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设计发布时间:2012-07-18浏览:次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涟水中学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为例,探讨了新时代的高中校区设计如何满足现代教育使用的要求。着重对校区内建筑空间的布局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合理的空间组织架构在高中校区规划合理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校区设计中的特色要求——学府气质、以人为本、风景校区、书香溢园
【关键词】中学新校区 学府气质 以人为本 风景校区 书香溢园
The Discussion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Middle School
——The Design Procedure of New Campus of Jiangsu Lianshui Middle School
LU Tong-sheng ZHOU Bin
(Jiangsu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de Co.,Ltd,Nanjing Jiangsu 20001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gramm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Jiangsu Lianshui Middle School as instance, discusses how the modern design of high school fulfills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in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campu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programming of campus, puts forward the distinctive requirement in the modern design of campus: the spirit of high school,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campus, the atmosphere of reading and studying.
KEY WORDS: New campus, the spirit of high school,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landscape of campus, the atmosphere of reading and studying.
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高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传统高中校园规划模式产生冲击。传统高中校园规划模式是随着教育资源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教学设施,没有统一的合理规划布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于教育需求,因此,高中新校区的建设则面临着解决现有问题和预判将来发展问题的双重要求,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组织架构在其中便显得极为重要。
一、设计背景
江苏省涟水中学创办于1928年,是一所有着80年光荣历史和辉煌办学业绩的苏北名校。此次涟水中学新校区规划校址位于涟水县涟中干渠北侧,涟州路西侧,规划面积22.66公顷,教学规模为40轨120班,在校学生6000余人,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
该项目于2008年9月设计方案中标,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图1)
二、设计主题
本次涟水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重点体现涟水中学的历史人文底蕴,形成“学府气质、以人为本、风景校区、书香溢园”的设计主题。(图2)
学府氛围——处处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学府涵义的理解,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理念,紧密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力图符合学校发展、体现地域特色、映射校史底蕴、满足师生生活需要。
风景校区——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充分体现地区的环境特色,合理营造水体、绿地和花草树木等多层次的生态群落,以“曲水环绕、绿树成荫”的美景作为主导,力求山、水景观和校园特色、校园生态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达到完美统一。
书香溢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学生生活乃至校园气质体现的本质特征。读书则是高中整体教育氛围的主要表现。规划设计力求在规整统一的读书环境外同时营造宜人的读、阅领域,配合优美的环境,将校园打造成“处处读书景,芳芳溢香园”的天地。
三、总体规划
1、功能分区
规划将校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域----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图3)
(1)在基地西部形成统一的集中教学区:普通教学楼、图书馆、艺术楼形成建筑院落,围塑出教学主廊整体形象,形成校园心脏;行政办公楼及楼前广场形成开放的空间,同时位于校园主入口附近,方便校内外使用者出入。。
(2)将学生宿舍、食堂等布置于教学区东北侧,临近涟州路,形成较为独立的学生生活区: 学生食堂相对学生宿舍区处于下风向,保证生活区的整体氛围不受影响;学生宿舍设置在地块的东北角,与食堂共同围合出内部核心景观空间;在生活区与涟州路之间设置滨水绿化带,足够宽敞的空间将生活区与城市道路相隔开,保证城市道路繁杂的环境不对生活区内活动产生影响。
(3) 体育场与体育馆整体布置于校区东南部,共同形成统一的体育运动区:体育馆与学生宿舍楼作为整体建筑框架沿涟州路进行展开,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可考虑后期设置车行入口与礼仪性入口的设置使其面向社会开放。
2、校园空间结构
采用网络布局处理手法对校区进行空间结构组织与划分,主要表现为“一廊、两轴、三环、四带、五核”。
●一廊——校园景观文化长廊
