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着人们的安全。高质量的混凝土要要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它的质量不仅要受到水泥、骨料、砂等原料及它们的配合比的影响,还要受到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和施工环境、养护等问题的影响
[1]。下面将对施工过程中影响建筑物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1.材料的因素
材料的因素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因素,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和用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除了特殊混凝土为了提高某些性能要加一些外加剂,一般普通的混凝土都是由砂、水泥、石骨料和水搅合而成。
1.1骨料因素
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它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很大。骨料中的含砂、含泥量、云母含量和骨料的压碎程度和混凝土的刚性、和易性、抗渗和耐久性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骨料中含泥含砂量过大,这些泥沙粘附在骨料的表面就会削弱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力,同时加大骨料表面积,用水量加大,从而使混凝土的刚度受到影响;相反,如果骨料表面粗糙且有较多的空隙,就会有利于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但同时就降低了它的和易性,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级配的骨料,若级配不合适,我们可以通过分级过筛得到我们需要级配的骨料
[2]。另外,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压时,骨料先被压碎,骨料的石子本身就应该有一定的强度,而且要高于混凝土的强度。
1.2水泥的影响
水泥是以粘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是一种具有水硬性的材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分,在混凝土的所有材料中起主导作用,它的凝结时间、细度、体积安定性和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建筑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水泥强度不足,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凝结后再开裂,如果水泥的安定性不符合标准,水泥中还有过多游离氧化镁、氧化钙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混凝土凝结时候会起水花作用,破坏混凝土已经形成的结构,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混凝度的抗拉强度。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必须有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施工单位要对水泥的级别、品种、出厂日期、包装等进行检查,然后再对进行取样测试,检测它的强度、凝结时间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并做复检报告。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根据施工的性质和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水泥的品种和级别
[3]。
1.3外加剂的影响
随着混凝土工程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时候为了改变混凝土的一些性能以满足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特殊要求,这就需要在混凝土中加一些外加剂,适当的给混凝土添加一些外加剂,可以很好地改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抗渗性、耐久性、抗冻性等性能。例如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粉煤灰能改善混凝土低泌水性,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虽然外加剂的用量不足水泥的用量的5%,但它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减水剂是最常用的一种外加剂,它能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显著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正是由于外加剂的使用量小,对混凝土的影响大,所以使用外加剂时一定要了解它的性质和适宜掺量范围,禁止盲目使用
[4]。比如:使用木质素磺酸钙时如果添加的量控制不好,就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使得混凝土不凝固,影响结构安全。另外有些外加剂还可能因为施工环境的不同对混凝土造成不同的影响,混凝土施工前一定要把这些搞清楚,然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2.原材料配合比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骨料、水等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关系,它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和生产成本。每种特定性能的水泥的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这大参数,都有不同的比例,因此为了使混凝土达到要求的标准,在选定材料后施工单位应该依据《公路工程水泥}昆凝土实验规程》中规定的步骤
[5],并结合所用原材料的性质进行现场试配,然后根据试配结果确定混凝土的这三大参数的配合比,这样才能使施工的混凝土质量达到验收标准。一般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在和易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来确定用水量;在强度和耐久性满足的前提下,确定水灰比,在满足了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后,水灰比越大,越节约水泥;砂的用量赢根据填充石子空隙的余量确定。
3.施工的影响
3.1生产过程的影响
混凝土的生产主要受计量设备和搅拌时间两个方面的影响。生产混凝土一定要用计量器准确地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混合,尤其是外加剂的量一定好控制好,如果计量器不够准确,就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再一个就是搅拌的问题,在生产中一定要根据混凝土均匀度要求及搅拌机生产效率等因素,控制好搅拌的时间和力度。搅拌时间如果过短,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强度及和易性都降低;时间过长,混凝土就可能会出现离析等现象
[6]。
3.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往往不在一个施工现场,从搅拌机出来到了浇筑工地这段时间对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易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这就需要考虑运输的问题。在整个运输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混凝土管理和控制措施,除了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度和规定的塌落度以外,还要防止漏浆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防止分层、离析以及初凝等现象的发生
[7]。
3.3养护问题
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主要是为了保持混凝土处于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一方面避免混凝土由于不利的环境发生干缩或冷缩,另一方面使混凝土的强度继续增大,因为在混凝土凝结后,水泥会在为水填充的毛细管内继续水化,随着它的不断水化,它的强度还会不断增大,为了保证水泥水化过程的正常进行,就需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控制好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要达到设计标准要求的强度值至少需要28天,养护必须要在混凝土浇筑12小时内进行,至少要持续养护7天,才能保证建筑结构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
参考文献:
[1]张雷,张国,秦严.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J]山西电力,2006.
[2]张智泉建筑工程中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和质量控制叨.江西建材,2005 (2).
[3]郭志明.浅谈影响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对策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4(2).56-98.
[4]饶伟娜.混凝土施工中应予重视的几个薄弱环节[J].建筑建材装饰,2010(3).
[5](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45-65.
[6]Jianzhuang Xiao,Jie Li,Bolong Zhu,Ziyan Fan.Experimental study on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carbonated concrete element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2,161 187-192.
[7]陈伟,陈晓宝,林延杰.论影响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J].建筑施工,2006,28(3):238-239.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影响建筑物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