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4-08-15浏览:次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即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较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需要而兴起的并迅速壮大发展的一种新类型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好、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知,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处于与现代科学技术同等的关键位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还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协调的发展。[1]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受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日益显著,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2]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作用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百度百科对“人文”定义为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品格。有学者认为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可见,人文素质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科学”与“人文”是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
(一)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提升人文素质,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就是要培养真正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工作中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适应强”。因此,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核心在学会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也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片面的理解高职教育是一门专门技能教育的观念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讲,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相对薄弱的。如何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推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素质,净化和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新时期学生职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兴衰、他人的感受,既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履行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责任的需要。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及成因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技术型人才持续出现紧缺,职业教育应此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把“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职业技能,解决就业问题”作为指导思想,把职业技能摆在首位,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比例,力求让学生能够迅速上岗就业,大幅度削减人文课程的课时,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培养,导致诸多恶果。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1、历史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开办的历史不长,从1994年试办至今,许多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或技校改编而来,硬件设施可以在短期内完善,但浓郁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高职院校严重匮乏良好的,甚至是看得过去的人文环境,也没有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进步、自觉成长的良好的人文氛围。
2、 观念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给自己的定位仅仅是“饭碗教育”。注重可操作训练,忽视人文文化和情感的熏陶。在职业教育者眼中,受教育者作为“人”已不复存在,他或她仅仅是可以被训练的参与生产的简单要素。
3、社会因素。现在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大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生活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关爱较少,责任感较弱;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也就无从谈起。同时部分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弱,挫折感强,不能接受打击,社会阅历的薄弱也是人文素质较低的一个原因。
三、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当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起来,与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起来,积极促进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式,使之逐步完善并制度化、规范化。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上来,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科学设置课程,完善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高职人文素质评估标准
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技能培训之中,改革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提高人文课的教学质量。各专业设置一定课时和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现文理渗透,文、工、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重视人文能力与人文品质的评价。无论是人文课程还是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都要把人文品质考虑进课程评价指标中。
(三)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3]增强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事实上,如果没有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将难以向深层次发展,也不可能实现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目标。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未来的教师应充盈人文精神,学识渊博而见解深刻,能独立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学校也要给教师创造学习充电的机会。要采取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不断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
(四)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努力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人文的理念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一切领域并与各学科相衔接,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渗透到所有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将人文渗透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强化教师结合教学课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专业教师要把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浸润在专业知识中。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职称论文刊发正确认识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管理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1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