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4-12-04浏览:次
摘要: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实践中,学生往往忽视设计对象的地域环境,更多关注设计对象本身,对弘扬地域建筑文化的意识不强;对于建筑认识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等实践环节易于浮在面上,形同“旅游”.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深度上挖掘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教育,建筑职称
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立足中原的应用型建筑学实践教学标准化模式.通过确立系统化的教学流程、标准化的成果要求、面向企业实践的评价机制,可逐步实现学校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直接对接.
以建筑设计为代表的核心课程,教学前期的常规安排是针对设计题目进行资料整理和实例调研,为设计奠定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而轻视实地调查、访问,对搜集的第一手设计资料缺乏观察体验和思考.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及毕业生的工作体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上手慢”.许多毕业生感觉在学校学的和在工作单位用的是“两回事”,这反映出高年级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缺乏理性引导,依然沉浸在眼花缭乱的图面效果,而对一些设计细节不屑于、不善于推敲,眼高手低,往往需要用人单位“再加工”.
在工程实践中,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是技术之外关乎成败的重要能力素质,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未被纳入直接的结果评价中,故一直被学生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是双向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水平对教师而言“了然于胸”,故主动沟通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在工作中,需要及时与业主沟通,了解设计意图;汇报方案更需要把自己的设计优势全面展现,此时表达与沟通能力关乎成败.因此,常遇到的情况是,在学校课程设计方案做得好的学生,不见得在实际项目设计中顺风顺水,反而是一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常常成为“标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不仅仅是共同完成一项训练任务,更重要的是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的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精神对于工作中良好关系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未被特别强化.
根据专业办学历史、生源素质及当今就业形势等具体情况,中原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定位于培养面向中等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以中、小型建筑工程项目为主)、能够熟练完成方案与施工图设计的合格的应用型建筑学人才.与此相对应,应建立指标明确的标准化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原理,了解工程技术知识,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方案设计,并将其转换为合乎规范的工程图示,具备项目策划、开发管理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中原工学院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表述为立足中原的应用型建筑学实践教学标准化模式.中原地区是中原工学院建筑学专业立足之区域环境,应用型是建筑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标准化是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和特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系统化、教学流程标准化以专业设计课程为核心,综合不同阶段的实习、实验等实践课程,构建多层次、相互贯通的课程体系,重视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化.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设计实践课程为主干体系,贯通建筑表现实践、建筑技术实践与建筑历史文化实践等课程,使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建筑设计综合能力.结合建筑设计主干课程,分阶段引入形态构成、构造、结构、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设计切入点,明确各阶段的训练重点,逐步实现从基本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到创新设计能力的系统化进阶训练.因此,应分阶段提要求,在低年级教学中偏重于形态、思维的创新性训练,但同时培养设计与建造相结合的意识,以“理性生成设计”;在高年级教学中强调对建筑的控制力与深化能力,实现与实际设计工作要求的对接.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成果的控制和管理,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分析问题,确立调研、设计、讨论交流、评讲等标准化的教学流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对建筑功能、技术、形象、经济等进行综合考虑,逐步深化.
确立标准化细则,要求学生提交标准化的设计成果结合现有的建筑设计院工作流程、设计方法、成果要求与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教学需要的标准,如制定严格清晰的制图标准,让高年级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能合理调配时间,熟练运用常用设计软件等,做到与用人单位直接对接,“上手快”.这将缩短工作适应时间,极大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形成建筑学毕业生特色.在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理性、可控制、可检验的标准化细则,让学生提交设计成果并进行评价.标准化细则包括:①建筑设计标准化流程方案;②建筑设计标准化文本模板及学习方案;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方案.内容包括:建筑CAD制图标准与范图;sketchup草图大师运用与表达课程方案;photo-shop软件文本制作学习方案等.
团队协作、合理分工是完成大中型设计工作的基础.因此,在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中,可依据具体任务采用联合设计模式,增强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建筑设计竞赛、学术活动周、优秀作品汇报展等活动,激励学生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能力的锻炼.如中原工学院已经举办五届建筑景观小品设计大赛,成为全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全面展示设计创新能力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开拓学生视野.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执业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与校外实习对接的人力保障.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这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其一,“送出去”,对建筑学专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输送培养,如安排教师进入设计院所加强业务训练、鼓励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证书考取等;其二,“引进来”,聘请行业企业的注册建筑师来校执教.
基于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考虑生源地、学生就业地域去向和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彰显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如何立足中原,在建筑实践活动中弘扬本土文化、展现中原建筑特色,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涵盖太广泛的内容,但是通过建筑认识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建筑遗产保护意识,全面训练学生观察、感知建筑,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能力.这些潜移默化的建筑文化熏陶和实用的测绘技能训练,将会在长期的设计工作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立足本土,依托中原经济区建设,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可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如聘请具有大量实践经验的资深建筑师,不定期就某一具体建筑类型或建筑问题开展讲座、报告等.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建筑职称论文发表探讨当下建筑教学管理应用的改革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1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