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居传统建筑地域表达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9-08-09浏览:

  摘 要:隨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各类传统文化面临着不断传承与升级的挑战,尤其是民居方面的传统延续问题,全文命题研究的初衷主要在于对广西壮族传统民居的特点结合当下社会城市发展需求的理论探讨,广西壮族民居独特的设计建造方式已成为众多建筑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因此全文想再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思考壮族民居发展的冲突,进而结合一些案例对壮族民居的设计特点和传承延续进行讨论是否有破解的可能,从而得出一些参考性观点。

  关键词:壮族传统民居 地域特征 现代融合 更新 延续

建筑工程师论文

  “传统”的释义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等。其实不仅是精神、制度、风俗等等这些有传统,建筑也有,建筑的传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各地的传统民居,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传统民居之一便是广西壮族的民居传统建筑。壮族祖先大部分居住在绵亘不绝的山区地带,由于历史文化和过去地形、地貌长久的影响下,这种特别的壮族民居特色得以形成。随着时间的变迁,各种变化随之而来,在传统街区改造和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对这种壮族民居不能仅仅再是照搬,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删繁就简和精髓的运用。

  一、壮族民居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民族文化繁荣,各个民族在时光的长河中都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之花,尤其是在传统民居建筑方面,然而由于时光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人居生态环境的问题,比如传统民居建筑的拆建以及保留沿用,全文就是想通过基于对此类问题的反思,对中国传统壮族民居建筑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与发展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得出未来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发展和传承的价值,将其运用到现代人对老式建筑设计创作中,让壮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在时代发展中继续发光发热。

  壮族历史相当悠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从考古发现看,许多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现地下的木桩及其底架上的横梁与木板都表示当时干栏式建筑已产生。壮族的先民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岭南地区,史称“白越”。他们从先秦朝到清朝期间一直栖息在岭南,而广西属于丘陵山石地带,山地较多约占70%,水约占20%,田约占10%。属于亚热带雨林地区,柳州、桂林地区水源十分丰富,夏季时间较长且炎热,冬季很短且暖和,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壮族的先民长期居住在这片区域,在不断适应环境和生活习俗中逐渐在其民居的造型以及空间布局有了他们的独特之处,也就逐渐形成了这种地方性的民族特色。壮族人民大多沿水居住,一般居住在城镇周围的壮族,他们房屋大多以砖木结构和平房为主,而居住在边远山区壮族,他们的村落房屋大多为土木结构的木楼瓦房式的干栏式建筑。全文所要探究的就是后者这种杆栏式建筑发展与延续及更新。

  结合地形的自由式道路网是壮族村寨道路的基本形式,形式多样,分支状、网格状、棋盘状等等都有。干栏式建筑在过去主要是为防潮湿而建,屋顶是长脊短檐式,有高出地面的底架。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构造主要是为了防止潮湿。壮族地区雨水较多,从各地发现的杆栏式陶屋等无一不代表防潮湿的建筑形制。这种建筑形制代表了壮族建筑的民族特色,就像福建土楼一样值得保留。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及其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发生变化,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虽然之前存留的传统干栏式建筑十分具有保留意义,但是在未来壮族干栏式建筑相关设计的延续中不能照搬过去的来复制,要向着改善精良却不失特质的建筑设计方向去靠拢。

  二、壮族民居建筑形态特征

  “干栏式”木楼是壮族的传统民居,木楼和吊脚楼是干栏的别称,住房主要形式有全干栏式、半杆栏式和平房三种。大多数为两层,全干栏房属于全楼居式,上层住人,一般是三开间或者五开间。下层则是木楼柱脚,材料多为竹片与木板。常用来养牲畜和堆放农具和杂物。这种居住风俗在过去主要为防止猛兽或盗贼偷盗牲畜。以如今视角来看,楼下圈养牲畜很不卫生且气味浓。所以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壮族人居住建筑逐渐变为人和牲畜分开居住的建筑。传统干栏式建筑几乎很少作为现代人的居住地。半干栏房一般以一开间为楼房,楼上用来主人,楼下则放牛羊、农具等等,另一间为平房。壮族民居的平房大多为三开间,是壮族人如今住房的主要形式。

  一般干栏民居建筑都靠山邻水,面向田野。布局多为自由分散式,于是这些民居建筑随着地形和山脉无形中进行了有机结合。基本无明显的村寨界限,部分村寨,各家都相同,连成一个整体,宛如一个大家庭。但室内格局则是各自有特点。例如:广西省龙胜县龙脊乡的壮族杆栏就是以神龛为中心,神龛是指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家公住房居中,家婆住房在左角,主妇房在右角,厅堂右侧外是丈夫房,客房则在前庭左角。

  采用架空的形式,除了前文所属原因之外,还有节约耕地以及气候等等缘由,综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在变迁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底层架空的形式。在当时看来,这种形式优点较多,不但有利于通风,且干爽能降温,使用较为方便。厕所多设置在底层与畜禽圈舍紧紧相邻以便于积肥,但由此带来人夜间入厕的不便,因此有的则直接在楼板开洞,这样又显得臭味太重,卫生状况十分差,引起及多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传承民族建筑特色时需要完全改进之处。

  人居住的二楼有厅堂和卧室及休憩场所,厅堂居中,面积约在十平米到二十平米,起到枢纽作用。尊老爱幼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在壮族民居房间分配中也同样契合,辈分较低的居住在后屋的中右房。在过去,由于当时的各种因素,女子的地位不如男子高,因此女子也居住在后屋的中右房。居室大小一般约为四到十六平米,具体根据居住人的生活习性与家庭人数以及其它因素来定。通常壮族人会用吊楼和挑廊作为空间的延伸来满足人们增加活动场所的需求。顶层不住人,一般用来储藏粮食以及农产品之类,厅堂的两侧一般设为粮仓。墙体的使用有木板墙、土墙、竹编夹泥墙、砖石墙。木板墙纹样典雅色调淳朴,长宽要根据层高或柱、穿枋间距离而定;土墙保温隔音效果好,冬暖夏凉,施工便捷;竹编夹泥墙顾名思义是竹子或小木枝条编成条搅拌稻草扶壁做成;砖石墙内外墙皆可使用。

  推荐阅读:建筑行业人员都得评职称吗 有什么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壮族民居传统建筑地域表达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4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