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交通运输发布时间:2018-08-27浏览:

  摘 要:道路交通事故已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利用近10年的统计数据, 分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及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并首先分别从人、车、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最后综合考虑“人-车-环境”系统, 努力实现“人-车-环境”系统的最优组合, 对预防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交通事故; 成因分析; 措施; 预防

交通运输论文投稿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 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汽车给我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常常伴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 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十年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作为基础, 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1 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

  我国自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间, 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6.11万起, 死亡64.87万人, 受伤252.82万人, 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6.62亿元。2007-2016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2007-2016年间, 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2016年均有小幅回升;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稍有波动, 但从2010年起, 每年平均保持在0.3人/起;平均每起事故受伤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均高于1.05人/起。由此证明, 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因此, 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分析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对预防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2 道路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

  根据美国印第安大学对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的综合调查研究发现, 人、车、环境三个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因素。其中, 人的因素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约为90%, 车辆因素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约为10%, 环境因素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约为35%[2]。因此, 本文分别从人、车和环境三个因素分析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人的因素

  在人、车和环境三个因素中, 人的可靠性最差, 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在道路交通系统三要素中, 驾驶员根据环境变化和车辆状况发出各种指令并操纵车辆安全行驶。因此, 驾驶员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疲劳驾驶、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等等[3]。驾驶疲劳是指机动车驾驶员连续驾驶过程中, 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2]。导致驾驶疲劳的原因有睡眠不足、驾驶时间、高速行驶和道路条件。一般情况下睡眠不足或睡眠时刻不当, 均会引起驾驶疲劳;长时间驾驶导致驾驶员的腰部和臀部局部血液流通不畅、供氧不足, 产生酸痛感觉, 另外, 疲劳驾驶还与作业时辰有关, 一天过程中10:00-11:00、12:00-15:00、夜间23:00-凌晨5:00极易产生驾驶疲劳;高速行车时, 车外交通情况复杂、变化较快, 驾驶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随时处理突发状况, 导致驾驶员精神紧张而产生疲劳;道路地形条件复杂、能见度低、交通标志繁多、振动剧烈、交通拥堵、意外被超车等等, 导致驾驶员频繁修正方向、换挡、刹车和启动, 容易产生疲劳。

  1952年,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死亡事故中超速驾驶导致死亡的占1/3, 且车速越高, 死亡率越高。据实验发现:在正常情况下, 当车速等于40km/h时,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6s左右;当车速增加到80km/h时,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增加一倍多, 约为1.3s左右。在高速行驶过程中, 驾驶员反应时间短、大脑中枢神经高度紧张, 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当驾驶员饮酒以后, 酒精刺激大脑中枢神经, 具有阻抑作用, 将严重影响驾驶员的正常判断和处理紧急突发情况;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对酒驾和醉驾作出了非常明确且严厉的处罚规定[4]。由此可以看出, 酒后驾驶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另外, 除了驾驶员, 乘车人在车内打闹、向车外抛洒物品等;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 例如:闯红灯、逆行、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等均可能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因此, 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人的因素中包括乘车人和行人。

  2.2 车辆因素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是车辆因素中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5]。车辆技术状况不良是指车辆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前桥、后桥、灯光、喇叭、仪表等存在故障以及漏水、漏油、漏气现象, 造成车辆技术性能变差, 影响行车安全[6]。其中, 车辆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制动系统故障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行车制动故障和驻车制动故障。行车制动故障包括制动不灵和制动失效。

  在行车过程中, 制动不灵和制动失效将导致行驶车辆无法使车辆按照驾驶员给定的指令停车, 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 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驻车制动故障包括驻车制动效能不良和驻车制动拉杆不能定位。在坡道驻车过程中, 驻车制动效能不良和驻车制动拉杆不能定位将导致车辆无法完全驻车, 造成溜车, 而且此时驾驶员大多不在车内, 车辆很难受控制,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较大。转向系统故障将导致车辆不遵循驾驶员给定方向行驶或偏离预设方向行驶, 车辆失去控制, 从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在高速行车过程中, 事故率将大大增加。

  2.3 环境因素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噪声污染和天气变化。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设置不完善, 造成驾驶员的安全警戒意识松懈, 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各种车辆的噪声会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 从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雨雪天气、雾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 行车安全系数下降, 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软环境主要指道路交通管理。目前, 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道路交通管理人员和路政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某些执法人员存在业务水平、低执法水平低、执法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等现象, 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

  3 预防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预防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主要从人、车、环境以及构成“人-车-环境”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严格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 对即将考取驾驶证的驾驶员严格要求, 杜绝买证卖证等违法行为;对已取得驾驶证的驾驶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杜绝疲劳驾驶、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等现象;对乘车人和行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防止乘车人在车内打闹、向车外抛洒物品, 禁止行人闯红灯、逆行、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等现象。

  (2) 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 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在使用车辆时, 提前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 特别是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及时消除隐患, 如有问题提前发现、及时解决, 杜绝车辆存在隐患上路, 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

  (3) 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交通环境, 特别是交通软环境。首先, 完善道路安全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建设高等级公路的力度, 并保证施工质量严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现有道路, 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 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重点整治, 适当增设道路辅助设施, 保证良好的行车环境。其次,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根据新矛盾出台相应的政策, 并加大执法力度, 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防止交通违法者存在侥幸心理。

  (4) 综合考虑“人-车-环境”系统, 该系统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道路交通各参与者的法律意识, 提高驾驶员的培训质量, 从而实现“人-车-环境”系统的最优组合, 尽量避免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2016.[2]张丽彩, 张永杰.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 2007 (1) :22-24.[3]孔令铮.道路交通事故致因中的人为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 (1) :28.[4]胡锦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3, 16 (23) :5-11.[5]宁世发, 冯忠祥.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J].交通运输研究, 2006 (10) :152-155.[6]许洪国, 周立, 鲁光泉.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 (8) :34.[7]孟清华, 王保国, 王瑞君.基于交通安全的人-车-环境系统的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4 (2) :60-64.

  推荐阅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月刊)1960年创刊,是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国际标准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具有明显的机电特色。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与对策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tongyunshu/4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