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女性教师作为领导力主体所实施的教育领导行为,本质上是教师领导力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教育期刊投稿论文:探究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培养路径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风起云涌使得女性教师充分参与决策,在课堂内外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对学生、同伴、学校形成积极的、综合性的影响力成为当下教育研究有思考意义且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下,女性教师在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在社会文化和具体教育情境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水平如何,阻碍她们影响力发展上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可以为更多的女性教师借鉴等一系列问题都凸显出来。
本研究基于以上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形式,以目击者的视角,运用场域的方法论,了解了Y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学校场域环境,认为学校环境场域能影响女性教师领导的专业特质,领导力行为的产生受制于人际关系,在充满合作、民主、融洽的教师氛围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更适宜生成;其提升动机来自于专业自主,行政角色的赋予推动女性教师领导力动机发展。
本文划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两章,主要阐明研究缘由,包括研究意义、研究设计、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是三、四两章,分析Y小学的学校环境探索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组织场域;呈现以M老师为代表的10位女性教师领导力实施的专业特质,并发现女性教师领导力与教师群体领导力相交叉,女性特色体现不明确,与优秀女性教师相比,普通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难度大等问题。
第三部分是第五章,以“引领”和“自主”为启动支点,强调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是一项因时因地的校本化任务,不能“一刀切”,女性教师的领导力行为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学校系统提供充足的养料,并从规范、组织环境和角色层面上建议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
第四部分为结语,总结本研究中揭示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展望研究课题的未来。
关键词:女性教师领导力;学校环境;专业特质;引领与自主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第一,基础教育组织的变革与领导力运动的方兴未艾:一种新力量的彰显自上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运动兴起以后,不少国家都形成了如下一种氛围:民众期待教育改革,从而给学校施加了史前无例的压力,这使得学校在重围之下必须得到改进,故以提高学校效能为浪潮的问责制的学校管理形式能够席卷全球1.与此同时,由于遭受“学校改进”和“学校效能研究”的强烈冲击,校长在形成“有效学校”中的关键作用不断的被加以肯定,深化校长的首要角色转向教学领导者的观念。由此,人们开始关注教育领导,关注学校组织成员的心理和感受以及学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伴随教育领导的倡导,学校组织变革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研究视野。应该说,传统的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领导在唤醒组织成员的自觉性,提升教师成长的需求,用沟通理性的方式去除工具理性的迷失,建立适应变化,追求卓越的学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在今后的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到来的时期,在学校组织中,领导的主要发动者已变为教师。2现代领导理论对常见的学校变革由一个人负责的假设提出了挑战,领导力的旧秩序很可能被一个新的秩序所取代更是大势所趋。在学校组织日益多元、多变和充满创造性的今天,领导力的“传统秩序”,即少数人的职权不能占据核心地位,“新兴秩序”要建立在新理念上:领导力分布于普通教师身上,让他们担负领导的职责并行使相应权力,成为提高学校效能的无限来源。3第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新思路:基于对教师领导特质的认识教师在学校变革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教师其专业发展的成熟度决定了学校变革的广度与发展的深度,教师实现“准专业人员”到“专业人员”的渐变,需要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觉醒,主体地位的凸显。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掘教师潜能,研究者吸收管理学精华,引申出教师领导力概念5,而学校组织因教师领导力引入的变化逐步深化了领导力的研究。因此,寻求积极向上、和谐民主的组织文化氛围,在此开发每一位教师领导力,并以教师自身的专业、道德、价值对学校其他成员发挥影响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此外,我们希望这种开发既能体现在教师参与常规的学校管理上,也能在教师参与学校重要决策的制定上有所表达。7第三,基础教育迈向纵深,现实且有价值的抉择:张扬女性教师视角回归我国小学教育现实,教师群体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特别在城市,女性教师在数量上“一统江山”,男女教师比例达到1:4左右。