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设计发布时间:2012-12-12浏览:次
摘要:日本的饮茶习俗源于中国,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衍生,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道”综合文化体系,其中包括了极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茶建筑文化。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茶文化以及茶建筑的特点,通过对其审美深刻认知其精神内涵并得出了一些启示,为研究日本茶文化与建筑提供了一些新颖的视野。
关键词:日本茶道;茶建筑;建筑审美
Abstract: Japan's tea habitude originated from China, in particula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derivative, formed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remony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ystem, including the most and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Japanese tea cul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 building, through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the aesthetic cognition spirit and draw some enlightenment for Japan and provide some tea culture building new field of vision.
Keywords: Japanese tea ceremony; Tea building construction; Building aesthetic
中图分类号: 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茶文化简介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历经了千百个岁月的沉淀,现如今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一种意蕴丰富的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茶原产于中国,现今它已遍及世界各地,在各国各民族形成独特的饮茶文化。在诸多演变之后,日本茶道文化因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在最为世人瞩目。
日本最早的饮茶文化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由留学中国的遣唐僧人传入。据史料记载,奈良时代天平元年举行御读经会时首次进行了施茶仪式,但此时的茶道仍是对唐朝茶文化的原样复制。《日吉神道密记》中提到,日本留学僧最澄于公元805年从中国带回茶种,建立茶园种植茶叶,形成了日本最古老的日吉茶园。茶叶的种植饮用在当时多作为药物用途,并未上升到文化载体的高度,故当时的种茶饮茶并不等同于形成了茶文化。在历经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茶、日本镰仓的寺院茶、室町时代的斗茶以及书院茶几个时期的发展之后,沏茶、饮茶逐渐成为一种高度讲究的艺术,开辟出“茶道”综合性文化体系。
唐朝文士陆羽撰写的《茶经》被中日两国茶人视为最早最高的经典著作。《茶经》中认为:“茶乃性寒之饮物”,寒物能沉静其精神,最适合精行俭德之人饮用。这种精神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对日本“茶道”和“茶道精神”的影响非常深刻。日本的茶道文化融入了本土民族文化的元素:尊重自然、礼仪谦恭、精益求精,成为日本的国粹。而作为日本民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茶道具有独创性,包含事物的规律,蕴含深刻的哲理。内容丰富多彩,集大和民族宗教、哲学、习俗以及艺术于一体,显现出和谐的自然和清幽的境界。
“茶道精神”可以代表日本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日本著名学者山田有乐曾说过:“茶道是日本民族求美意识的一种高雅的表现形式”。川谷澈三先生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把茶道定义为以身体的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让人与自然界在这一小小的物质媒介的基础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融和共通,赋予的淡然超脱的意味,让日本的茶道文化在全世界都大放异彩。
