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正确认识什么是结构主义阅读模式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设计发布时间:2014-08-05浏览:

  摘 要:要想认清解构主义建筑,就必须要知道它并不是一种只专注于人们情绪、感受,一种物质的、媒介的、风景的、身体的畸形变,而是以一种游戏式的“话语”与“叙事”手法将传统理论与精神的深度结构、系统和“信仰”打破,是一种反对传统文化中一切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解构主义,修辞,意识形态

  一、解构主义的产生及内涵

  解构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哲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哲学学说,也是继现代主义又一股强劲的思想潮流。1988年解构主义这股热潮吹入了建筑学界,在伦敦举行了首届解构建筑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建筑杂志中曾写道:“本世纪建筑的第三趟意识形态列车就要开动。第一趟是现代主义建筑,它戴着社会运动的假面具;之后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它的纪念物真的是用意识形态加以装点的,而现在开出的是解构主义建筑……” [1]。这暗示着在人们眼中的解构建筑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建筑并列成为20世纪的三大潮流。人们把它看成是一种将建筑形体进行拆散、打乱,或将散乱、动式、构架的建筑风格。这是对解构建筑的一种误解,其实它只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具备建筑内在意义的一种意识形态。

  “曾有一位美国结构主义者形象地将解构主义者比喻成一位拆卸父亲手表并使之无法修复的坏孩子。[2]”而所谓解构建筑并不是把建筑物真正解掉,而是在满足建筑物理学、力学的规律下,不破坏建筑最基本实用功能的要求下,做出解构的姿态。总而言之,解构建筑师解的并不是房屋结构的“构”,而是建筑构图的“构”,这是一种观念的“构”。

  在20世纪后期的诸多文学理论流派和思潮中,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理论与以德里达、“耶鲁学派”和罗兰·巴特等人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都把重心放在了阅读上,秉持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理念,突出读者在文学作品的存在和意义构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由此而掀起了一场阅读理论中的读者革命,并逐渐发展为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重要话语方式和批评流派。由于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兴起的时间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所以很难分清谁受谁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正是接受美学的创立,才导致文学研究中心的转移,即由过去的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从而使文学研究的趋向发生了根本变化。”也有学者认为,“解构主义的阅读理论十分强调阅读过程中的读者介入,”这一观点显然是受现象学、阐释学的影响,并直接启发了接受理论的产生。其实,从理论发展的渊源来看,接受美学多受现象学与阐释学的影响,而解构主义则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内部发展而来,前者更多的是继承,后者更多的是反叛。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双重性

  但凡建筑,都应具备功能和思想的双重性,建筑中解构主义研究的基础是建筑符号学,即研究建筑的能指/所指的关系。当建筑作为一个符号时,它的特性就是有实用功能的“能指”,即建筑的形,以及建筑的内在意义——“所指”。

  1.解构建筑的能指

  研究建筑能指的构成规律是建筑的技术和知识,也就是要考虑建筑是否符合功能、技术、材料、使用者等一系列问题。当结构、施工等技术因素无法满足建筑发展需求时,更为先进、细腻的技术运用就会为建筑的艺术性表达锦上添花。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形态特征鲜明的建筑作品,也要归因于他善于运用和探索新技术的先进创作方法。

  在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中,由于当时钛的价格下降,可塑性较高,使用它做构件的厚度只需要钢铁的一半。同时,因为毕尔巴鄂常年下雨,雨后的钛金属表面映着水光,熠熠生辉。所以,盖里选用了这种独特的金属材料,使建筑表面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外衣。

  有人在参观完古根海姆博物馆后称其是“耀眼的金属花”,有人认为它是绕动着的蛇,还有人认为是水中跳跃的鱼。它到底像什么?弗兰克·盖里本人从未明确说过。在他绘制的古根海姆草图中,这些形象都出现过,甚至还出现过在水中扬帆的轮船。盖里的这种创作方式类似于艺术创作中的黑箱思维原理,每个人对所看到的景象都要在头脑中进行一次加工,但是加工出来的结果却不是一致的。盖里的创作目的似乎就是强调在参观者头脑中制造出一个不确定、模糊的形态。

