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出现。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这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建筑施工管理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勘察工作失误
不认真进行地质勘察,盲目估计地基承载力,造成建筑物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裂缝和倒塌,甚至发生地基破坏而引起建筑物的倒塌;勘测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甚至是错误;勘测精度不足,有的地质勘测的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准确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因此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事故。
(二)设计方案不当、计算错误
有些结构构件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因为某些持证设计单位,包括某些甲级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不认真进行构件设计计算而造成的;荷载和内力计算错误,设计时内力计算错误也是重要原因,诸如把连续梁当作简支梁计算支座反力,造成部分框架内力计算值偏小,内力计算不按规范规定,进行最不利的荷载组合等;结构构件安全度和刚度不足、设计不考虑建造的可能性和设备基础不作振动验算。
(三)建筑材料或制品质量不过关
1、水泥:它的安定 不合格、强度不足、袋装水泥重量不足、水泥错用或混用和水泥受潮或过期都会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钢材:原因为强度不合格、钢材裂缝和脆断等,而主要是由于现场管理混乱而造成的,涉及钢材本身材质方面的问题很少。
3、砂、石:岩性、粒径、级配、含泥量和有害杂质含量。
4、砖:强度不足、尺寸形状问题和砖的体积稳定性问题。砖石结构设计规范中,砌体的抗压强度与砖的强度等级密切相关;断砖、碎砖使用不合理,会造成墙体开裂,甚至会引起建筑物的倒塌。
5、外加剂:混凝土中外加剂使用不当以及砌筑砂浆掺入微沫剂问题。对所使用的各种外加剂的性能,如是属于早强、减水型,还是缓凝型,了解不够,因错用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防水、保温隔热及装饰材料:沥青与油毡质量不良、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问题等。
7、钢筋混凝土制品:制品混凝土试块强度不合格、尚末达到规定强度就出厂、钢筋错位、尺寸、形状、外观问题、裂缝以及与预埋铁件错位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发生事故。
(四)施工工艺不当
1、砌筑和结构安装质量恶劣、钢筋加工和安装、混凝土操作质量恶劣和钢构件制作不良。任意加层对下层结构没有进行验算,就盲目在原有建筑物上加层以致发生倒塌。
2、荷载加大。使用荷载或设备加大,使结构及构件内产生过高的应力而造成事故。
(五)施工顺序不当
1、土方与基础和结构吊装工程
在深浅不等、间距较小的基础群施工时,采用错误的施工顺 ,先做浅基础,然后施工深基础,这样在开挖深基础上方时,破坏了浅基础的地基;构件吊装顺序错误,导致已吊装构件受荷不均匀,造成个别杆件应力过大,甚至产生与设计相反的应力,使构件破坏倒塌。
2、结构工程与砌墙顺序错误
单层厂房中应先现浇柱后砌墙,而在浙江省某单层厂房高8.8m,跨度15m,施工时先砌维护墙,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结果在大风中墙被刮倒。
3、现浇结构拆模过早、预应力张拉过早或偏心张拉、屋顶隔热层施工时间太迟、相邻工程的施工顺序错误以及钢筋混凝土烟囱内衬施工时间太迟等。
三、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图纸会审
1、会审程序:施工方先熟悉、审查图纸,发现问题后召开三方会议,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图纸设计特点和对施工的要求,施工方提出图纸中存在问题和对设计的要求,讨论协商写出纪要,由设计方提出变更文件(图纸)。审图抓关键,形成图纸审查与修改文件,并存档。
2、加强对设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各承包设计所(室)以及各分支机构的业务素质,加强监督力度,缩小所审图纸的出图范围,增加院审的工作量,认真实行传统的校对、审核制度,明确责任,不走过场,对不合格的设计和深度不够的设计绝不能草率出图。
3、要定期组织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对某些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要统一认识,统一口径,避免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标准规范中不明确的技术问题,及时向规范管理部门咨询,求得合理解决。
(二)选择施工队伍
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必然经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一是听,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三是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征求使用单位对工程队伍的评价,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走后门,特别要防止通过关系指定施工队伍。
(三)技术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向技术员工长、工长向班组三级交底,目的是使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了解担负的施工任务的设计意图、施工特点、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殊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从而建立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人质量责任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与管理。交底的主要要求是:以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工艺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编制技术交底文件,突出交底重点,注重可操作性,以保证质量为目标。由公司总工、质量经理、技术科负责人来现场检查、把关,参与交底和实施,确保措施有效贯彻,工程质量有保证。
(四)预检
由工长及时进行预检,预检的目的是通过对以后各施工工序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差错造成质量事故,预检由施工单位进行,做出记录。土建工程规定的预检项目有测量放线、模板、翻样、预制构件吊装、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缝留置位置、方法及接茬处理,地面基层处理等。由需要配合工种的工长提前提出配合要求,具备条件后进行检查,合格后方进行配合施工。
(五)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工程采购、进货、过程检验或业主发现的不合格品,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并书面通知操作人员防止误用或进入下道工序。
(六)选择良好的质量监督机构
必须选择符合相应资质条件,信誉优良和技术装备较强的监理单位。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使工程质量真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尤其现场监理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控制措施。监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掌握基本设计理念,理解设计要求,熟悉设计图纸,及时发现问题,配合施工单位正确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取得施工单位的信赖和支持。
参考文献:
-
周立伟.张宏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工程监理.2009.12
-
孟宪海《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点滴谈》[J]中国建设信息.2008.9
-
朱金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J]建筑咨询.2007.1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讨论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