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4-08-14浏览:次
论文摘要:目前各地的考题中,有些题目看起来形式活泼,材料鲜活,但是内容还停留在字词句段的变相考查上,还未真正涉及第四学段(7-9年级)的能力要求。本文并不针对这类考题做思考,而是针对那些真正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题做分析。比如北京、重庆、武汉等地的考题,它们在落实课标要求上比较有代表性,呈现出这样一些主要特点:在情境中考查能力,注重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策划分析探究能力的考查。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努力。
一、培养情境意识
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依靠的是情境的力量。情境的创设便于学生应对各种实际情况,从而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走在综合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才能让他们带着目的去设计每一个步骤,去探究每一处疑问。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老师教学中不重视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并非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题目、解答题目。于是,出现了很多可笑的事情。比如“确定选题”环节,如果将主题看作一块圆形蛋糕,那么选题就是从中切下的一块小蛋糕。这样简单明确的思路,却因为刻意去解题而弄得无限复杂。因为从来没有实践的过程,师生就在“选题”这一概念上纠缠,困惑的是:这样的答案叫不叫选题?能不能得分?这样的表述是不是选题的表述?能不能用问句?能不能打问号?表达的时候是用偏正短语还是用并列短语?……弄到最后,学生不会确定选题了。连选题都不会,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
再比如“搜集资料”环节中的确定“调查项目”,如果已经明确了搜集资料的方向,那么想了解什么问题就可以将此问题列为调查项目。可是因为没有实践的过程,师生就在“调查项目”的概念上纠结,或者在它和“选题”的概念区别上纠缠不清,忘却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即使题目给了示例,也不知灵活运用。去做调查却连调查项目是什么都无法确定,综合性学习还怎么进行?
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实践,也就是缺少情境意识。所以进入备考之前,有过真正的综合性学习实践非常重要。初一初二两年间,哪怕只真正做过一次综合性学习,都能体验到其间的收获,这些考题根本算不得难题。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将初中三年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按照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分配,侧重点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学习环节中的难点,三年的学习,每次综合性学习落实一个环节,或者解决一个难点,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自然得到提升。
即使没有亲历过,但只要将学生带入目前题目设置的情境中,让学生尝试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去解答习题,同样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在情境中确定好所处的学习环节,尝试去面对不同的问题,一步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获得的是能力的提升。脱离实际情境,一味地解答题目,只会纠缠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无法自拔。
二、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
综合性学习不能只依靠书本,也不能只依靠教师传授知识,而必须依靠现实生活的引领。事实上,许多考题的设计都是以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情为背景的。比如:2012年北京的考题就以当年7月实施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作为背景来考查分析资料、发现问题的能力,2013年北京的考题又以当前热播纪录片的现象为背景来考查探究能力;湖北武汉市2013年的考题以“武汉形象”为背景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年度的几次调考也都以武汉市的地铁、武汉市的旅游业、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安排等热门话题作为背景。这样设题的最大好处是将学生的生活和语文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在现实世界中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以后,整个思维方式会发生改变。遇到现象会探究其本质,遇到现实问题会探究其原因,遇到难题会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学生在做街头调查的时候会遇到障碍,于是不少学生想到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路人来解决问题。这种体验只能在实践中获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来自于商家的促销技术,也直接源于现实生活。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调查”“焦点访谈”“质量跟踪报道”等节目,看看新闻记者们是如何确定选题、如何搜集资料,又如何分析资料发现问题,继而形成报告的。耳濡目染,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思考问题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现实生活中问题肯定层出不穷、鲜活典型,这些东西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但又是课堂最需要的。只有让学生的眼光放在现实里,从开始看到学会看见,真正学会解决现实问题。这才是综合性学习真正的样貌。
三、树立做事的目标意识
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做题,而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即使学生毕业很多年,从这里学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他的学习和工作中仍然有效,受益终身的是思维方式和方法途径。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带着目的去完成任务,这是做事的目的意识,这种意识直接决定做事的方向和质量。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常常是将目的和过程合为一体来进行的。比如:
某小组打算了解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优劣,于是确定了一个调查项目——“地铁时代的公共交通”。请你也像这样为本小组确定一个调查项目。
这个题目考查的是确定调查项目,其间暗含调查目的。其实题目已经给出了一个示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过程,告诉考生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可以带着目的去设计,而不是随意设置调查项目。再比如:
为了了解世界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想做一次有关“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的调查,想了解人们在交通、家居、办公三方面的节能妙方。请你帮他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写明相应的调查对象。
