师合理的把握拿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作为教师,也要在交流中注意自己的仪表容态,给家长留下好的印象[3]。
(三) 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
作为班主任教师,承担着班集体的组织凝聚工作,还需要与其它任课教师形成沟通交流,这也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班主任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意义在于更好地了解学生,促进教师间的工作交流,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将自己班级的班风班纪传递给任课教师,取得配合。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寻求任课教师的支持;还要能够从任课教师那里获得学生的有效信息,交流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并且能够与任课教师形成一种较为舒服的交流状态,而不是机械的工作的交接,这些都是对班主任教师为人处事的一种考验,更多的考虑到班主任教师的交流能力与应变能力[4-6]。
作为班主任教师,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和纽带,要能够与家长、任课教师、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共同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这是班主任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在管理中需要掌握的技巧。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沟通艺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4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