该廊以校区主入口作为轴线起始点进行发散与规整,使其贯穿整个校园,承载校园主要行为人流活动。利用大门、雕塑、旗杆、柱廊等景观元素营造校园主题气氛,并将各要素进行连贯沟通,构成有层次有系统的空间序列,并与周边各标志建筑在视线上形成呼应。同时,该廊的空间走向也具备多元性,其与建筑空间的渗透使得各空间支线也在此基础上得以发散,直达校园其他的各个区域,构成校园的交通核心骨架。
●两轴——生活轴与运动轴
生活轴将学生生活区进行有机联系,通过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塑造形成富有韵律的绿化景观轴线,丰富的生活休闲元素是该轴空间形象的特色。
运动轴以体育场和体育馆作为景观空间构成的主要元素,体现轴线的韵律感,将运动区内的各功能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
●三环
步行系统作为校区内主要交通模式位于各区核心空间内,而车行系统则设计成环形布局,分别环绕三大功能区,分别形成:教学区环、生活区环、运动区环。
外环的车行系统对各区内教学人流均不产生影响,良好的人车分流布局在整体校园规划中也呈现出内人外车、互不干扰的空间景象。
●四带
校前景观带:在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主要临界面——主入口区域内规划较大范围的校前景观区,使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并有效地进行隔离,无论从客观环境还是主观心理上都对校园主要人、车流的进出入提供了良好缓冲空间;
教学主廊景观带:延校园景观文化长廊方向进行空间景观规划,在空间特征的营造上,借用我国传统建筑组群关联、空间围合、庭院互借等方法。视线在此豁然开朗,结合各景观标志、主题浮雕等反应涟水中学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特色。
生活区景观带:以院落景观组织生活区空间,通过绿化、水面等元素创造复合空间给人以多样化的感受。根据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让每个生活区空间都有不同的特色和较强的识别性。
运动区景观带:沿运动区轴线方向进行发散式景观布局,与体育场形象相呼应,以形成蓬勃大气的空间印象。
●五核
校前景观核心:以校园大门作为引导,在缓冲区域内设置核心景观。
教学区景观核心:以教学楼为依托,于教学主廊中部设置核心空间,以教学、学术作为景观内容,布置形象发散元素。
图文信息景观核心:以图书馆前广场作为核心进行空间收放,利用柱廊、纪念水池等元素构成凝聚力极强的核心空间。
生活区景观核心:对生活区的景观环境进行整合,以绿地、水面作为景观重点对其发散以形成核心,并渗透至生活区其他区域。
运动景观核心:沿运动区轴线进行景观布置,极强的引导性和关键标志的重合使得该处的核心凝聚力得到体现。
3、交通系统规划
(1)出入口
校园主出入口位于基地南侧的中渠北路上,由校前广场将人、车流引入校园内部;于基地东侧沿涟州路方向设置次出入口,方便生活区人车流的进出入;体育馆临涟州路方向后期可考虑设置礼仪性广场步行入口,提供大型活动准备人员集散的空间。
(2)机动车流线
校园内部机动车交通以环形景观道为主,分别围合各个功能区,互相联系,与内部步行道路相分隔,互不干扰。
(3)步行流线
合理利用校园内开放的道路空间形成整体步行空间网络,步行系统作为联系各功能区域的主要方式,步行道与景观相结合,步移景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步行空间。
(4)静态交通
教学区停车主要置于行政楼南侧广场内,不对教学区内部进行干扰;生活区临时停车置于其与涟州路临界面上,对生活区内部不产生干扰,既保持区域与城市道路之间的隔离空间视线开放,又不干扰区内主要的步行交通模式。
教学区自行车停放主要安排在教学楼西侧建筑背面区域,方便集中管理。
四、建筑设计
新校区建筑造型以坡屋顶为主,在继承传统文脉空间的同时,又融入现代设计语汇,创建古典气质与现代风貌于一体的崭新校园。立面设计从空间设计入手,用现代设计语汇来体现教育建筑的内在品质建筑结合校园周边原有肌理和当地特点,采用以灰红相间的面砖基调,配以白色乳胶漆和透明玻璃,使建筑风格简洁明快,高雅脱俗。利用形体的协调与对比,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通过适度的元素重复,形成建筑组群一致性和韵律感,展现出独特的具有强烈识别性的现代教育建筑形态。
普通教学楼
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廊道相互联结成网,具有自由流通的空间特性,建筑与院落相辅相成。
行政办公楼
行政办公楼集中行政办公及教师办公等,位于校园主入口东侧,方便到访人员、领导、老师进出,相对独立于教学区,对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影响最小。其与教学楼群围合出校园绿化广场,为校园景观文化大道的多层次空间拉开序幕。(图6)
图文信息中心
位于教学区景观大道的尽端,成为校园景观的视觉中心,包含图书馆,实验楼,艺术楼。
体育场馆
体育馆作为运动区的重要建筑,布置在地块运动区东南角上,共两层。临近与城市道路,其与体育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共同构成了学校的体育运动区。
学生食堂及配套设施楼
食堂及浴室位于校区中部,连接了生活区和教学区的人流交通。
食堂厨房等后勤设施置于建筑北侧,减少对西侧教学区的影响。南部的圆形体量、柱廊及阳台形成欢快的空间气氛。二层通过外走廊和一层的退廊灰空间是学生休息时间的交流活动场所。同时东北角处的配套设施楼与食堂通过连廊及一些灰空间形成半封闭的庭院空间,弱化了建筑之间的体量关系并与优美的校园环境融合。
学生宿舍区
学生宿舍区位于整个校园的东侧,周围自然景色得天独厚,相对幽静的环境条件营造了相对独立安静的生活区气氛,其中男女生楼相对独立,两幢围合一个院落。
五、景观设计
在新校区的景观设计中,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自然,尊重环境,绿化、小品、水面等景观元素与人共同成为环境的主角。
(1)绿化,通过错落有致的园林处理手法统一组织绿化空间,是整体校园“园林化”特征的具体表现。
(2)水,体现“涟水”中“水”的涵义,对重要景观核心部位进行引水组织,通过湖面、小溪的静态景观处理,与绿化融为一体,加之局部小道及景观小品的影射,使水面“活性”。
(3)景观小品,在校园的关键核心部位设置景观标志物,重点强调校园的文脉特征,其与建筑的“硬性”形象相结合,相互呼应。设置一些纪念性的小品,如杰出人物的纪念雕像、展示廊等,并将他们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使学生在缅怀昔日中得到激励。
(4)人,根据校园生活行为,组织室外公共空间生活,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聚会场所和活动空间,营造教学相长,陶冶情操的园林校园氛围。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学设计中的空间架构组织初探——江苏省涟水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sheji/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