这个题目考查问题的设计和调查对象的选择,其实两者是有关联的。题目的表述已经交代清楚了调查的目的,要求在这个目的的引导下,来进行问题的设计和对象的选择,而不是随意设计问题,随意选择对象。
目的先行,是做好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目的意识。在综合性学习的诸多环节中,每个步骤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依次行进。选题应该依照主题和自己的目的来进行,搜集资料应该以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为目的,分析资料也应该以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为目的,解决问题应该以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为前提……时时处处具有目标意识,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漫无目标,随意确定方案了。养成了习惯,解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随意作答的情况。
四、强化几种能力的培养
有了前面所说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作为基础,才能进入真正的能力培养阶段。而到了备考的时候,最重要的莫过于这三种能力:策划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审题能力。
策划是构建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能力。大的方面是策划整个活动的目标、过程和步骤,小的方面是策划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细节。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设计活动形式、拟写宣传标语、拟写专栏名称、设计比赛题目等。在日常教学中,因为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常导致忽略了组织策划能力的培养,所以那些经常参与班级活动策划的同学在这一类能力的考查中往往占优势,而那些被动参与的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策划。因此,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多用案例来引导学生。可以讲案例,也可以让他们尝试参与到案例中摸索方法,还可以请擅长组织策划的学生来做示范,在群体学习中影响和带动不会做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不会做的学生身上,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小组里充当重要角色,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带动能力的发展。
分析能力的考查最普遍。近年来的考题很多是援引材料后让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有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有分别出现的,也有组合出现的。这类题目看起来很庞杂,但拟题者总会费尽心机在题干中给出恰当的暗示以引领答题的方向和尺度。比如2013年武汉的考题:
下面是某小组在调查武汉市的交通现状时整理的资料,请你充分利用下面图表包含的信息,针对影响市民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用简明的语言为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提出合理建议。
G351Y423.jpg
G351Y424.jpg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读懂图表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市民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是“道路拥堵”,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在资料二中列举了很多,并非都针对这一原因,需要经过分析方能确定主要措施。题干中表述“为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提出合理建议”,虽未直言,但暗示了答案的唯一性。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但在日常教学中也并不是不可以达到。题目和图表是不可以分离对待的,必须结合起来看。能在图表中发现主要信息,并结合题意来确定使用哪些信息,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谓分析,都是出于一定的目的,希望得出怎样的结论,才会选择从哪个角度入手去进行分析。这和前面所讲的目标意识是一致的。在此前提下分析问题,拨开表面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是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素质。日常教学可以引领学生多读非连续性文本,特别是关联性比较强的非连续性文本,这样在比较和鉴别中可以提升分析能力。还可以多读新闻材料,看一则新闻事实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怎样的差异,以此来锻炼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看”,还要学会“看见”,才能真正提升分析能力。
审题能力是应考中最重要的能力。在紧张的考试中,往往简单的问题被考生弄复杂了,清楚的问题被考生弄糊涂了,都是由于没有读懂题目或没有读清楚题目。这是个老问题,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无须强调,但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只要读清楚了题目,一般都能得到满分,所以审题成了一种非常关键的能力。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可笑的现象。比如2013年武汉元月调考题: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地铁运营首日搜集到的几则新闻,请你归纳出地铁运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条建议。(三则新闻材料略)
题干中明确了“地铁运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是许多学生从三则新闻材料中作出的答案是这样的:老百姓不会坐地铁、市民素质差。牛头不对马嘴!再看2013年武汉四月调考题:
下面是某报社联合大楚网开展的“我们的3·15”金口碑消费满意度问卷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请你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1)人们对旅游行业的满意度如何?
(2)人们最不满意的是什么问题?
G351Y425.jpg
此题问的是“满意度”,可答案很多都是写的“不满意”的情况,或者答成“一般”。问“最不满意的是什么”,答的是三项都不满意。谨慎到极限,生怕答少了扣分,这是分数对能力的a束缚。
从表面看这些是读题审题能力的问题,其实是不懂得如何面对问题,更不懂得如何解决问题,是学生们因缺少实践经验在综合性学习的练习题中迷失了方向。日常教学就不应该将题目的肢解作为教学重点,而应该想方设法将题目转化为一个又一个情境,真正将学生放在情境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会解决生活难题的快乐,让他们通过关注现实生活而获得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得到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而不是在解答练习题的过程中消磨掉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当我们丢开分数的束缚,真正做一些有利于能力提升的事情的时候,综合性学习在学生们的心里才会变得可爱起来!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学管理论文探讨当下综合性学习管理模式的制度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1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