二 茶与建筑文化
建筑不仅是一种外部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与表达。“茶道文化”是以茶为载体的一种文化现象,茶建筑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茶文化通过茶建筑得以升华。日本现代建筑的先驱人物崛口捨巳曾指出一些没有受到中国建筑影响的日本建筑,茶室建筑也在其中,并且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先行者。
茶室是日本独创的建筑之一,与日本民族灵魂高度融合,历练出一种清幽淡雅的风格,好比日本建筑花丛中幽雅的兰花,姿态典雅,别具神韵。大和民族秉持着“遇道于茶”的理念,让无形的精神有形化的体现在每一处设计细节之中,精彩的陈述出茶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根植于日本民族的建筑:茶室,即举办茶会的房间,也称茶席。真正意义上的茶室萌芽于15世纪中叶室町时代,这一时期著名的茶道大师千利休创造的草庵风茶法,将茶道的发展推向顶峰,由此所产生的草庵茶室(如图2-1)也受到了极大的推崇。草庵茶室因其外形与日本农家的草庵相似而得名,还有“茅屋”“空之屋”等别称。它是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连接门廊等组成,茶室内设壁龛、地炉等物件供品茶之用。
与茶室相配的茶庭,也称露地,有禅院茶庭、书院茶庭和草庵茶庭之分。在日本园林与建筑的变革过程中,茶文化的内在精神被赋予到园林建设之中,两种风格碰撞产生了火花,两者紧密结合后成就了日本庭院艺术中富有特色的庭院种类。其中草庵式茶庭具有非常浓厚的日本民族庭院艺术风格,与其他园林不同,庭内石景装饰甚少,长年栽常绿植物,不栽种花果,地面大部分为草地,,呈现清雅的木石色调,避免鲜艳斑斓的色彩扰乱人们宁静的思绪。园路地形狭长,沿路设有引导客人的飞石、照明用的灯笼、洗手用的洗手钵、供客人等待的中门等设施,非常周到。曲折的园路、简单的篱笆围栏、植被和细沙巧妙的点缀,造型各异的岩石装饰,建筑手法非常精炼。经过露地的行进,宾客从身到心逐渐平静下来,为进入茶室做好准备。园中处处景色包涵主人精心布置的心血,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 茶建筑审美
3.1 崇尚自然之美
“茶室是都市中的山居”,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茶室崇尚自然的情节。众所周知,日本民族向来都有着强烈的自然观,他们崇尚人与自然共存的观念,这和日本地处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日本地理环境独特,国土面积狭小,自然灾害频繁,赋予了日本民族的物哀情节,也启迪出强烈的自救意识。他们注重对自然、气候以及季节的感受和表达,在精神上予以把握,让自然和人工的结合发挥的淋漓尽致,赋予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
自然即美。品茶时,人们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或是美丽的风景、静谧的环境相伴。茶室一般都选址于清幽和圣雅的环境之中,单独建造则选址于幽静的郊外;如作为住宅的一部分则搭配富有野趣的庭院。环境清幽的山林或安静的庭院,更多的营造出贴近自然的气息。建造茶室的选材也都是非常自然的材质:没有取出结缔的木柱、带树皮的木板等,多以沙土、竹子、麦秆等材料来建造修饰,显得那么地道、纯正。置身其中,有谁能体会不到浓浓的自然之美呢?茶庭也大都用材平常,富有村野气息。庭院以竹子做的篱笆围栏、青草铺砌的园路通道,搭配一些不加修饰的石头,古朴洗练却又有意味,置身其中感受到它富有的原始气息,在放松的时刻也不断提醒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爱护,意义深刻。使用有时限的用材,强调出“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观念,茶室中的永恒仅存在于精神之中。
3.2 建筑形式之美
日本茶室建筑是较简单的单一空间木质构建,大多直接暴露在室外,多为开放和半开放的空间,,空间的分合中显现出自然与人工的相互渗透。以草庵茶室为例,茶室基地采用全着地建筑法,底部四周塞上自然不切磨石头,石上加竹子或木板便于房体透气。茶室建筑为原木结构,人字形屋顶,屋内外为土墙建造,柱子外露,隔窗糊白纸,窗框分竹格,天棚由树叶竹片做成,一切保持自然素材的原色。茶室的种类又细分为小间、广间和四叠半。小间与广间相比,不使用任何抬物、棚物等,小茶室与大茶室相比,更多的体现出简洁寂静,故成为茶室的正宗。草庵风茶室表面上富有浓郁的田园山村之风,但其内容却是文化性的,没有过多的人工修饰技巧去雕琢,清雅的色彩,一切都朴实平淡,还原真实,抹去世俗之感,体现出朴素、简洁、调和之美。
