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设计发布时间:2012-07-04浏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建筑物情况基本如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5.8米。地下室四层(地下一层层高7.8m,局部带夹层),底板建筑面标高-19.5m。裙房四层。裙房屋面高度15m~16m之间,裙房的基本功能是商业。裙房以上设有7个塔楼,高度在55m~75m之间。本文讨论1,2#楼的抗震设计;1,2#楼主要特点在于从14层~屋面高位连体,连体层跨度27米,宽度32米,共有5个结构层相连。
  二、结构设计
  1、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楼电梯间等薄弱部位及预埋管线较多的位置将考虑适当加大板厚。
  2、十四层至屋面(共5层)高位连体部分,连体跨度27米;连体部分采用钢结构,其中在十四~十五层利用上下层钢梁做为上下弦,层间采用焊接H型钢做腹杆,形成4榀转换钢桁架,用于支撑连体竖向荷载;十五层至屋面采用钢结构梁柱,组合楼盖;钢梁,钢桁架弦杆与塔楼柱均采用刚接连接。
  3、地基基础:采用Φ600~Φ1200大直径灌注桩,设承台,基础梁。局部地下室底板落在中风化层上时采用天然地基。
  4、变形缝和后浇带:超长的主体地下室,地下车库间隔40m左右设置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的影响。
  5、对本工程在建筑物下的地下室,由于上部荷载较大,结构考虑荷载以上部荷载为主,不考虑抗浮设计。但因根据基底标高在施工期间采取临时的抗浮影响,采取基坑排水措施,对无上部建筑的地下室,根据地下室自重和上部覆土荷载条件,进行抗浮设计。抗浮设计时,根据地质条件采用抗拔桩。
  三、计算分析模型及软件名称
  1、上部结构采用的分析程序: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及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墙元模型),PMSAP.中国建筑科学研究编2011.01版
  2、基础采用的分析软件程序:JCCA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编2011.01版
  四、调模过程描述
  本工程因高位连体的因素,造成连体楼层扭转位移比,扭转周期比很难满足规范要求,设计中发现,扭转周期同平动周期联动,分析认为,本楼的扭转现象形成的主因在于连体两塔楼在Y方向的反方向平动造成。为了使周期比与扭转位移比满足规范限制要求,设计中着重加强了塔楼两端框架刚度,减小连体两端框架刚度。主要技术措施:塔楼两端框架采用钢骨混凝土柱,梁,形成劲性框架;连体两端框架为了连体处转换钢桁架的连接需要,局部楼层采用钢骨柱,设计中为了避免该榀框架刚度过大,钢骨采用H型钢,强轴方向设在框架平面外。
  五、主要计算汇总与分析(SATWE)
  1、结构自振周期
1#,2#楼 自振周期(s) SATWE
多塔计算 T1 1.5233(0.01)
T2 1.4911(0.00)
T3 1.2932(0.69)
T4 0.4269(0.12)
T5 0.4151(0.17)
T6 0.3658(0.47)

  注:括号内数据为SATWE计算的各振型扭转系数。
  2、层间位移角与扭转位移比
计算软件 SATWE
风作用最大层间位移角 X向 1/9674
Y向 1/6311
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 X向 1/5376
Y向 1/5625
地震作用下最大扭转位移比(偏心5%) X向 1.09
Y向 1.58

  计算结果可知,1#,2#楼在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800,均满足要求。
  3、抗倾覆稳定验算(SATWE结果)
作用荷载 抗倾覆Mr 倾覆Mov 比值Mr/Mov 零应力区(%)
风荷载作用下 X向 149782400 314291.6 476.57 0.00
Y向 41838500.0 572690.9 73.06 0.00
地震
作用下
X向 144626864.0 641282.9 225.53 0.00
Y向 40398416.0 1073287.1 37.64 0.00

  4、刚重比
计算软件 SATWE
X方向刚重比 最小6.67
Y方向刚重比 最小6.91

  从计算结果可知,1#,2#楼X方向和Y方向的刚重比均大于1.4,说明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计算结果X,Y方向刚重比均大于2.7,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即P-Delta效应)的影响。
  六、主要计算汇总与分析(PMSAP)
  1、结构自振周期
1#,2#楼 自振周期(s) PMSAP
多塔计算 T1 1.615821(0.00)
T2 1.336638(0.00)
T3 1.127468(0.99)
T4 0.453482(0.01)
T5 0.411804(0.17)
T6 0.374009(0.24)

  注:括号内数据为PMSAP计算的各振型扭转系数。
  2、层间位移角与扭转位移比
计算软件 PMSAP
风作用最大层间位移角 X向 1/9591
Y向 1/7470
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 X向 1/5374
Y向 1/5832
地震作用下最大扭转位移比
(偏心5%)
X向 1.11
Y向 1.34

  计算结果可知,1#,2#楼在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800,均满足要求。
  3、抗倾覆稳定验算(PMSAP结果)
作用荷载 抗倾覆Mr 倾覆Mov 比值Mr/Mov 零应力区(%)
风荷载作用下 X向 107209696.0 264257.3 405.70 0.00
Y向 29691750.0 490551.3 60.53 0.00
地震
作用下
X向 103459592.0 459197.0 225.31 0.00
Y向 28653154.0 594080.4 48.23 0.00

  4、刚重比
计算软件 PMSAP
X方向刚重比 12.59
Y方向刚重比 17.63

  从计算结果可知,1#,2#楼X方向和Y方向的刚重比均大于1.4,说明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计算结果X,Y方向刚重比均大于2.7,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即P-Delta效应)的影响。
  七、超限情况及主要抗震措施
  1、超限情况:
  (1)、裙房以上楼层在指定水平力作用下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5;
  (2)、高位连体;
  (3)、相邻层受剪承载力变化大于80%;
  (4)、楼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层的比值小于0.9;
  (5)、局部有穿层柱;
  (6)、大底盘上多塔;
  2、主要抗震措施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规程要求,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以下主要抗震措施:
  (1)、高位连体采用钢结构桁架转换,两端与塔楼连接采用刚接;
  (2)、连体部分采用钢结构梁柱,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3)、与连体钢结构相连的塔楼柱从13层~屋面采用型钢混凝土柱;
  (4)、转换桁架(14层,15层)上下弦伸入塔楼一跨,此跨弦杆采用型钢混凝土梁,端部与之相连接的混凝土柱,墙内设型钢暗柱;
  (5)、提高连体部分及与之相连接的塔楼边框架抗震等级,抗震等级设为二级;
  (6)、连接体楼板厚度取150mm,双层双向配筋,最小配筋率控制为0.25%;
  (7)、层刚度比以及受剪承载力突变的楼层,均按薄弱层处理,均按高规4.3.12条要求调整楼层地震剪力;
  (8)、局部穿层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
  八、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建筑杭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它对建筑抗震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为此,要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sheji/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