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2-07-14浏览:

  摘要: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开发利用是无限的,随着城市的建设,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使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本文从进一步加强质量角度出发,谈谈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强度控制;三线控制;裂缝控制

  前言: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中可利用开发的土地仅为1/3,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的建设,土地日趋减少,因此发展高层建筑,减少占地,充分利用空间,这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而且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从近几年来看,我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被消费者投诉最多的十大类商品中,房屋住宅质量问题一直位居前列,可见,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注重影响施工质量方面的各种主要问题,不断强化工程施工技术,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真正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的优质工程。

  正文: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建筑按层数和高度分: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超高层10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砼强度控制、“三线”控制、裂缝的控制,以下就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1 高层建筑的砼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注意问题。

  1.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材料选定,砂采用中砂,严禁海砂,其中砂含泥量不得超过5%,碎石使用连续级配的1-3cm,含泥量不得超过1%。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C15、C20、C30、C35等,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当地质量监督站)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即施工现场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1%~5%,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0%~25%,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2%~15%,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1%~18%;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5%。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1.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7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2:1.6: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由于高层建筑养护困难,达不到试验室的养护条件,也是造成混凝土强度值离散性大的原因之一。

  1.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2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2.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2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①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②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2.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3 建筑裂缝的控制

  建筑裂缝主要指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作用是保证建筑在温度变化,基层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能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建筑开裂,结构破坏。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抗”的措施:①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450kg/m3)。实践经验表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5℃。高层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②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③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④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参考文献

  [1]于德江,杨金星.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J].施工技术,2009-06-28.

  [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