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质量缺陷处理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2-02-29浏览:

华东地区某行政中心大楼,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检测过程中,发现桩身不同位置出现裂缝、错位、桩中桩等质量问题和质量缺陷,经过多次专家论证,采取了管桩芯混凝土补强、管桩芯投石注浆、地基土压密注浆、增补钢管桩等措施,最后经各项检测和联合验收,达到了设计和规范要求。
一、工程概况及桩基础设计指标
该行政中心大楼建筑面积9.82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裙房部分为3层、高度18.47m,主楼部分为22层、高度109m,地下室为2层基底标高-7.85m。工程桩总数量为1306根,其中主楼区为群桩(桩距2m)共计938根,裙房区为承台桩共计368根。
抗压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AB600-110*10),按照《上海市建筑标准图集先张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制作,桩身强度等级C80,主楼桩长31m裙楼32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300KN。抗拔桩为预制钢筋混凝土450×450mm方桩,桩身强度等级C40桩长32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900KN。设计桩端持力层为粉土类,桩端入持力层深度2~3m,施工质量控制以标高为主、锤击贯入度为辅。
二、桩基础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
1. 桩基础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当地政府建设文明施工现场的有关要求,本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静压为主锤击为辅方法施工。即:大部分管桩采用静压法施工,以降低噪音和震动,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土层较为复杂的局部区域,为增加沉桩的穿透能力采用锤击法施工。打桩机械采用3台JNB-900型全液压静压桩机、1台D80型柴油锤桩机。
2. 施工过程简述
施工试桩采用静压工艺,经单桩极限承载力静荷载试验,最大荷载值均不小于5759 KN,对应的桩顶沉降位移量为19.00mm。根据试桩结果,设计单位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300KN。
工程桩于试桩检测合格后,按照经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静压桩和锤击桩施工。沉桩过程中,无论静压桩还是锤击桩都出现了少数桩达不到设计标高的情况,而其它指标如静压桩压力值(3450~5700 KN)、锤击桩贯入度(最后3阵贯入度2~5cm/击)均满足要求。
施工单位请示设计单位意见,设计单位回复沉桩以标高控制为主,尽可能压至设计标高。根据现场情况,施工单位提出下述方案:1)静压桩不能压至设计标高的,改由锤击桩施工;2)锤击桩不能施工至设计标高的,采用预引孔方案施工,即减少桩身摩阻力保证沉桩至设计标高。由于预引孔方案涉及到部分费用,而施工合同价又是固定总价合同,故业主不同意支出合同外额外费用,方案改为使用大功率锤击桩机施工。
三、桩基础检测及缺陷桩情况
1. 桩基础检测
工程进入土方开挖阶段,随土方开挖进度检测单位对桩基础进行了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检测结果如下:主楼部分(工程桩总数938根)低应变检测总数925根,低应变检测发现缺陷桩(Ⅲ类、Ⅳ类)78根,桩中桩5根,共计缺陷桩83根,缺陷桩占主楼总桩数的8.8%;裙楼部分(工程桩总数368根)低应变检测总数238根,低应变检测发现缺陷桩5根,低应变缺陷桩占主楼检测总数的2.1%。
在小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基础上,还进行了大应变检测。大应变检测表明,部分桩基础虽小应变判为Ⅲ类、Ⅳ类桩,但桩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桩清孔摄像检查、缺陷具体情况
在小应变、大应变检测基础上,为进一步查明缺陷桩伤损情况、制定缺陷处理方案,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对缺陷桩进行清孔、抽水并摄像检查。根据摄像资料,缺陷桩伤损主要有一般裂缝、断裂处错位、断裂处涌砂、桩身弯曲、桩中桩、桩身明显下沉等情况,列表介绍如下:
缺陷类型 主要特征 分布情况 备注
一般裂缝 桩身断裂,裂缝大小不等,多数为轻微裂缝,最大裂缝1.5mm,清孔后无涌水、涌砂现象。数量较多,906#桩3.5~8.8m共13处裂缝。 裙楼区(承台桩)5根缺陷桩均属一般性裂缝;主楼区15根缺陷桩也属一般性裂缝,总数量占缺陷桩的22.7%,深度均在11.40m以上。  
断裂错位 桩身断裂,上下段错位明显,不影响下段桩身清孔。清孔后无涌水、涌砂现象。 分布于主楼区,裙楼区无,总数量占缺陷桩的37.5%。 错位桩一般伴随有裂缝。
断裂涌砂 一般桩身裂缝、错位较大,最大裂缝30mm最大错位70mm。 分布于主楼区,裙楼区无,总数量占缺陷桩的26.1%。 部分桩底部涌砂。
桩身弯曲 断裂段之间弯曲,清孔水泵、钢筋笼不能放入。 分布于主楼区,裙楼区无,总数量占缺陷桩的8.0%。 一般伴随有裂缝。
桩 中 桩 桩身打爆,上节桩落入下节桩之中,已成废桩。 分布于主楼区,数量5根,总数量占缺陷桩的8.0%。  
四、桩基础质量问题原因简析
本工程的Ⅲ类、Ⅳ类缺陷桩高达8.8%,在当地甚至华东地区也是绝无仅有的,故有必要对管桩基础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当然,管桩基础出现裂缝、错位等质量缺陷的原因很复杂,笔者试结合本工程实际,从设计、施工两个角度做下述分析。
  1. 设计角度应考虑的问题
本工程主楼群桩的设计间距为2.0m,即3.33倍管桩直径。暂且不论2.0m桩间距是不是基础设计必须的,单据以往工程经验,应该说2.0m间距对于600mm管桩而言间距是比较偏小的。管桩属于挤土类桩基础,特别是大桩径小间距管桩基础,挤土量量很大、挤土效应明显,挤土效应产生的水平推力对桩身的破坏性很大(见后述),可能导致桩基础缺陷产生。
所以,在满足结构计算和规范规定、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考虑施工因素,不能把安全系数定得过大,从而给施工造成困难。
  1. 挖土机械的影响
管桩基础施工完毕后,土建施工单位即进行土方开挖,开挖方案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选用反铲挖掘机和推土机配合施工,推土机由基坑西侧向东侧推土、挖掘机在边角处配合,土方分层开挖至桩顶标高上300~500mm,之后推土机退出,剩余土方由人工配合挖掘机施工。上述开挖过程,对管桩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简析如下:
1)工程地基土多为压缩性较高淤泥质土、松散性粉质砂土,加之基坑降水效果不佳,土体压缩性和流动性较大。推土机行走时与管桩顶部的实际距离,可能不足规定;同时推土机行走还给土体施加了一水平推力,土体可能把这种推力传递给附近桩基础,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管桩缺陷产生的原因。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质量缺陷处理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