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城市更新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我过先下正面临着各式各样的不同名目的城市更新或是旧城改造建设。然而美国1950—1960年的“城市更新”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旧城改造”确有相似之处。这两种形式的城市再发展都是以改善旧城居住条件的名义,运用政府职权和公共补贴去帮助大规模的私人或准私人投资项目。在美国,城市更新已经是四十年前使用的名词了,现在再来提,已经含有一定的贬义了,因为在美国,“城市更新”并不是很成功,大面积的拆除重新建设,对于现有的旧城毫无保留的意识,首先在节约能源这个原则上就是不成功的了。现在的旧城改造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能够继续利用的建筑就要充分的利用,不但节约了能源,而且对于保护文物古迹以及城市的精神遗产有很大的作用。
如今我们国家很大程度上可能在走美国三十年的前的路,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一下检讨,然后重新定义“城市更新”呢?现如今,美国对于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有了一些新的做法。
一、实质建设与可持续政策
如何使旧城区重新拥有活力呢?这是旧城改造通常要问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为中低收入的人群创建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了呢?只是把原来的旧房子换成新房子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要消除的是贫民而不是贫民窟,良好的实质环境并不能给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带来根本的变化,如何使他们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才是旧城改造的关键。所以,旧城改造通常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旧城”才真正的“复活”了。
二、良好的运作机制与特殊的权利
美国的旧城重建局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自负盈亏,但是也要政府进行一定的干预,他们之所以可以独立管理,我想是因为他们良好的运作机制和拥有特殊的权利。首先,旧城的改造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确定为旧城的范围内的所有项目必须要得到旧城重建局的许可;虽然美国有着不同的土地管理制度(50%的土地是私人拥有的),但是旧城重建局有征购房地产的权力把征购来的土地用作旧城的开发;因为旧城改造的费用很高,旧城重建局可以利用发行公债、申请拨款以及专款专用机制来得到开发的资金;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公众参与机制,真正的做到了让市民做主的原则,有市民选出代表来参与政策的制定,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民主政策。
三、从单纯设计到公共政策
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师还在CAD里专心的画图的时候,美国的城市规划已经走向了另一个领域,那就是公共政策的领域。通过这次的讲座让我知道了,良好的公共政策有的时候比精美的图纸更具有实际的意义。通过种种的鼓励政策,例如奖励容积率、减少税务等等来使私人拥有者保护古迹;通过软性政策来协助小商家进行经济发展,在旧城区内更注重修复而减少拆除。在不破坏文物古迹的前提下进行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旧城改造的最终目的吧。值得一提的是容积率政策,在美国,容积率是拥有一个自由买卖的市场的,当然,这是在不违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的。商家可以通过对对古迹的修复以及负担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费用等等公益性的活动来得到容积率上的奖励,可以在新的地块上得到更高的容积率,建造更高的建筑,很明显这样一来,开发者与市民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个双赢的效果,古迹被保护了,经济发展了,人们也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良性的循环就是这样开始了,但是不难看出,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指向了经济的发展,容积率的自由买卖会不会存在着某种弊端,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但是眼下,它并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那么,中国的城市更新应该走向何方呢?城市本质上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动态有机体,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许多城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不能满足现有系统的运行时,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新”了,但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呢?许多人认为旧城改造只是通过对旧城区的投资改造,实现一种空间形态的更新,其实城市空间即使换上的“新装”,也并不一定城市就得到了“重生”。想要城市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经济、社会、环境、政治以及文化。
从经济角度来说,植根于现有经济增长点,挖掘新的经济开发项目,使原本衰落的经济得到再生,如何促进产业的转型与再生,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地方经济,是城市更新与再发展的重要课题。当下,提升城市的活力,经济是所有人最为关心的问题,经济成为了我们“一切”城市建设的前提,许多政策也围绕着经济的发展制定,但是我们城市规划师应该开始关注社会责任与城市文化,不能一味关心自己的利益。要知道经济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从社会角度来说,城市的更新不应该只局限于城市空间的改造,更新。应该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减少失业率,使人们有稳定的收入,才是当务之急。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考虑从居民生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的更新生活空间。
从环境角度来说,全球变暖已经告诉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正在一点点的被我们的人工化所破坏,不计代价的开发正在使我们陷入万劫不复。所以,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也成为城市规划师们努力的方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在内涵上具有互补性。资源节约是针对资源代谢过程中的前期消耗提出的,目的是减少自然资源消耗,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要求必须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就像我们不能先把朋友杀伤,然后在帮他治伤一样,我们必须防止对朋友产生伤害。
从政治角度来说,规划是第一步,而管理是第二步,完善的城市管理体质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加强市民参与的机制,真正做到听取民意,让市民参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市民、企业、政府等的多元利益达到平衡。良好的公共政策会给企业以及民众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良好的保障。
从文化角度来说,文化的再生是指城市空间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现如今,“千城一面”的困扰已经日益明显,我们已经分不清城市的区别,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全然没有了城市自己的特色。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元素与历史风貌,使我们的城市真正达到“千城千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文化,能够将我们的历史保留并传承下去。
当然我们不应该完全照搬西方的政策,毕竟我们的国家体制是非常不同的,照搬也许只会带来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尝试新的政策,只有不断地创新,不光是实体上的规划,也包括规划政策的实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城市规划。使城市这个有机的整体得到更好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何丹,《城市政体模型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启示》,城市规划,2003
[3] 张一耿主编,《中国城市四十年》,中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及国际科技和信息促进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出版,1990
[4] 单皓,《二战后美国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2006/06
[5] 陈锋,《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城市规划,2004/08
[6] 张京祥,《论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城市规划,2001/09
[7] 周岚,《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对中国之启迪》,国外城市规划,2001/0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由美国旧城改造中公共政策实施引发的思考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