8在女性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的领导力水平如何、其影响力有多大、提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境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问世。深入研究教学经验、理论素养、教育理念、领导风格各异的女性教师,考察她们对同事、学校的影响力,希望在她们的感召与引领下,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都表明以女性教师为视角研究基础教育是一个需要迎面直视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针对基础教育倡导的性别公平理念的诉求,本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对于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小学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女性教师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1理论意义。
(1)完善教师领导力理论。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女性教师作为领导力主体所实施的教育领导行为,本质上是教师领导力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对它的研究能深化教师领导力理论。本研究从综合的角度探讨在Y小学组织内女性教师借由领导的各种形式提升自己、引领他人,阐明领导力的发挥是促进女性教师专业提升的内在源泉,肯定女性教师在学校变革中的巨大潜力,有助于女性教师客观界定自身的角色、影响和专业。
(2)丰富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理论的研究旨在为基础教育领域最广大的女性教师群体提供服务和支持,教师领导力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起步晚、发展缓,一般研究都重少数人的理论式的短期经验总结,轻多数人的长期实证调查。因此,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提升研究能够帮助她们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自我,以便开拓学校组织革新的思路。
1.2.2实践意义。
教师尤其是出类拔萃的、有着高远梦想且渴望自我实现的女性教师常常会在自身影响力不被重视的情境中受到排挤、挫折,从而被迫放弃发挥影响的初衷。依托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研究,我们希望帮助女性突破传统框架的约束,彼此支持、积极参与到同事和学校的活动中去,为更多的女性教师提供有促进意义的空间、机会。
1.3研究设计
1.3.1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紧密相连,目的决定意义。研究目的是研究想要达到的结果,而研究意义是研究结果对当下与未来的价值思考。所以,提升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都必须蕴涵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现实之中,是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大的时代趋势下和我国新课程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本研究的具体目标是:
(1)感知小学女性教师在领导力发展上的困惑,并比较专业发展程度不同的女性教师在领导力提升方面的困惑。
(2)以女性主义为视角,透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深入解剖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需求。根据研究结果,了解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发生规律,分析影响其提升的各种因素,提出提升建议,为相关部门规划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更为广大女性教师终身学习谋福利。
1.3.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恰当选择是研究成功的基石,女性教师领导力研究涉及到人、环境、文化等因素,是一个跨度较大的综合研究,因此,对研究方法的要求比较高。从目前能收集到的文献中可以看出,西方学者对教师领导力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其中调查、深度访谈、学校观察、文献梳理、个案研究是常见的基本方法。
1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研究是一个变量多、因素多、维度多的复杂课题,单一的方法无法界定其本原,故在我国开展女性教师领导力研究应该采取多元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采用的是文献分析、调查、实地观察、实物分析和女性学等形式相综合的研究方法。
1.3.2.1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有关女性教师领导力发展的已有文献资料,回溯女性教师领导研究领域己有的历史成果、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展望前沿动态,尽可能地收集女性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公开发表的、获奖的、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的以女性教师领导力为主题的文字性资料,从而为本研究找到前人思想的理论积淀,也为下一步研究寻求到突破口。
1.3.2.2访谈法。
通过访谈学生、女性教师、学校领导、学校同事等相关人员,了解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发展的现状,试图从中找出影响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因素。并且,做到深度访谈,对于女性教师、学校领导等重要参与者至少进行三次访谈,每次访谈时间超过一小时。
访谈的问题包括关于女性教师工作经历、教育教学上遇到的困惑、得到的支持、女性领导角色矛盾、相关的未来期望,更多的把握女性教师生动鲜活的事例,及其工作中的内在动力和生活中内隐的需要。
1.3.2.3参与式观察法。
