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2-08-04浏览:

  摘要:课堂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初中语文教育的质量。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索,找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为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全面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to explor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find out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educator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learning interest; all-rou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育从方式本质上是多渠道,多元化的,但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看,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初中语文教育影响重大。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的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传播和升华的突破点。

  一、创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天性。这个好奇心在学习上就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但这个好奇心往往被我们大人给扼杀了。家长跟老师都希望学生能有好的成绩,在学习中加入了许多严肃无味的强制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抵抗,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艰苦无味的义务劳动,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其实,只要我们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多鼓励、多赞扬,用其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一步步的将内容升华、拓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那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的困难,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了。

  2.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思考。在课堂中,教师要发挥诱导作用。如何把学生带到学习中来,就要靠教师的带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3.学生获取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学习中做出自己觉得很难的题,学生就会觉得高兴,觉得掌握了一种别的同学可能不会的一种方法。慢慢的积少成多,考试取得了好成绩,那种感觉是十分欣慰的。通过帮助“打气”,多让尝试解题,完成任务时成功的感觉,有时,成功感简直比中彩票更快活。让学生发现自己是有能力做好的,成功感越多,兴趣就越多。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从思想层面触动学生心灵,使学生找到共鸣

  初中语文教材大都由文学作品组成,而文学是最能感染人的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是决定语文艺术魅力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事实上,教师要让学生从文章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获得共鸣,就必须要从学生的思想层面着手,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文学艺术魅力的洗礼,让心灵得到净化与充实。如在学习《理想》这篇文章时,教师如果只是从文本出发,分析文章内容及思想,那很难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语境,也很难以此获取学生的共鸣。因此,从学生个体出发,挖掘学生与“理想”之间的深层联系,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转移到文章中,然后再有文章升华到个人理想的王国。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突破以往的导入模式,不以“积极”面出发,而从“消极”面出发,以“我们都有理想,但是我们的理想有多少能实现呢?”从这一主题出发,让学生回忆自己儿时的理想,并讲述自己那些至今仍未能实现的理想。通过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学生对“理想”产生共鸣,让学生为理想的“遥远”而奋斗,从而再过渡到课文当中,让学生对个人的理想和作者的“理想”进行对比,并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课堂的学习气氛才能更融洽,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听的被动模式。

  四、加强教学中的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一书中正面提出过这个问题。交往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课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学交往,在运用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中学语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言语交往能力,有了言语能力才能获得人文、科学知识。因此,列德涅夫将语文课归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们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完善。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便决定了进行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传达给对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在遵循一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