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的优化设计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设计发布时间:2012-09-19浏览:

  摘要: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城市的重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以人为本”的建筑本质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建筑入口、流线、外部空间等方面着手,探讨了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用于实践,消除高层建筑本身带给人的距离感。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空间利用;优化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ity of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high-rise building a c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eavy. Combining with the "people-oriented" building the nature and the human nature in the design idea, from building entrance, streamline,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outer spa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ottom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public space a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used for practice, eliminate high-rise building itself brings distance sense of the person.

  Keywords: high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Space use;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层建筑已在逐步朝规模化、积聚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框架中,高层建筑的底部是高层建筑和城市空间的临界点,它既属于建筑空间,同时又属于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所处的其位置至关重要。

  建筑的首要条件是顺应满足人的需求,应“以人为本”。所以,摒弃不符合人们需求的部分,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公共空间设计上,尽量做好建筑尺度的转变、建筑内部封闭空间和城市开放空间的过渡和连续,对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进行优化设计。

  一、建筑应“以人为本”

  基于“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一座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到作为人的物质需求( 基本生活需要) 和精神需求( 安全、认知、愉悦、归属感等) ,底部的公共空间从各方面营造宜人的尺度,满足人们需要的环境空间,比如建筑形态、材质、比例和色彩。在城市里,大体量和高密度的建筑或建筑群势必会对人的心理需求造成压迫感、冷漠感和距离感,所以如何找到设计的平衡点是关键所在,尽量减少建筑本身高大体量带给人的负面效应,比如开放底部空间,使其更亲和、开放和人性化,从而弱化与城市空间的连接,实现有机结合。本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研究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二、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尺度的营造

  交通的组织与优化

  底部公共空间是高层建筑和城市交通连接的汇聚点,它是建筑内外交通的连接点,担负着大量的人流聚散以及物流与车流,从“人本主义”出发,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应合理安排人行、车行路线以及停车场。

  (1)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妥善停靠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有很多缺乏对停车场的重视,存在车辆乱停乱泊的现象,影响了人们生活,不符合人性化设计原则。

  建筑师在设计时应妥善安排停车场的布局,既要满足不同停车的需求,方便人行空间和车行空间的衔接,又不影响人流活动以及视觉效果; 停车位置应与出入口合理协调,避免出现人车混杂造成交通阻塞的现象。具体设计中,比如避开公共活动区域,合理安排与车行立交路线的关系,如有必要设计地下停车,方便车流和人流相连接,实现人性化的停车设计。

  (2) 合理组织各流线

  为保证人们的交通行为有序进行,底部公共空间应实行人、车分流,即人行与车行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楼前广场设计各成体系的行车区域和行人活动区域,面积大小由车辆和行人的数量多少来决定。

  目前许多高层建筑周边流线繁杂,车流人流密集,仅靠独立的建筑场地,已经不能实现完全的合理组织各流线,需要综合考虑,结合城市交通的总体规划、建筑自身的特征以及出入口的设置等多方面因素,利用立体分流,将不同的交通流利用不同的高程来分流,真正做到人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建筑入口空间———过渡空间

  建筑入口空间是既联系内外,本身又具有空间的场所,是高层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过渡空间,也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场所,它包括雨篷、门廊、前厅、台阶、坡道以及景观绿化等,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建筑入口空间是过渡空间,所谓人性化设计,即成功完成人们不同行为类型、不同心理模式的过渡,按照人们的行为过程,完成动态空间到静态空间的转换、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渡。在平面布置形式上,高层建筑的建筑入口空间,大体可分为平面式入口、凹入式入口、凸出式入口三种模式。不同形式的入口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平面式和水平式入口使人感觉亲切自然,不会有心理上的突兀感; 凸出式入口多突出视觉效果,内外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富情趣感; 而上升式入口利用抬高空间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优越感; 下沉式入口则强调安全、稳定、围合的空间感受。

  不同入口空间形式带来不同的功能和心理感受,所以在建筑入口空间层次的处理中,应综合考虑平面布置形式与竖向布置形式,切实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做到人性化设计。

  建筑元素的人性化

  色彩、质地影响人的心理、情感感受,在建筑空间里,不同的色彩、质地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感知的心理和情感,在底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结合人的需求,营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色彩和质地是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重要的造型要素,它不仅能够完善空间的形体,也展示了视觉形象的调节和再创造,使外部形式富有力感。而对于空间的界面来说,使用合适的色彩和质地,能够改善不完善的空间比例; 同样不恰当的颜色和质地也会带来不适感,甚至破坏空间的舒适感。所以,设计师要懂得颜色视觉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合理的运用色彩和质地,切实做到人性化的设计。

  外部空间的利用

  高层建筑往往给人带来或多或少的冷漠感和疏远感,为减弱这一负面影响,通常会在底部设计一些富于生趣的小广场,它聚集人流,为人们提供休息、聚会、交往、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中的一个聚集的节点。

  不同的广场形式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下沉式广场标高较街面低,给人以环抱的感觉,营造轻松,休闲的气氛; 高台式广场标高较街面高,在高台上不受周边交通干扰,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富于变化和情趣,对城市、建筑以及对人的心理感受都有积极的影响; 如何设计广场形式,是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的体现。

  3 结语

  在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每个细节的设计从这个原则出发,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消除高层建筑大体量带给人们的冷漠感和距离感,使人、自然、社会之间达成一种和谐。

  参考文献:

  [1] 朱伯钦. 城市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M]. 北京: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程 权. 宜人、舒适、便捷、高效———多伦多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研究[J]. 建筑学报,1999( 9) :37-38.

  [4] 克莱尔·库柏·马库斯. 人性的场所[M]. 余孔坚,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张在元. 城市的人性尺度,www.china—up.com.

  [6] 柳亦春. 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空间设计[D]. 上海: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7.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的优化设计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sheji/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