封闭式的研究无法了解动态生活中女性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原始的自然材料与数据才是最有利的证据。笔者在Y小学驻扎6个月,有机会和教师一起工作,这为研究者观察女性教师的自然状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研究者和受访者打破了心理屏障,伴随随机性谈话能多角度、全方位、真实地了解研究想获得的问题。
1.3.2.4问卷法。
拟自编“提升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调查问卷”,以Y小学女性教师为调查对象,划分学校组织特征、教研室特征、同事关系、条件特征、动机特征、本身特征等六个维度,共设计了33个问题,尽量做到教龄、职称、是否担任行政工作比例的均衡来了解影响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学校场域文化环境,为分析女性教师可以从哪些层面获得促进领导力提升的手段和支持提供依据。
1.3.2.5实物分析法。
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形式,实物分析不仅能够收集一些物质资料,还可以揭示使用者的意图和动机,获得其他研究方法所无法获得的信息。1这里的“实物”是指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例如:小学女性教师公开课视频、反思日记、发表的论文、成长档案袋、教师研习记录、学校情景资料等。
1.3.2.6女性学研究方法。
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研究要坚持以女性学的方法论为先,注重解释收集到的材料性质,兼顾实证、质性研究,但以解释主义质性研究为主。2本研究充分考虑到女性学研究经历的模式对立、研究事实相互碰撞、姿态万千的现状,结合上文提到的文献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拟使用女性学理论中的性别归纳法和比较法,具体阐述本研究的提升建议。
1.3.3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在微观操作上采取以上5种具体方法,在宏观把控上按照个案研究的思路进行。从客观上说,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性质决定了个案研究的选择,因为个案研究是在真实环境中对当前某一现象的实证研究,3它特别适用像女性教师领导力这种现象与背景之间界限不是很清楚的情况,对个案研究处理是具有多个变量而不仅是一些冰冷的数据,它的结果也依赖于多种事实。本研究中的个案情况是研究者在Y小学实习半年,与女性教师在办公室、教室、会议室、食堂等正式、非正式场合一起工作、学习、生活而来的。
①调查问卷对象的选择。
在选择个案之前,研究者借助学院的实践项目,曾与W市一些小学有过接触,初步接触下来对学校声誉较好、女性教师众多且有代表性的Y小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导师的推荐下,研究者深入Y小学后发现这就是本研究调查要找的问卷对象。首先,Y小学领导重视女性教师的发展,S校长本人就是一个有想法、爱教育的女性教师,她思想活跃,愿意促进女性教师专业发展。其次,Y小学90%是女性教师,而且有很多市级、区级教学能手,学校实力雄厚,很容易发现女性教师领导者、在提升女性教师领导力有实践意义。再次,研究者曾在Y小学见习,对她的自然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②个案对象的选择。
如果说调查问卷对象的确定能为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的信息来源,那么个案研究对象的选择就旨在为研究找寻重要信息的提供者,究竟选择那些女性教师呢?有的研究直接采用了教师领导者的概念,让女性教师承担领导角色,一些研究希望那些已经担任正式管理职位的教师或是中层人员发挥领导力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教师执行领导力就行,与其担任某种管理职位与否无关。1本研究采纳AlmaHarris和DanielMuij(s2003)观点:执行领导力的女性教师会把大量时间放在教学上,她们的基本角色是帮助同伴改进、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提供有建构性的反馈来改进教学。2即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一线的女性教师,也就把范围缩小在年级组,结合Y小学的情况就是某一学科组。通过一定的接触,M老师走进了研究视野,她有一定的职位但不是中层,仍然从事在一线,在教学活动中容易看到了她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明显的领导力行为。巧合的是,她所在的三年级数学组全部是女性教师,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并且研究者与S校长进行了沟通,“M老师挺好的,她爱思考,业务能力强,三年级数学组确实是我们学校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组了。”三年级数学组女性教师具体情况如下:
(2)技术路线与研究思路。
首先分析Y小学环境场域中存在着的女性教师领导行为,主要是从学校基本情况阐述、学校文化、校长领导风格三方面介绍小学的环境;然后展示三年级数学组10位女性教师领导力执行情况,特别是围绕M老师专业特质和人格特质来探讨领导力提升的动机、人际关系等,解释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下女性教师领导力的专业特质导致的行为差异,分析其原因,提出策略建议。
1.4核心概念界定
1.4.1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为培养未来公民素质而做准备的初等基础教育,着眼于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初步的、全面的基础。那么在此阶段的小学教育场域环境就有自己的特性,本研究课题将女性教师领导力发挥的场所确定为基础教育阶段下的小学,也是缘于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领域最为活跃、最为复杂的部分,这一领域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与出台更是将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推向了高潮。回望近几年国内小学教育改革呈现的景象,看似热火朝天,但从教育的本质去剖析,这些改革基本上还停留在局部和表面。为此,我们对小学女性教师生存的学校场域环境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4.2小学女性教师。
