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加工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9-06-17浏览:

  摘 要:提高引进版图书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需要统筹兼顾各个出版环节,其中编辑加工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以建筑类引进版图书为例,从编辑加工涉及的多个层面和遇到的各类问题中,整合、提炼出四个方面加以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分析和论证了它们对于有效提高引进版图书整体编校质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类图书 引进版 编校质量

建筑工程论文

  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臻广泛和深入,引进图书种类和数量也呈几何式增长,几乎所有的出版机构都参与其中。大量引进版图书开拓了国人的视野,带来了国外的先进理念,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但是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一些图书的质量也令人堪忧。按照出版管理相关规定,差错率在万分之一及以上即为不合格图书。与本版书相比,外版书由于是非母语语言的转述,存在着表达方式、文化背景、阅读习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等诸多不同,更容易出现各类质量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图书质量,除了在选好图书、找准译者、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责任意识、抓好三审三校一审读等方面下功夫以外,对译稿的编辑加工环节至关重要。

  编辑加工本身涉及多个层面,其间会遇到各类问题,而外版书的加工侧重点与本版书亦有所不同。虽然看似复杂,不好入手,但只要牢牢抓住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整合、梳理与解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外版书的编校质量。笔者从事建筑类引进版图书编辑加工工作多年,对此感受颇深,下面结合此类图书具体谈一谈需要注意的几类问题。

  一、善于发现隐匿性政治问题,不疏漏版权信息

  由于国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与国内存在着差异,审查制度又不是很严格,引进版图书常常出现违背中国法律和意识形态、有损宗教信仰、国界划分模糊等政治性问题。建筑类图书虽是专业图书,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上述问题。大部分政治性问题比较常见,也比较明显,在加工中只要多加注意就能防范,可偏偏有一些政治问题非常隐匿,又容易产生歧义,不仔细阅读很难发现,因此加工中对疑似有问题的地方一定要仔细揣摩。对基督教教堂尖顶十字架形状的描述:“天主教的十字架,其上、左、右的长度一样,下的长度是上的2.5倍,而东正教的十字架上、下、左、右长度都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一是只有基督新教的十字架才如此,天主教的十字架在此基礎上还应该有一个耶稣像;二是并非所有东正教的十字架都是正十字形状,还有的上方中部有一根平行于中间稍短的线条,下方中部有一根不平行于中间的斜向而稍短的线条。宗教是个敏感问题,我国也有很多基督教徒,如果在标志性极强的诸如十字架的叙述中出现纰漏,会招致意想不到的麻烦。总之,政治问题无小事,是对译稿进行编辑加工的重中之重。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版权意识深入人心,他们极为重视各类版权信息,故加工时对此不可有任何疏漏,一定要对照原书仔细核校译稿,尤其注意变化的信息。笔者所引进的一本书中曾有几张建筑外观和内景照片,作者和出版商都不持有版权,可这些外观与内景的展示对于该书非常重要,不能空缺。好在作者几经努力,与他人合作重新拍摄了该建筑的外观和内景,放在中文版的相应位置代替原图片,这时几张照片的版权信息就要及时更换,不可疏漏。

  二、译文要做到准确、流畅,专业用词严谨、规范

  译稿质量尤其重要,因为接下来的编辑加工将在译稿上进行,其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的最终质量。建筑类图书属于专业图书,细分为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园林景观、结构、施工等多个门类,对译者的要求非常高,外语、中文、专业水平都要达到上乘方能胜任,所以找到与所译图书专业对口的译者至关重要,同时对编辑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判断译稿翻译质量高低的标准分为“信、达、雅”三个层面:信,即真实、准确;达,即自然、流畅;雅,即优美、优雅。信为最基本的要求,一般译稿都能达到,雅则在建筑类专业图书中很难实现,加工的目标是要在“信”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或接近“达”的标准,简言之,就是确保译文表达自然、流畅。在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上,外语与中文有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多用从句、被动句,以及无主语句等方面,专业图书尤为突出,这就造成了译文很难完全摆脱原文的影响,读起来容易让人感觉别扭的现象。因此,若在通读中遇到绕口的句子,一定要停下来对照原文仔细推敲,本着能不改则不改的原则,在充分尊重译文的前提下进行顺句,必要时把一环套一环的长从句拆成短句子,把被动式变为主动式,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专业用词的精准是保证图书质量的根本。建筑类图书涉及众多的专业用词,一定要严谨、规范。总体而言,在编辑加工中遇到如下三种情况居多。一是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译成不同的专业词。例如granite这个词译为“花岗岩”还是“花岗石”,要根据它所在句子的语境来判定,如果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处理,尚处于天然状态,就是花岗岩;如果经过人工开采甚至切割规整,就是花岗石。再如sand,如果在自然环境中就译为“沙”,指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流沙;而在工程上常用“砂”,像砂石、砂浆等。

  同一个melt,翻译用词要看具体情况,“融化”一般指冰、雪、霜融化成水;“熔化”则指固态变为液体或气体,尤指金属的熔化固体。Fender有“防御物”“防冲物”“围护物”“保护板”等多种译法;而Pad则可译为“垫石”“踏板”“基座”,Patten可译为“柱基”“墙角”等。二是翻译用字错误。这类错误特别常见,例如:将“百叶窗”写成“百页窗”;“扳手”写成“搬手”;“拱形”写成“栱形”;“城乡结合部”写成“城乡接合部”;“跌水”写成“叠水”或“迭水”;“桁条”写成“衍条”;“浇筑混凝土”写成“浇注混凝土”;“穹隆”写成“穹窿”;“踢脚线”写成“踢角线”;“围护结构”写成“维护结构”;“黏性”写成“粘性”;“拌合物”写成“拌和物”;“遮阴”写成“遮荫”;“坐席”写成“座席”;“轴测图”写成“轴侧图”“联排住宅”写成“连排住宅”等,不胜枚举。此外,还有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常用词容易写错和用错,例如“做”和“作”。“做”后面跟着具体的事物,而“作”后面跟着抽象的事物,诸如做玩具、作贡献等;“视作”“当作”“看作”都不能用“做”;“做法”指处理事情或制作物品的方法,而“作法”则特指旧时道士施行法术,二者不能混用。“必须”和“必需”,前者是副词,后面加动词;后者是必定需要的意思,后面加名词。“品味”与“品位”,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经常使用的专业词已废止,改为新词,例如以前使用的“粘结剂”和“粘合剂”,现在改用“胶粘剂”;“砂壤土”改用“粉土”;“亚砂土”改用“粉质黏土”;“地耐力”改用“地基承载力”;“砼”改用“混凝土”;混凝土、水泥、砂浆和砖等的标号改用强度等级;“150号混凝土”改用“C15混凝土”;“150号砖”改用“MU15砖”;“1号钢”改用“Q195钢”;“Ⅰ级钢筋”改称“HPB235级钢筋”;“抗冻等级D5、D25”改称“抗冻等级F5、F25”;“RC结构”改称“钢筋混凝土”;“107胶”因含甲醛多,改为“108胶”。这些专业用词已经产生变化,要在译稿中仔细辨认更正。还有个别词在我国建筑界已经大量使用,可以不用翻译,直接使用,比如日文的“玄关”等。

  推荐阅读:《竞争情报》(双月刊)创刊于2004年,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过去10年杂志一直以内刊形式与广大读者交流。2015年起,杂志将成为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建筑类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加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4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