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2-10-30浏览:次
摘 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因素后,主要分析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通病与防范措施,最后总结了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灌注桩 质量控制 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bored pile construction factors, the main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bored pil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he common, finally summariz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ored pile technique.
Key words:Bored pil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U443.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发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缩颈,大到断桩报废,以致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混凝土桩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灌注混凝土经常遇到的几个工程事故原因预防及处理:
(1) 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造成这种原因是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钢筋笼安放到位后应立即安设导管,进行清孔,清孔必须彻底,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0.3m3水泥砂浆放入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提起吊环,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灌入首批混凝土,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
(2)导管堵塞: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混凝土的质量也是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必须把好质量,掌握好混凝土的塌落度,一般应控制在18-22cm。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导致堵管。导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保证导管内壁干净光滑。
(3)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灌注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在灌注过程中发现漏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4)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浅,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一般控制在5-6米。要注意正确控制导管埋深,如果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易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过大,致使导管无法拔出造成断桩。因此混凝土中要加缓凝剂,并且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宜太小,据已往经验,以5~6m为宜,每隔15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以免使混凝土产生初凝假象。浇注混凝土中断超过2h,应判为断桩。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拔不起来或被拔断,如果桩径较大,可以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处理,否则只能补桩、接桩。
(6)钢筋笼上浮: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7)混凝土拌制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0.6,砂率应在40%~50%,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0cm,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混凝土和易性与水泥品种、砂率有极大的关系,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拌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影响水下浇注混凝土质量。在灌注中出现的种种事故有很多都和混凝土质量有关,所以一定要把好混凝土的质量关。
(8)桩顶空心:产生桩顶空心的因素有: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小,桩顶空心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出时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止桩顶空心灌注结束前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深度不超过6.0m;灌注结束后,导管拔出混凝土之前,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不超过50cm,尽可能缩短灌注时间,避免使桩顶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降低桩顶混凝土的流动性。
(9)桩身有夹渣、夹泥、蜂窝:浇注过程中,须不断测定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根据混凝土供应情况来确定拆卸导管的时间、长度,以免发生桩身夹渣、夹泥、蜂窝事故。泥浆过稠,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10)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0.5~0.8m高度,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将其凿除。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将部分沉淀土掏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以上是灌注混凝土时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同时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项。比如混凝土拌制后,应在1.5h之内尽量灌注完毕。再如一次清孔时钻头要时刻旋转,容易把孔底的沉渣清除干净,又如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滑槽徐徐流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灌注桩的几点质量控制方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