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实去浮 内敛于形---武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2-02-20浏览:


1  工程背景

在中国的城市当中,武汉以市内湖泊众多而闻名。在武汉3个已具规模的大学城中,黄家湖大学城以紧邻黄家湖而得名,武汉科技大学新校区------黄家湖校区,即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黄家湖畔。经过多年建设,校区已极具规模,学校的绝大部分本科生学习、生活于此。校区绿意盎然,空气清鲜,课余闲暇之时,徜徉于湖畔,感受着拂面的微风,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校外环境、交通出行也日益改善,为学校的健康、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校区的教学设施相当完备,为莘莘学子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程训练中心则是其中功能较特殊的一个,是武汉科技大学这所理工科院校为学生课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进而开拓创新而配套的重要教学基地。

2  定位分析

工程训练中心位于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的西北角,其西面隔围墙即为武咸公路辅路,正北面是校区变配电站,东北是校区医院,南面是预留的教学发展用地,东面则为校区内部道路。
虽然同处一个大学城,但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与其北面隔路相望的湖北中医学院的建筑风格迥异。湖北中医学院大多采用有较大出挑的坡屋顶,色调总体来说是灰、蓝等色的冷色调,而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则大多采用平屋顶,色调是浅黄色的偏暖色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校区的整体风格已经在前期已建成的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中确定了下来。因此,工程训练中心的设计,不存在要去拿捏建筑风格、建筑语言等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积极吸取校区建筑的现有风格和元素,在外观上力求和校区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在功能上则追求实用,以利于教学。整体布局内敛,最大限度减少实习操作过程可能产生的动静对周围教学环境的影响。着眼于校园,着力于本建筑,可以说,我们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设计理念是平和的,赋予建筑的是一种“平和”之美,不需要夸张的建筑表达,它们将让位于校区一脉相承的稳重大气。