关注小学女性教师,是笔者自始至终的情怀。从大学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笔者就一直将小学教育作为研究方向,特别是对教师专业发展、女性教师成长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女性教师作为一个神圣与世俗的矛盾结合体,“困顿”、“高原期”、“晋升困难”是她们的真实写照。虽然女性的专业身份与社会地位受尊重的程度还有待提高,专业尊严对于她们来说是那么渴望又不可及,但她们依然在默默地奉献着。本文从教师领导力的角度切入,以女性视角审视当前学校转型的背景下对教师领导的要求,以期找到一条新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线索,更希望能给广大女性教师发展带来实践上的指导与帮助。
1.4.3教师领导力。
教师领导力起源于教育改革浪潮的兴起,那么传统式的仅将其界定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对学生、课堂的领导、影响,显然窄化了教师领导力的内涵。为此,在小学环境场域下,本研究的教师领导力力主超越课堂环境,将教师的领导力行为、领导力方式、影响力作用、影响力范围延伸到办公室、教研组,乃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环境场域,是教师充分利用场域中的资源、要素,对学校组织的不同成员产生的有价值的、高效的影响力。
1.4.4女性教师领导力。
小学女性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小学环境场域中的绝大多数,在实施领导力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她们的领导力是通过小学场域有目的地培养而形成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岗位而具备的影响力。在这个意义上,结合领导力的定义,本文认为,女性教师领导力是指通过相互合作,女性教师为提升专业发展过程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参与到学校各项事务中并为学校发展带来活力的影响能力。而且,比较成熟的领导力理论一般都强调教师在教室之外的领导力。因此,研究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的发生环境也是强调发生在办公室、教研组、教室、食堂等正式与非正式的场所。
需要指出的是,女性教师领导与学校正式女性领导者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的女性教师领导者不单指学校中那些拥有行政职位的女性领导者们。女性教师行使领导力,依靠经验分享,对他人的引领来履行领导力的职责,不仅限于有行政职务的女性教师。
1.4.5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
对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思考,理论界研究由来已久,国外从早期的由“教师间的反思性对话、实践的非私有化的模式,到分析效率最高的学校是运用重构工具来建成专业学习组织,再到霍德高度凝练专业学习社群的五大特征:共享的价值观和见解;集体学习和应用;起支持作用并能分享的领导团队;支持性条件;共享的个人实践。”1而国内从建国之初伴随学校教育体系共同形成与发展的教研组制度就在实践着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形式,像师徒制、教研组活动、赛课、走出本校去听课、学科培训、讲座报告等本质都是有代表性的方式。这里我们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将本研究中提到的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定义为:不局限于单一形式,女性教师围绕教育、教学、课程、研究展开的集体性参与、分享、学习、研讨的活动都是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
1.4.6引领与自主。
引领与自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自主是引领的导航仪,没有女性教师自身的发展觉醒,无论是校长的愿景领导、或是其他教师领导者的专业辐射都会失去意义;而引领是实现女性教师自主发展的催化剂,没有适当的约束与规范,自主也会出现肆意而为之的狭隘意识。2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提升需要必备的条件保障与支持,这既要学校内部不同主体承担责任,更要女性教师转变思维,在引领与自主之间保持一种均衡的博弈,强化学习与反思,最终提升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第二章研究综述
本论文的研究综述是按照搜集到的文献和与本研究相关程度进行逐一概括的,分别为领导力的综述、教师领导力的综述、女性领导力的综述、女性教师领导力综述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围绕国内外研究进程将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和重大成果按顺序展开的。
2.1领导力的研究综述
2.1.1国外关于领导力的研究综述
参考《领导力季刊》近期对过去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并依据Bass(1990)等领导力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的着作,发现国外领导力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几个学派的历史演变,即领导力特质学派、领导力行为学派、领导力权变学派、领导力相对学派、领导力怀疑学派、领导力信息处理学派、新领导力学派。1领导力的规模研究发端于上世纪初的“伟人”理论,理论核心是那些杰出人物改变了人类历史。2研究者重视跟领导力有关的个体差异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评论还确定了诸如智能与支配力等领导力特征。但更多的研究者对“伟人”学派做出的结果解释抱有悲观态度,致使其研究一度中断。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又有一些该理论的追随者围绕领导者的潜在动机,即潜意识下的动力和欲望,与领导者效率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上世纪中叶,领导力行为风格理论战胜特质研究,一度成为研究焦点。3密歇根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研究基本确定了领导力的两个层面,即关怀结构与激发领导。但因为此学派研究结论本身相矛盾致使研究再次停滞。显然,领导者行为风格需要依照环境进行改变,才会达到理想结果。因此,在接下来的十年,领导力理论转到权变研究上。