茶道开山始祖珠田村光在《山上宗二记》有言:“草庵前繋名马,陋室里设名器,别有一番风趣。”点出了茶室建筑的美学观点意在不对称、不均齐。茶室建筑采用不对称式布局,相当紧凑,以榻榻米为度量单位,标准规模为四张半榻榻米,面积8.186平方米打破数字的平衡。室内设计也不讲究对称,以窗户设计为例:它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排列;小而多的窗孔增加节奏的变化,调节室内的明暗光线,去除单调乏味之感。室中摆放的花瓶内常年只插一之花,壁龛里只挂一幅画轴,甚至由庭院进入茶室的必经园路两侧配置的岩石也多为奇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自然摆放。这里没有建筑物的对称,没有相同的建筑形体,没有整齐的排列,只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交错,并深深的渗透到建筑之中,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欣赏到景色和景深的变化,多了一份人和自然的亲和。这种感触,也正在于它所营造出的动静相宜、虚实相衬、淡雅清幽、自然含蓄却回味无穷之美。
茶室内许多特有构造都是其它建筑设计所不常采用的,例如壁龛、小入口、自然采光的窗户等。茶室小小的入口须跪行而入,相传是这是由千利休通过小舟的窗户获得灵感而设计,在全世界也是少之又少的。室门入口只有七十厘米左右高度,所以人们进入茶室必须弯曲膝盖,行为上体现出一种自我的谦卑态度,深深透露着日本所谓的“和”,折射出人人平等的观念。茶室内很少使用到人工照明,由于室内所需采光面积大,窗户的大小形状尽量避免重复,也降低了人工的痕迹,无形中让人体会到宁静放松。
千利休的弟子在《南幌久》中提出茶道建筑的思想:我一再阐述,只有在简陋朴素的小屋中,才能领悟茶道的深刻含义,在正规的‘大千’礼仪中,一切都必须按照风俗尊守各种规则;但在简陋的小屋中却可以解脱,不讲究技巧方法,远离常规习俗,抛开尘世干扰,进入万事皆空的境界中。”草庵茶室的布置也正好与千休利的茶道思想相吻合。
3.3精神层面之美
日本人饮茶时,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其融合,开辟出“茶禅一味”的意境。久松真一先生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禅是其内核。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提及:“茶室的简朴单纯是模仿禅院的结果。”这足可以看出茶文化与禅宗两者的密切关系,以禅宗的思想去理解日本茶室建筑,更能体验蕴含其中的自然生命力和美。
禅宗主张“栖神幽谷,远避尘嚣”,茶室建筑均地处幽静之境,与禅宗的观点颇为相似。茶道和禅宗在一定程度上都追求自然古朴的精神。禅无形,却通过茶道来有形的体现,茶室空间的布置就与这种思想完美的对应。日本各处大大小小的茶室建筑,不论是名声显赫的还是孤陋偏僻的,其内部空间虽狭小但结构布置都非常简洁。变茶室内的摆设除了饮茶所必须的茶桌、茶具、茶炉等必须品之外,其他点缀甚少,没有多余的追求繁华装饰细节,营造着空寂之感和谦和之味。茶室内恰到好处的摆放,比如墙上悬挂的一幅画,画轴多为图面大部分空白的日本水墨山水画;或是室中摆放着的一瓶花,可以象征着庭院中无数的花花草草,从一幅画一朵花中感受大自然,有限的空间里提供无边的想象,体现出空间的延续和扩展,代表一种独特的空间精神,它与禅的意味相依托,暗涵了隔绝了尘世,不具功利性,清净洁身的寓意。
严格的品茶流程将茶道由单纯的形式上升到精神层面,试严谨而有序的。茶室内一尘不染,茶庭中也需要随时泼洒清水,尤其在迎接宾客到来之前,需擦净庭院中的石头和树叶,通过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茶事中的茶室、茶庭以及茶具、装饰物等,大小、形状、颜色虽不尽相同,但都注重协调之美。对艺术的欣赏和对茶人用心的体会,让人们与茶事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人与物的协调,在茶事中体会和谐氛围带来的‘和’之美,禅宗精神被融入点茶、饮茶艺术中。
四 结语
成功的建筑,核心是满足其功用。如能与人达成心灵交流,折射民族精神、民族特质就更加难能可贵。日本茶道代表日本文化的精华,虽被赋予了一些早期的中国文化精神,但更多的注重茶文化本质,被不断提炼和发扬光大,将禅茶文化与日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富有自然气息,又超出自然的审美高度,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本质的回归。
我们了解、研究日本茶道文化与茶道建筑,需要提炼的不仅仅是研究其表面,更多值得我们反复推敲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学习一种态度,学习如何借鉴外来文化,结合外来文化的精髓丰富自身,提醒我们应该加强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延续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日本茶与建筑之美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sheji/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