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2-12-25浏览: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社会现代化改造方案的实施更是增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量。政府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科学的指导下,建筑施工作业按照规范的流程有序进行着。但同时,现场管理也发现施工阶段存在着多种“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往往会影响着整个项目实施的进度。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不协调现象,并结合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

  【关键词】建筑施工,不协调,现象,处理措施

  随着建筑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多,现场负责人面临的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若处理不当则会引起各种纠纷问题。“协调管理”方案的制定,可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场的人力、物力、财力协调控制,使各项物资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建筑施工存在的不协调现象

  社会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之后,我国城市工程改造建设的步伐也逐渐提速,这与新时期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相互统一的。无论是国家投资或者私营企业投资的工程项目,建筑施工均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资金。若现场管理工作不完善,不仅影响了施工作业的进度,也直接降低了投资者的经营收益。目前,建筑施工不协调现象集中表现:

  1、人力方面。人力资源是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现场管理者协调各项目人员参与施工是极为关键的,这决定了工程计划方案完成的效率。建筑施工人力资源分配不协调的主要表现:一是人员搭配混乱,不同建筑项目应安排专业人员完成施工任务,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1]。现场人员未经专业考核随意分配,部分作业人员对本项目的具体要求不熟悉,实际操作时未能按照标准操作;二是专业水平不高,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参与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更严格,尤其是高层建筑项目的增多。而施工单位的组织人员技能水平落后,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

  2、物力方面。物资材料也是建筑施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充足的物资能够及时供应项目作业所需要的设备、材料。物资采购是项目总投资中成本耗资最多的,从现场管理情况来看,物资运用不协调现象主要集中于各种物料分配不均匀,所采购的物资运输到现场未经过详细地质量检测,使用后影响了建筑物的结构性能。

  3、财力方面。随着城市现代化改造步伐的加快,社会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日趋增多,大型建筑工程投入的成本资金也越来越高。施工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环节,其在财力方面的消耗最多。根据现场管理情况,由于施工环节的种种因素,施工成本费用持续增多,限制了工程单位经营收益的提升。如:现场负责人在调配项目资金时,未能考虑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对所用资金的收支状况不够熟悉,调配资金利用时降低了工程收益。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协调施工的有效策略,不仅引导了现场人员正确地完成项目施工,也能维持正常的作业秩序。编制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应坚持标准的工程准确,以协调各个环节的施工流程,促进现场施工作业效率的提升。从实际情况看,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原则包括:

  1、质量原则。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搞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2]。

  2、预防原则。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

  3、服务原则。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种工种、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

  三、建筑施工期间协调管理的措施

  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作业人员采取的施工方案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对项目投资方的经济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施工单位在现场管理中未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造成现场存在许多不协调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到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水平。针对现场施工管理面临的问题,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应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既要参考项目建设的指标,也要考虑其它外在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应包括:

  1、审核图纸方案。工程图纸是建筑施工的总指导,所有项目的作业安排均要根据图纸而定。但由于设计单位在规划工程方案时出现失误,图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实际施工中返工返修率上升。为了协调现场施工秩序,项目负责人要详细地审核工程图纸,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改处理。如:建筑物采用的钢结构组织中,需详细地计算钢结构内部构件的组合形式,设计出更加符合施工要求的建筑物。

  2、合理规划任务。中小型建筑工程的作业人数较少,一般通过现场管理人员的调配安排即可满足施工的人力需求。对于以高层建筑工程为主的大型工程,必须要合理规划现场施工任务,保证各作业人员均能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操作,以免现场人员操作秩序混乱。如:根据工程总图纸的要求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数量,把各项任务划分成每一个小项目,再把任务分配给作业人员。经过一套完整的任务规划方案,建筑施工的效率明显提升。

  3、完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综合性的协调措施,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等共同合作,对建筑施工环节采取多方面的管理策略。就施工阶段而言,现场管理应围绕材料、设备、工艺、检测等几个重点开展,若管理期间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均要及时调整,以免施工质量控制不当引起的工程问题。为了创造“协调、高效”的施工环节,现场管理制度需添加人员培训内容,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引导其积极参与建筑施工。

  4、加强施工监督。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按照建设单位对建筑项目提出的质量要求、成本要求、技术要求等全面开展监督工作。监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的质量标准,以免项目建设后期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另外,监理机构也要不断提高工程验收的质量标准,严格要求施工单位遵循标准完成作业任务。监督人员要熟悉项目工程建设的指标要求,在现场协调管理中结合工程指标完成监管任务,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梁思德.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21(15):10-11.

  [2]耿慧芳.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造价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2011,31(20):54-55.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试论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