权变理论运动的崛起,Fiedler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说到领导力的效率要参考领导者与成员关系、任务结构、领导者职位权力三个因素。4也有研究者援引“领导力替代品”说法,对被领导者能力、组织体制状况等进行了考察。5尽管业界对权变理论的研究兴趣呈下降式,但这一研究仍在进行中。
随后领导力相对学派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其理论侧重点在于判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有无关系,何种关系能够提高教师领导力效率,通过相关研究证明了两者建立在信任、尊重基础上的高质量关系能取得更好的领导结果。
之后二十年的危机影响了领导力研究,其中以领导力测评问卷有效性受到质疑最为突出。怀疑者认为,测评问卷会受到一系列有暗示效应的理论影响,导致不能科学评估领导者的作为。尽管怀疑派对领导力研究提出的一些质疑至今仍没有答案,6而领导力研究本身却从这一学派的研究中获益不少,比如:科学的试验方法的引入就显得很有必要;领导力要按层次区别开来;需要集中考察被领导者等。
Lord的论着,加快了领导力信息处理研究。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找到了领导者合法化的原因,1目前这一理论正引起世人的巨大兴趣,随着信息处理理论的成果被应用到其他领域,有理由相信它将不断挖掘出领导力研究的新模式。
在领导力研究陷入进退维谷之际,研究者Bass等以愿景型或魅力型领导力理论再次激发了人们对领导力研究的热情。它强调要用一种崭新的领导力思路,去探究被领导者是如何受到领导者的感召来完成任务的。这一学派的研究一直很活跃,目前领导力研究有近半的文章都属于此学派。
回顾对领导力理论研究的几大学派,可以将领导理论发展概括为四个时期。
正如Bennis在《领导者》一书中提到的,“每个研究者都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领导力观点,但没有一个观点可以完整代表领导力”.确实,对领导力领域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各执一词,致使它的研究经历了众多的理论模式变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发现最重要的是特质、行为以及权变等理论模式,并且围绕愿景沟通、创造授权机会、对领导者的尊重等三个共有的行为才能与愿景、权利需求和表达,自信心等三个共有的个人才能建构起了领导力的研究的核心框架2.伴随领导力研究向纵深方向迈进,领导力新理论不仅吸收了传统的特质、行为以及情景等理论的精华,相关研究也没有在这方面止步,甚至大多数研究都有“融合”趋势3.
2.1.2国内关于领导力的研究综述。
根据研究者对搜索到的国内领导力的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概括,发现研究成果主要局限在领导力的概念解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领导力理论在政府、企业绩效上的作用以及发掘新的领导力群体等方面。研究者多是来自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学者、咨询顾问,研究对象以政府领导、企业管理层居多,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
(1)合力说。
国内有学者认为领导力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合力,一般将这种合力细化为两类:一是从领导者的角度看领导力,把领导力看成个人单方面所涉及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另一种是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界定,将领导力看成双方的互动。
(2)力系说。
与合力说不同,也有学者认为领导力由具体的领导力施展方面构成,包括领导信息运筹力、决策力、激励力、控制力和统御力等1.更要研究者一语中的指出“领导力等同于影响力,是团结组织内所有人员满怀热情地为实现一致目标而努力的过程2.”
(3)激励说。
更有研究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方面出发,认为领导力意味着善于激励他人。比如陈建生认为:“领导力就是上司激发下属,跟随自己一起计划、工作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企业高效率的能力。”
小结: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建构的需要,国内外对领导力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但对领导力的定义是有共同线索可寻:领导力是融合在理性和情感因素的社会影响过程中,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体共同施加的有意义、有目标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本研究中,要将“领导力”置于学校情境考虑、界定,当女性教师执行领导力时,更要对常规的领导力概念进行转化。因为女性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更强调其专业性、自身的性别色彩对他人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不是单向的一次性活动,是需要女性教师持续投入时间、经历的。
教育期刊投稿推荐:
《时代教育》2000年荣获北大核心期刊、本刊是由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教育类期刊。主要以各类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校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为对象,旨在提供一个出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科研论文的平台。主要出版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后勤与科研管理、研究生学术初探、考试探讨等学术论文来稿以及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育期刊发表论文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培养路径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4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