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设计发布时间:2012-11-19浏览:

  摘要:目前建筑设计节能现状与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其中包括建筑功能合理、建筑设备齐全、室内外环境条件舒适等。近些年在某些城市建高层建筑已成风气,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常年使用,浪费巨大。而且与此同时,全球人类即将面临能源危机的到来,因此,建筑节能设计在现代受人们非常重视。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窗设计、气候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ergy saving,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life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living qualit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ncluding building function, construction equipment, reasonable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such as comfortable. In recent years in some city to build high-rise building has to conduct, designers often greed big high, most of the energy in pursuit of facade form and use the function, but often ignor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energy saving consciousness, cause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efficiency, influence perennial use, waste hug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ld will face the arrival of the energy crisis, therefor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 the modern suffer people seriously.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outside the window design, climate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节能是人类住宅与社会发展密切关注的问题,经济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我国也占到25% 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建筑节能的概念有三个基本层次:最初仅强调“节能”,即为达到节能的目标可以牺牲部分热舒适的要求;后来强调“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即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目前较普遍的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即积极主动的高效用能。我国对第三层次的节能概念有着一致的看法,即使在建筑中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1.简述建筑设计节能

  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节能,且由城市的综合环境、气候条件、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形体变化、朝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门窗质量等许多综合性因素构成。节能建筑亦称适应气候条件的建筑,是指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当地有利的气象条件,避免不利的气象条件设计的低能耗的建筑。或者说,使设计的建筑在少使用或不使用采暖、制冷设备的前提下,让一年四季的室内气温尽可能地维持或接近在舒适的范围内。事实上,我们所使用的采暖和制冷设备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助调整室内自然温度使之达到舒适的范围之内。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2.建筑节能设计的前提

  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节能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20亿平米,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我国新建建筑以及原有400亿平方米存量建筑是否节能,不仅关系到能否缓解我国能源紧张,而且还关系到全球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u 不能以降低热环境质量来换取节能效果,如提高空调房间温度,此行为是不可取的;不能以牺牲室内空气质量为代价获取节能效果,如减少新风量供应也是不可取的;不能以建筑节能为由,影响和妨碍其它功能的实现,如景观、消防使用等。建筑节能标准应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建筑热工性能和空调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建筑热环境质量,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先进的设计手段。

  3.建筑设计节能在建筑中的几大条件

  3.1外部条件

  以气象为主的外部环境,它不以人们的意志而改变,如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的变化。在设计建筑中必须先考虑其在建筑中是否能完好结合。充分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自然的)——过渡季节,和空调季节内的良好的室外气候条件;主要途径:自然通风利用消除、削弱恶劣气候的影响(人工的) E=Q/EER:E——采暖空调耗电量、Q——建筑物耗冷耗热量。

  3.2建筑本体及外窗设计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不同其建筑能耗也不同,可以人为的改变,如隔热性能、气密性能、遮日照性能、热容量、空调能效等。外窗节能设计,窗户是建筑维护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外围护结构中能量损失最大的部位。门窗是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从对建筑能耗组成的分析中,人们发现通过房屋外窗所损失的能量是十分严重的,是影响建筑热环境和造成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传统建筑中,通过窗的传热量占建筑总能耗20%以上;节能建筑中,墙体采用保温材料热阻增大以后,窗的热损失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更大。导致门窗能量损失的原因是门窗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热交换,其过程包括:通过玻璃进入建筑的太阳辐射的热量;通过玻璃的传热损失;通过窗格与窗框的热损失;窗洞口热桥造成的热损失;缝隙冷风渗透造成的热损失。

  3.3室内条件

  根据在室内生活或行为目的的不同而变化。减少建筑物空调采暖能耗的两个主要途径:(1)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2) 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EER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我国采暖空调和照明所用能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能量增长的速度。只有将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消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的减少采暖、空调能耗。首先,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高效的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等情况。如欧洲国家所采用的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的运行。

  4.气候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

  在一个气候区的科学研究、工作实践的结论不能直接用于另一个气候区。一个气候区的节能技术不得照搬到另一个气候区。例如:北方地区围护结构最关注保温,墙体370mm厚,防止冬季室内的热量散失,外墙保温是主要节能手段。南方地区,最关注遮阳,防止夏季室外的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遮阳隔热是主要节能手段。从建设的全过程考虑,以酝酿出整体性的解决方案,从项目规划、立项阶段就开始从规划入手,将建筑节能理念渗透到建筑物建设的全过程中。通过对建筑物能耗和用能特点的综合性分析,在方案阶段开始,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节能设计。而非实施单项节能措施或技术。节能设计是提高建筑使用性能的必要组成部分,而非为节能而牺牲其他性能的要求。

  5.结语

  建筑设计节能是多方位结合并且与实际建筑相规划实施的,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立足具体实情,利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将节能意识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低能耗的建筑作品,建筑节能是中国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对我国的发展将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因此非常重视建筑节能这一理念。

  参考文献:

  [1].邹锦开.生态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广东科技,2006

  [2]李江国,浅谈建筑节能及其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12):40-41.

  [3].刘加平、武六元.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A].能源工程,1004—3950(2001)02—0012—04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阐述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sheji/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