  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内部设计中,盖里鉴于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即为参观者提供一个与艺术品交流的平台或空间,将展厅设计的极为简约静素,为艺术品创造了一个安逸的栖所。对于任何形式的建筑,在它独特的造型下都要符合它的功能需求。这充分体现出建筑语言中的“能指”。

  2.解构建筑的所指

  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语言或符号,以一种游戏手法将传统理论与精神的深度结构、系统和“信仰”打破,继而呈现出平面化、手法化和行为化现象。但很多人将这种现象误解成一种毫无意义的,纯视觉或触觉的建筑艺术表现手法,不具备建筑内在的意义——“所指”。但解构主义建筑正是以它独特的、夸张的、反传统的建筑形式表现出一种崇上自由的精神。它在给予建筑强烈视觉感受的同时,也暗示出人们内心焦虑和苦闷的复杂心态。而这不正是解构主义建筑给与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意义”的载体吗?

  弗兰克·盖里认为建筑创作就是在不断探寻大脑潜意识里的某种建筑形态,即使他们还未曾作为实际形态表现出来。他在给建筑作品绘制草稿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凭借自己的潜意识在白纸上绘出那些未曾面世以及别人无法看懂的形式。那些连续不断又毫无持续规律的曲线看起来像是信手涂鸦,但这恰恰是盖里的绘图方式。在介绍自己创作过程时,盖里曾说:“我就是那样思考的,我不过是移动笔。我考虑我在做什么,但我又不顾及我的手。[3]”他还说过,笔的滑动就像是在纸上滑冰,“我喜欢流畅无障碍的感觉……我在看图纸是试图挖掘出形式感,就像个淹没在纸中的人。那就是我从不认为他们是草图的原因[4]” 盖里那些独特艺术作品的最终形态都是从这些最初的、涂鸦式的草图中发展和演化出来的,而正是这些“无意识的自动构思方式”也成为了构建新美学新特征的标准和思维方式。

  三、解构建筑形式的审美意义

  解构建筑被称为一种非常表现主义的或超现实主义的即兴设计。“这些解构建筑如同一座座独立的小城市,用散落的形式插入城市组织结构上,用“新奇”的方法增加城市趣味,犹如顽童的沙堆游戏。[6]”解构主义建筑师正用这现代主义最伟大的遗产——抽象的几何形式原则并加上乡土营造方式或者多角度的、“偶交”的营造工艺,构造一种活泼的、不定的、多义的、自由随机的、解放的、不稳定的、非理性的建筑感觉,使建筑具有一种伟大的雕塑感。正如弗兰克·盖里凭借着他那些独特形态、另类风格的建筑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态语言。

  言语是建筑师个人的实验,每位建筑师都会通过自己的作品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而他们的读者则是参观者感受他们建筑后所产生的感受以及语言,由此便形成了建筑言语体系中的交换信息,而意义也由此产生。每个人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是多重的,变幻不定的,自然每个人在解读建筑的语言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也会不同。由此,建筑作为一种叙事而存在,成为一种文本。而作为文本的建筑所蕴含的意义又是在不断进行的,文本不断被新的主体阅读,从而不断创作新的意义。

  四、总结

  解构主义建筑并不是只追求形式的破坏或颠倒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是一种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意识形态、知识体系或者可以看作是新的观点和方法;解构建筑不是将建筑的结构拆散,而是将结构重组,设计成独特的建筑造型,从而体现出思维的自由发展;解构主义在建筑领域的研究中,必须考虑符号学这一环节,解构主义也严格地把自己限定在这个领域内,使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建筑的形式/意义关系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路.世界建筑1|1996[J].北京:世界建筑杂志社,1996,1 .

  [2]吴焕加.建筑与解构论稿[M].北京:北京建筑杂志社,1996,1.

  [3][4]刘松茯,李鸽.弗兰克·盖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

  [5]尹国均.后现代建筑的N个幻想[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6]尹国均.建筑事件,解构6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文范文正确认识什么是结构主义阅读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sheji/1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