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实践中还原建筑外观的形式及材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21-08-19浏览:

  【摘 要】从项目的前期方案设计到项目整体落地建成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何在建筑外观设计上既满足多方审美要求,同时坚持设计师的设计初衷,并做到经济、实用、美观,赋予建筑外观以合理的材质、成熟安全的技术措施,使得建筑外观从口头概念衍化为可见图纸,最后还原到实际建造,以上是论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还原;形式;材质;地域文化

建筑工程论文

  1 项目概况

  1.1 场地选址

  某项目场地为平地,没有高差,没有需要保留的植物及建筑。东面计划为本案二期用地,场地四面有城市道路。如图1所示。

  1.2 设计任务

  拟在场地内布置住宅建筑约12万平方米,约960户居民;商务办公建筑约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1.3 政府要求

  在满足各项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在外观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點的同时,展示建筑的现代感,强调建筑的公共性,尽量运用地方材料,在视觉上做到既厚重又轻灵。

  1.4 业主要求

  在满足设计任务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既美观又经济,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能加快施工进度。分析:仔细分析以上任务以及需求,很显然,从高新区政府方面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感性的形式问题,而这个形式问题面临着“既+又”的一个矛盾体,这是我们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从业主方面来说,提出的是理性的经济技术性实施问题,也同样面对着一个“既+又”的矛盾词结合体,这是我们即将遇到的第二个难题,那么以下论述,就让我们针对这两个难题进行逐一的推理解决。

  2 推理解决

  2.1 感性形式问题

  本项目处在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的地区,要在建筑形式上充分的表达中原的地域文化以及历史沉积,从材质上来说,石材或者是仿石材料几乎是不二之选。石材或者仿石材质展现出来的观感,使它们成为了地方本土材质的代表。同时,石材或者仿石材料在彰显建筑的公共性以及现代感上面,也有着相当多非常成熟的设计手法,那么焦点就在于如何表达视觉上既厚重又轻灵的感受了。在这个问题上,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手法:方案一:虚实相间。将实面与玻璃面在不影响室内功能的情况下,横向或者纵向分别以一定的固定宽度互相间隔布置,采用化整为零的设计方法,将实体的过分的厚重感打破,力图在厚重当中寻找一些轻灵的感觉,如图2所示。方案二:将建筑体积作为一个实体,在上面破出若干个整齐的洞口,呈现出实中有虚的视觉感受。希望通过打破实体,来减弱厚重感,增加轻灵感,同时又不失整体性,如图3所示。优劣比较:方案一的做法比较现代,不论是强调横线条还是强调竖线条,都体现出轻灵的感觉,但是厚重感却略显不足,感受不到厚重的历史积淀;方案二的做法以实为主,十分的厚重,体积感非常强,但是轻灵的感觉却没有,并且比较呆板,设计感比较弱。经过深入的思考,是否可以将两个方案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不仅仅从二维上来考虑问题,而是从三维上来进行变化呢?于是产生了第三个方案:方案三:将横向与竖向的石材或仿石构件均旋转90度,形成一个楔形朝外的建筑构件,保留了石材本身厚重感的同时,朝向外边的楔形构件的锋锐边缘线又给人以挺拔,轻盈的视觉感受,同时在不同角度的日光照射下,构件上发生不同角度以及深度的阴影变化,让整个建筑的外立面时刻随着光线角度和强度的不同而变化着,彰显既厚重又轻灵的同时兼具设计感和韵律感,如图4所示。经过对细节的修饰以及对尺度的推敲,我们发现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用一个比较小的动作,巧妙且完美的解决了高新区政府方面提出的关于感性形式上的难题,准确的将设计要求还原到建筑的外立面形式上来,用图像语言还原了文字语言的韵味,并且获得了高新区政府方面的肯定以及赞赏。

  推荐阅读: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可以评工程师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如何在实践中还原建筑外观的形式及材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5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