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用新改革措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5-09-14浏览:

  在当前有关语文教学建设管理的新应用发展措施有哪些呢?应该如何来加强对语文教学建设的新方向呢?本文在各个方面做了相应的介绍。本文选自:《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本刊是全国性中学语文专业学术期刊。创办20余年来形成了学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办刊特色,在国内同类刊物中独树一帜,颇受广大读者好评。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本刊登载了大量有关文章,成为业内人士了解教改动态的重要窗口,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摘要:现代 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我们通过让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制度,教学职称

  一、注入新的内容,突破课堂局限

  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贯穿无穷的知识呢?为此,我们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有关资料,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博的土地上。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 网络 上的热点话题,还积极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使语文教学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教《太阳》一课,课前可以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太阳的一些未解之谜的资料,查找、积累描写太阳的古诗词、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太阳的情况,畅谈自己对太阳未解之谜的种种猜想,吟诵太阳的诗句,讲述太阳的故事,这样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课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展示,有的写了有关太阳的日记,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的。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四十分钟来衡量的。

  二、整合其他学科,改善知识结构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语文这门学科也不是孤立、自成一体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把和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使我们的学生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去学习其他的学科,同时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各种实践的机会。如《珍珠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样的课文就涉及到了 科学 课中的有关水、破坏 自然 界生态平衡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懂水的知识、树木和土地的知识是很难理解课文的,教学时可引用科学课程知识;《冬不拉》一课的美景可借助 音乐 冬不拉那美妙的乐曲来烘托,使学生能很快地入情入境,感受到美妙的情景;《画杨桃》使学生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进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 教育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帮助学生体验网络的简洁、迅速的好处;而数学现在也提倡在生活中学数学,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是在一种生活场景的表述出现的,学生也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包含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它们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

  三、深入社会实践,拓宽学生视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就在于人不光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我们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潜滋暗长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极开展“体验·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一些很好的机会。如体验在农村的实践活动,金秋时节带学生去田野拾稻穗。那金黄的稻浪犹如一张宽阔的地毯,辛勤劳动的农民,热火朝天的收割场面,使学生无比兴奋。大家比赛谁拾的稻穗多,谁拾的稻穗少,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当大家满载而归回到学校时,仍然抑制不住那种“丰收”后的喜悦,再问学生你们收获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自己看到的,自己听到的,怎么拾的,谁的多,谁的少,也有的学生感悟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无论交流什么,都是一种分享,都是一种“碰撞”。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表达。当把这次活动再现于作文中时,学生自然不会无话可说了,好词妙句是层出不穷。 四、引领阅读天地,提供生活素材

  语文是母语 教育 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规律 。”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通过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给足读书的时间,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让学生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搞课前3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通过课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通过几年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虽然挤用了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生活经验,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外阅读也为学生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所以,只要学生坚持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就能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如今, 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前,笔者了解到不少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北京是非常陌生的。如果像以前的教学一样,只是让孩子们读读课文,听听教师枯燥的讲解,是很难感觉到首都北京的雄伟壮丽的。为了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首都北京的雄伟,从而在情感上激起共鸣,笔者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学时,当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激动得叫了起来:“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那一幅幅直观的图片加上教师简单的介绍,孩子们很快就对北京首都的主要建筑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壮观,也是孩子们渴望一睹为快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笔者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了升旗、阅兵仪式的录像片断。国旗班战士优良的作风、雄壮的国歌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还有数以万计的围观群众,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观看后,笔者让他们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想到了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的 体育 健儿,有的说想到了解放军战士保卫边疆的辛苦,有的说自己将来也要为国争光……这一节课,架起了学生认知和理解教材之间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学生还利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搜集、分析、处理所给的相关资料。这不仅是一个有利于学 科学 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信息素养的过程。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语文教学应用新改革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3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