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21-04-13浏览:次
摘 要:传统建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功能。传统建筑在古代社会强化了礼制的作用,提供了伦理道德的教化空间,强调了建筑伦理的职业规范。当今社会,传统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仍具有其独特的当代价值,天人合一的基本建筑伦理原则仍然是当下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建筑从业人员要注重现代建筑的中国式表达,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的优秀基因,还应继承古代传统的建筑职业道德规范。这些道德教育功能的当代价值贯穿在建筑环境、建筑理念和建筑活动中,可对当下建筑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传统建筑;伦理内涵;道德教育功能
一、建筑的伦理内涵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关注日益显现。建筑也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命之初的一种遮风避雨、防寒保暖的基本需要,加之建筑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与人、社会、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建筑不仅与单纯“盖房子”的技术工作有关,更是一种关乎“美”的艺术工作,一种关乎“善”的价值选择。建筑作为一种空间环境,狭义上通常指供人居住使用的房屋,广义上,建筑则是指所有满足人的生产生活需要的人造环境,这体现了建筑的功能性和使用价值,也是建筑最初产生的目的;建筑作为一种体形环境,它又是可以供人欣赏的艺术品,体现其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建筑也与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某一特定时代的某种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的产物,各种建筑制度规制、形体风格可以反映不同时代的伦理价值观念、规范和秩序,这体现了其心理意义、精神功能和意识形态特征,建筑内在地具有道德判断的倾向;建筑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重读历史,以古鉴今,这体现出其历史文化性,使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同样,在哲学意义上,建筑不单单是指房子,房子只是作为建筑的一种形式而存在,而质料是还没有实现的潜能,形式却是已经实现了的现实。建筑作为一种由质料和形式所组成的复合整体,它的伦理内涵非常丰富。建筑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犹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与质料的关系、现实与潜能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说:“现实之于潜能,犹如正在从事建筑的东西之于尚未从事建筑的东西……已由质料构成的东西之于质料,已经制成的东西之于尚未制成的东西。我们可以用这些对立中的一方给现实下定义,用另一方给潜能下定义。”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也就是建筑脱离了现实形式的一种“潜能”,确切地讲,建筑内在地蕴含着价值尺度和伦理诉求。哲学家卡斯滕·哈里斯曾在《建筑的伦理功能》一书中集中表达了建筑作为一种形式可以传递人们的价值观,并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感化教育作用的思想。所以,他指出建筑不能降格为只是具有美学价值或技术价值,应帮助表达出某种共同的精神风貌。
建筑的伦理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环境,人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建筑环境之中,建筑会对人的道德心理发展和道德实践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一是陶冶功能。优美的建筑环境让人流连忘返,产生忘我、无我的境界,这与道德境界的大公无私形成天然的共通感,从而促进人的道德境界的提升。如在很多被以传统经典命名的建筑群中就如同沐浴在传统文化的丛林中,对人们的道德教育意义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导向和调节功能。调节是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之一。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建筑与人的生理、心理体验、行为表现密切相关。美丽宜人的建筑空间和景观可以缓解人们内心的紧张与焦虑,调节其不良情绪,从而达到规范和约束人们不良行为的目的。三是警示和激励功能。如碑刻、训言石、功德林、纪念性建筑等对于坚定人们的道德意志,激励其奋斗精神具有重要影响。四是凝聚功能。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样式,不仅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同时还可以对当地和本民族人们的心理产生一种民族、地域认同感,从而有利于凝聚起人们的民族和地区共识。
2.建筑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一种让建筑活动得以正常有效运转的伦理原则和规范,这主要涉及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建筑是百年大计,通过建筑从业人员践行诚实守信、安全第一、公平正义等建筑职业伦理规范,能够保证建筑质量的提升和建筑美学的弘扬,从而为提升建筑教育环境的德育功能奠定基础。一旦失去了对建筑设计之善的追求,那就失去了建筑本该带给人们的便利、美感、愉悦、健康、安全。总之,建筑在更深层次上关注人与社会的规范和谐发展,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可以说,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建筑的陶冶,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建筑的伦理内涵。
二、传统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
在中国古代,儒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整合手段,以中庸为基本处世原则,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以整体主义为处理人己、群我关系的基本原则等较为完整的人际关系思想体系,这在建筑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具备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论是风水之说在建筑选址和建造中的作用,还是人的衣、食、工具、牲畜,与山、水、土地、植物、建筑共同构成的乡土环境,都无不体现着建筑之“善”,传达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理念,这实则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生态伦理观。其次,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具有多元的民族特征,呈现出很强的包容性。不论是对几十个少数民族多种建筑风格的包容,还是其他民族文化传入后中国文化对其的接纳吸收(如佛教传入后寺庙建筑的盛行),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都深刻体现着作为东方大国的包容与担当。当然,纵览中国历代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合理吸纳了其他多元特征,传统建筑的基本内核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改变。再次,中国古代建筑具有重要的政治倫理功能。受儒家礼制影响,在建筑设计中贯穿着维护血亲伦理和等级制度的政治伦理,通过建宫殿、设宗庙、立祠堂等维护家国一体的伦理本位。
推荐阅读:建筑中级职称论文需要几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传统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5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