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2-07-06浏览:次
1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技术
1.1开挖施工技术
1.1.1开挖工程的施工顺序。基坑开挖前要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按照土质和水文情况确定直立或放坡开挖形式及坡度大小。场地开挖通常采取自上到下、块分段分层施工。大面积场地适合用推土机、装卸机、铲运机或挖土机等大型土石方机械进行。
1.1.2开挖工程的施工技术。
(1)基坑(槽)和管沟周围的地面要采用可靠的排水方法,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避免由于冲刷造成边坡塌方和基土破坏。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采用降排水措施,把水降至槽底以下500mm,降水作业要持续至基础施工完成。雨期施工,基坑(槽)要分段开挖,边挖边施工。
(2)基坑开挖要尽可能避免对地基土的破坏。相邻基坑开挖要先深后浅也可同时进行,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防止影响其稳定;在不能满足要求时要设挡墙或支撑加固。
(3)基坑周边不可超堆荷载,基坑边缘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要与基坑边缘保持 lm 以上距离。
(4)在开挖基坑的土壤含水量大、不稳定,基坑较深,或受到周围场地限制不能保证边坡稳定时,要采用可靠的临时性支撑加固措施。
1.2填方与压实施工
1.2.1填方施工。(1)填方的土质施工。填土的含水量要先进行试验,确定密实要求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或碾压次数。要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土质,含水量要适合压实要求。在土质不一样时,要按规则分层,把透水性大的土层放在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下面,不可混合使用。碎石类土、砂土和石渣在用做表层以下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可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2)底部处理。场地回填前要先清除基底上的杂物、积水,采取措施避免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泡地基,出现基土下陷。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排水,或挖串换土处理。填土施工要在场地最低部分开始,从下到上分层铺填、夯实,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约20 一30cm ;机械填土为30—50cm。
1.2.2压实的要求与方法。人工打夯应按一定线路、方向分层夯打;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要控制行驶速度和压实遍数,注意保护管道或基础。
1.3基坑稳定与支护
1.3.1边坡及其稳定。边坡坡度用高度与底宽度之比表示。边坡可做成直线形、折线形或踏步形。边坡形式与坡度要根据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工期、地下水位、坡顶荷载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
1.3.2基坑(基槽)支护方法与选型。一般的支护结构包括透水挡土结构、止水挡土结构、支撑结构。支护结构选型要从基坑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施工设备等条件出发,选择不同支护结构形式或者组合形式。软土场地可用深层搅拌、注浆、间隔或全部加固等方法对基坑局部或整体实施加固处理,采用降水措施提高基坑内土体承载能力。
2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2.1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林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波动影响不大,在各工序的控制之中。后者是指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干扰。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它们,并制定措施实施人为控制,消除这些因素。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可概括为以下5 个方面:
(1)人的因素人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发挥程度,思想水平情绪和心理状态行为特征,执行操作规程的认真程度,对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的理解、掌握程度,人身体的疲劳程度等都属于人的因素。
(2)材林构件配件的因素原材林构件及配件的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规定,材料验收、入库保管、发放现场管理及材料存储日期是否超过规定要求,材料的加毛处理是否达到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等。
(3) 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机具的性能是否达到使用说明书和证明书的要求使用性能的稳定程度操作使用的难易程度等。
(4) 施工工艺的因素施工工艺措施的制定是否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施工手段和机具的选用是否适用,质检方法的确定工序搭接的要求异常情况的预防以及采取的对策是否得当等。
(5) 环境是否有利,有无环境障碍,对操作者精神状态有无影响,有无强光震动、气味、噪音等,是否便于检查和监督等。
2.2质量事故控制系统的构成
(1)由上述可知, 控制基础工程质量, 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须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将基础工程施工视为一个系统,根据系统工程与控制论的理论,结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的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统。(2)所示的质量事故控制系统,由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两个系统构成。前馈控制是对输入系统的控制,它由检测、异常性因素分抓异常程度评定质量缺陷与隐患信息、整改技术措施方案决策调解和执行机构组成。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它主要负责对输入能源、物料添置的新设备、新设计新来工作人员等异常性因素的监控与管理。反馈控制是根据工程施工系统的结构状态信息及输出信息来控制工程施工系统,它通过检测、系统质量隐患辨识质量事故分抓工程质量缺陷评定来确定系统的质量缺陷与隐患信息,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提出整改方案措施,通过管理部门决策, 最后由质量整改执行机构实施对工程施工系统的控制。
3“预控” 式质量管理模式
3.1“预控” 式管理原则
由于质量事故的不可逆性,且损失严重,因此质量事故管理应以 “预防为主”。所以“预控”式管理模式的控制原则是建立在输入系统的前馈控制和施工系统结构状态信息的反馈控制。
3.2“预控”式管理模式的内容
3.2.1异常潜在缺陷辨识
其任务是利用科学手段,对系统中异常性因素和潜在质量缺陷的性质构成要素、危害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进行定比定量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对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生产组织和管理人员素质材料材质设备故障质量缺陷和伤亡事故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收集整理有关质量缺陷、伤亡事故设备故障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2)开展异常缺陷预知活动,根据第一步掌握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初步辨识,然后在施工现场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异常缺陷预知活动,组织工儿技术人员、质量监理员、安全管理员、材料员等,从材林操作行为、设备工艺环境因素、管理状态等进行辨识分析,归纳出主要质量故障(缺陷) 和异常的因素。
(3)故障模志影响和组成因素分析。
(4)故障危害程度和发生条件分析, 对工程施工系统潜在缺陷和异常因素全面了解后, 再根据工程施工系统的设备、工艺故障质量缺陷和伤亡事故情况,对故障危害程度及发生条件进行定比定量分析,给出故障等级和发生条件。最后填写故障模式分析表。以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为例,其质量故障模式。
3.2.2质量隐患管理
事故的发生都具有因果性,事故来源于隐患,隐患先于事故。 通过辨识技术查明各种质量缺陷隐患和异常因素后,应加强对隐患的管理与整改, 才能消除质量事故。质量隐患的管理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质量隐患信息库;②建立质量隐患分析评估制度;③确定质量隐患整改目标,由质量管理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完成;④建立质量隐患检查与整改验收制度。
4结束语
“万丈高楼从地起” 这一句话就道破了建筑工程基础的重要性。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技术对于工程的基础施工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也要控制质量安全。“预控”式管理模式,采用输入系统的前馈控制和系统结构状态信息的反馈控制原理,是一种预测性控制的管理模式。其方法是以异常潜在缺陷辨识技术来判断分析基础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质量故障(缺陷)和异常因素,然后对查明的质量隐患实行管理与整改,使各种质量缺陷和异常因素消除在 “工程成品”形成之前,从而可有效地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5参考文献
[1] 袁峰. 谈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2)
[2] 沈炳良.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 科技资讯, 2008,(12) .
[3] 王辉. 浅议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09,(09)
[4]. 刘树华. 浅谈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质量控制[J]., 2007,(10) 建材与装饰
[5] 陆愈实,黎忠文,张砚和,杨静.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事故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1999,(S1) .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与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