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4-09-17浏览:次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一、确立典型化的学习目标
在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任务的提出方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宦采用传统的逐条列出的方法,而应把学习目标结合到教师设计的典型任务中,学生完成了典型任务,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当然,典型任务的设计必须善于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做好这一步,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我在讲Willdows操作中新建文件夹、文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造一间“房子”,同时“房子”内要有“东西”,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老师示范一结束,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做起来了。为了巩同、延伸学习内容,我再提出在不同的位置造一间“房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二、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
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必须优化设计。我主张“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的课程一起设计,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例如:EXCEL电子表格,教学内容是:初识电子表格、建立工作薄、工作表的编辑、美化工作表、统计分析数据、生成图表、图表修饰。从整个教学过程看,下一节课都是对以前学习的重复、延伸,从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内化。在讲完工作簿的建立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了对一个工作簿就是一个文件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表格的建立,而且学到了数据分析、处理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等知识和技能。
三、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在应用中提高。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滥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如果我们以用人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是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教“路径”时,可以先从学牛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人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引出路径的概念,路径如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一样,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它的教学效果会比较好。在各小节教学任务完成后,还可从生活中设计一个实用的事例以复习、检查整个教学效果。
四、用好小助手,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信息技术课70%以上的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五、客观评价、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轻易对这门课产生“爱好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真正的学习爱好。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闲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制度的应用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1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