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5-04-27浏览:次
摘 要:“先学后教”,“先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学生个人的先学,而且也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先学,学生之间能相互解决问题,教师最好不要先参与。一个问题的解答方法从老师口中说出来和从另外一个同学的口中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他知道而我却不知道,无形中就起到鞭策的作用。如果从教师的口中说出来,那学生只当这个问题很难,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不高了。而且,由其中一个学生讲解,也是多一次机会让他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对学生双方而言,互惠互利。
关键词:先学后教;动机形成;行为有效;教师示弱;合作先学,教育技术论文
合作先学,对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起到很好的帮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思维进行碰撞,脑筋越来越活。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往往最集中,学习效果很理想。
而教师在学生“先学”后再进行教学,课堂任务也显得轻松,“后教”要求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事半而功倍。
本文主要立足现在农村初中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现状,从“先学后教”产生的积极性,分析其对学生动机的形成、行为产生的效应、以及有效课堂的帮助,结合些许心理学知识和教学实践阐明“先学”对农村初中教学的重要意义。
求学、求知,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模式的转变,社会元素的增加,学生注意发生转移,厌学情绪越来越强烈。尤其体现在一些农村边远学校,留守孩子较多,父母不在其身边,学习缺乏有效监督,学生越来越懒散,学习越来越被动,致使教育陷入瓶颈,教师感觉身心疲惫,但学生却依旧毫无起色。
一 “先学后教”,应运而生
韩愈早在《师说》里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就一直沿着这个思路走,教师站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围绕教师的个人思想展开,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载体。一直到现当代,人们还是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增加,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社会观念的转变,受教育者的选择增大,诱惑增加。再加上 “九年义务制教育”让学习行为普及,学习不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是“怀柔政策”下的强迫性学习。因此,学生主观学习的信念慢慢减弱,教育要重新寻找出路。
二 学生备“学”,动机形成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所以动机很重要,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我们就不怕他学不进去,学不好。那动机又从何而来?这很关键。通过各种实验不难发现,人内心的动机往往来源于自己的经验所得。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用改名的行为告诉我们行动的重要性。他在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便取名“知行”。但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
三 先学自主,行为有效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动作记忆远比言语记忆要强。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学会一个动作,它的记忆时间要比我们背过的一句话要长。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经常让学生动嘴、动手、动脑,尽量使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引起他们的身体体验,更利于知识的接收。其实教师还可以更放手一些,课堂上的这些活动都只是小实践。让他们在课堂之前就自己安排、组织自己学习,才是大实践。而且是主动式的、开放式的,有更大自由空间的,能引起更多思考的。因此,“先学”可以引起学生的主观行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让他们在自我实践中感受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学生亦能在摸索中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 教师“示弱”,主角增加
平时,我们会发现,越是勤劳的母亲越培养不出勤劳的子女,因为事事代劳了。语文书中《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课堂上,老师如果表现出什么都知道,所有问题都由教师一手包办,那学生就会变得脆弱,变得什么都不知道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因此,人们习惯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一堂课上,教师只有一个,学生有很多。如果教师是主角,总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不仅吃力,而且不管这个教师怎么花样百出,也终会没有吸引力;学生做观众久了,也慢慢变成沉默的看客。所以,课堂上,学生一定要是主角,这样的课堂才会生生不息。钱梦龙先生也早就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参考文献]
[1]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课堂教学“回家》 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唤民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学技术论文看当前教学新应用管理模式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3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