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施工与造价控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设计发布时间:2012-05-25浏览: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几次程度不同的地震,尤以汶川地震最为严重。地震的破坏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建筑的破坏力,因此建筑的抗震效果关系到生命的安全。于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筑的抗震加固的重要性,但当前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案,又怎么选择合适的方案成为我们面临的难题。

  1.抗震加固技术

  我国传统的抗震加固方法采用的是包钢法或增大结构刚性的法,这种方法由于在增强建筑刚性的同时,也使得建筑收到的地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现代的抗震加固一般根据建筑的具体特性,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

  1.1消能器减震。顾名思义,即通过消能器来削减振动能量。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钢结构、厂房、大型体育馆等。消能器在这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种:摩擦型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粘滞性阻尼器、调频质量阻尼器等。

  1.2 隔离防震加固技术。这种技术的思想是把建筑的基部与上部通过防震装置连接,避免振动波对建筑物造成损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防震效果明显,从根部把振动波削减,不需要对建筑体及内部材料进行特殊的调整,方便高效。但是造价也相对较高,施工要求,技术含量都较高。

  现实中的隔离防震加固材料为橡胶垫支座或滑移支座和滚轴支座。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新建筑都已经普遍采用此技术,但是这种建筑对于已有建筑的实用性还有待探索。

  1.3增强刚度法。使用的增强刚度法一般有增设斜撑和增设框架两种。前者用增设的斜撑分担地震影响力,实际常见的有单斜撑、K型撑、交叉斜撑、V型斜撑。这种方法有着工期短,支架轻、造价低的显著特点。同时其缺点是使用寿命有限,一般在长时间的拉伸力的作用下减震能力下降,需要更换新。后者是通过在建筑的外围增设与建筑体连接的减震体,从而分担地震力。其优点是外部的施工不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但是造价较高,工期较长,改变了原建筑的风貌,影响采光与通风。

  此外还有近年由日本研发的应用高性能材料法,但是由于其高昂的价格还未得到普及。

  2.抗震加固工程的安全问题

  抗震加固工程不同于建筑,它具有工期短、人员少、造价低、风险高的特点。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下面简单论述抗震加固的安全防护措施。(1)确保脚手架的搭设科学合理。(2)注意现场施工用电。(3)加强自身安全意识,注重个人安全防护。(4)规范操作器械,小心带电、危险器具。(5)单元门洞及安全通道防护。由于加固工程一般在外墙作业,更要时时注意高空作业事项,不能因为工期短或规模小就放松警惕,要做到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

  3.抗震加固的造价控制

  3.1遵循“量体裁衣”的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及经济实力选取科学合理的加固办法。如对于地震频发区可以采用安全级别高、复杂的抗震措施,而对于鲜有地震区域可以降低加固的等级,降低造价。

  3.2遵循加固程序施工,进行合理的施工规划。我们一般认为造价控制是施工过程的工作,实际上在施工规划阶段也涉及到造价控制。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建筑状况进行加固方案的科学选取,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设计,有目的、有规划的进行投资。

  3.3全过程贯穿造价控制,突出设计优先。造价控制不是某一阶段的工作,而是贯穿于全局,从设计到完工都要重视的事。目前我国的项目前期工作尚未实施监管,因此设计成果的造价会受到个人或团体的经验水平影响。另外一味的保守思想使得设计很难取得突破,造价自然也会居高不下。因此要有效的控制造价应该:

  (1)实行前期阶段的监理制度。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促使各单位的设计、管理得以优化。正如上文所说的“量体裁衣”。

  (2)重视多方案比较。征集大众意见,公开招标,选取经济、实用又可行性的抗震加固方案。

  3.4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这首先要求培养一批合格的造价工程师人才。造价工程师审核工程中承包商的支付申请,使资金得到科学的利用。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趋于多元化的今天,迫切需要一批为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造价工程师。

  3.5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控制。对于设计阶段难免有未考虑周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工程进展中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分析,及时的调整,保证工程如期完成。特别是在一些国家重点工程,造价的确定由国家完成,这使得设计人员造价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实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可以有效的进行造价控制。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研发使得建筑的抗震加固效果更为可观,也使得加固越来越多的应用与实际。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存加固技术的诸多弊端,如何发展、完善这些加固技术,如何探寻更科学、方便、有效地加固设计成是当前面临的难题,这一为题的解决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抗震加固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周云.耗能减震加固技术与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仇保兴.地震灾后建筑修复加固与重建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吕清芳,朱虹,张普 等.日本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J]施工技术,2008,37 (10):9—1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施工与造价控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sheji/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