3  设计分析

整体规划来源于校训中“崇实、去浮”的办学理念。本项目紧邻武咸公路辅路,前期建成的多栋教学建筑均沿此路一字排开。和这些建筑完全融合,同时又能体现本项目的特色是我们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对大学城发展历史的研读和对武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的深入探讨,根据黄家湖校区在未来所肩负的使命和期望,我们认为依然有必要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指导原则,在一定的规模下,合理打造多院系结合、多功能结合、多设备结合的实习、训练基地,使之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快速发展,彰显学校的实力和决心。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定位不同于对一般实验室的要求,本地区高校还较少配置规模如此集中的工程训练中心。一般实验室是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专业的直观认识,起纯粹的辅助作用,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复习,基本不具备对创新活动的支持。而本训练中心,不仅具备一般实验室的功能,而且按照学校的办学思路,要面向未来,建设成为能支撑特定学科深入研究、开拓创新的平台。以上述理念为切入点,明确了思路,体现为:工程训练中心的规划要与黄家湖校区的整体风格融合共生,以建筑为媒介,以实用和面向未来为内涵,为发展而存在,成为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高效多元,紧密结合,“形”是内敛的,而“神”是开拓进取的。在这里,不仅可以对知识“温故”,而且有促进师生“知新”的条件和氛围。不论何时,都能给人以“知识就是力量”的震撼。
(1)工程训练中心为一围合建筑。主要分为两大块: A区(北区)为“∏”形的四层建筑。但外形看似五层,这是因为一层安放的很多设备自身高度以及操作空间的要求,需要相当于其他楼层高度两倍的层高。在一层,建筑北边安排的是精密数控机床实习车间,因有的加工部件重量较大,特设置了一部5吨的电动单梁起重机。西边是铣刨磨实习车间。东边为面向校内道路的门厅;二层设置了钳工制作室,钳工装配室,给排水实验室。三层安排了电子实验室以及创新制作室。四层安排了计算机硬件拆装室,以及操作体验室,另外就是一个在实验操作时,可以临时集中上课的教室以及管理人员的办公区。 B区(南区)则为一长条形、跨度18米的单层厂房,正好封住了A区下边的缺口。内部设置了一部10吨的起重机。它的东半部分作为车工车间使用,西半部分是结构实验室,两者之间仅用一人高的轻质墙隔开,使起重机可以共用。结构实验室里的主要设施是一个巨大的悬臂结构,可以为相关结构研究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是将来体现工程训练中心综合实力、挖掘学科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A区一层实验用房的高度相当于标准楼层两层的高度,这是设备和操作要求所决定的,但是经过推敲,局部仍可设置可资利用的夹层空间,既可使空间安排灵活多样,又能充分挖掘建筑自身的潜力。设计中,一层楼梯仍然按照标准层高度设置。这样设计,一则可以使楼梯梯段标准化,二则结合楼梯平台,对应楼上标准层的走廊范围,可以在一层的中间设置夹层走廊。这个夹层走廊既连接其他楼梯,必要时利于疏散,又能做为观摩平台使用,结合内墙上的窗户,可以从高处观察多个实验用房里的操作实况。另外,走廊局部扩大的地方,还可以作为交流、休息的场所。
(3)由于使用的单位较多,需要容纳众多的使用功能,本项目并未采用完全对称的形式,而是适当把握对称与非对称的契合,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采用围合的建筑形式,形成了较大的内院,使建筑内部得到了充分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保证了各种用房的均好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让它们既互相联系,又适当隔离,使使用者充分感受到实验操作的缜密有趣,激发大家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内院空地则作为物流中心,堆放和贮存较为笨重的原材料及废料,集中管理,不至于散落四周,影响环境和观瞻。建筑的四个角均布置了楼梯,合理均匀的组织了人流。因实验试件较重而专门选用的载重3吨的货梯,则解决了实验材料的垂直运输问题,充分保证了使用的方便和流线的通畅。为了保证本项目建造成本的经济性,设计期间,与各使用单位充分沟通,要求使用方提供关于实验设备重量、用电负荷、操作空间等方面的数据,以便其他专业设计时,能采用恰当的荷载,不至于因为资料不准确而采用较高的计算标准。
(4)融入校园的新建筑。黄家湖校区的建筑以浅黄色长条形小块面砖为主,局部饰以白色线条。多数建筑为多层,一般在楼板处挑出不宽的搁板,外沿以白色成品百叶装饰,既可以遮挡空调室外机,又可以形成外遮阳,丰富立面层次。另外梯间窗、边角窗的大小、排列较主体部分也稍有变化。建筑风格质朴、敦实,充分体现校训中“崇实、去浮”的要义,在北边的中医学院和周围民房的衬托下,形象非常醒目、突出。具体到本项目,建筑的外形仍然使用常规的立方图形,沿续校区整体风格,采用浅黄色面砖,对白色装饰线条的粗细、范围及外窗的大小、布局、开启稍作了一些调整,既呼应其他建筑,又体现自己的特征。立面线条简洁、色调明快清爽,使新建筑浑然天成的融入校园。

4  和使用者一起设计

对于一栋如此注重实用的建筑,设计不可能仅仅是设计师单方面的事。要满足多个不同使用单位的需求,必须和使用者密切沟通,综合大家的意见、要求,因此,“实用”这一指导原则不可避免成为一切设计工作的前提和共识。在设计过程中,各使用单位分别提出了他们的要求,而且都希望能安排在一层,方便材料的进出。可是由于用地有限,不可能把摊子铺得过大,让大家都在一层,解决的办法最后只能靠主管领导出面协调,把一部分确实安排不了的用房砍掉,在其他地方另行安置,而把一部分荷载较轻的用房协调到了楼上。在定好各自的位置后,因为大家的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设计过程中大家的沟通就更加容易了。由于实验老师更了解使用要求和现状的不足,他们的参与,使设计师有了更多的借鉴和改善。可以说,这个项目是设计者和使用方通力结果。在这里,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由实践到更高阶段理论的升华,也一定会出现。

5  结语

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设计的各种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成果已纷至沓来,各种风格的建筑均有粉墨登场的机会。然而社会组成毕竟是多种状态的混合体,其中不乏走红地毯的明星,更多的则是平和、务实的大众。建筑也是一样,炫目亮丽的固然可以为城市增添夺目的光彩,但结合国情,它们注定只是 “先富起来”的特定群体,是满天繁星当中比较亮丽的几颗,而不是全部。社会仍然需要大量务实的、讲究经济性的建筑,仍然需要广大从业者以平常但真诚的心态,关注使用者的需求,使建筑符合国情,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阶段相一致,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以人为本、促进教学和谐高效推进的高品质校园建筑。

沿街立面

东立面远景

从大厅看夹层空间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崇实去浮 内敛于形---武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