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的 实践与启示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21-06-10浏览: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高起点谋划生态治理顶层设计,高质量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多举措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多领域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全方位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在推进县域生态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山西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生态治理历史欠账多、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不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示范效应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进一步落实好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好绿色转型、践行好最严格标准、构建好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树立好一批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的榜样等措施,提升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效运转。

  〔关键词〕 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同志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实抓细,在推进县域生态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资源型县域,如孝义市和朔州市平鲁区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些县(市、区)立足本地区实际,全面推动制度创新、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和环境治理等工作,生态治理成果凸显,为其他类似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地区、欠发达县域开展生态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山西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的主要做法

  山西资源型县域的产业大多以煤炭、焦炭、钢铁、化工为主导,由于前期粗放式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治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山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施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环保提标改造,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同时引导群众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简约绿色生活,生态治理成效明显,取得了不少值得总结借鉴的经验。

  (一)高起点谋划生态治理顶层设计

  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断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全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科学统筹,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生态治理模式,初步实现了让绿色成为美丽底色的目标。如孝义市确立了生态治市、绿色治市战略,坚持“1+N”政府引导模式,统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见效,走出了一条煤炭枯竭型城市生态治理新路子。

  (二)高质量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创新能源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不断优化。同时,在调整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支持绿色产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绿色产业、生态经济逐步成为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朔州市平鲁区全力打造绿色文旅产业体系,坚持“打文化牌、走生态路”,依托本区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全力打造工业文化、红色文化、边塞文化、田园文化等旅游品牌。全力推进5.5亿元平朔矿区复垦绿化项目,打造国家级生态矿区,形成工业旅游新业态。

  (三)多举措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山西各县(市、区)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重点领域推行了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有效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如朔州市平鲁区全面构建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按照“稳煤、强电、促新”战略部署,全面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稳煤”方面,大力推进亿吨级煤炭基地稳量提质,严格落实去产能要求;“强电”方面,坚持火电、风电和光电板块并举,电站建设、电力通道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大力推进千万千瓦电力基地建设;“促新”方面,以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推进煤炭内陆港、机械制造等转型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非煤电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推动工业“结构反转”迈出坚实步伐。

  (四)多领域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针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等难点和痛点问题,不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全面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城乡宜居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如孝义市立足功能定位,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探索形成了搬迁“四结合”模式,即将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将采煤沉陷区治理与产业转型相结合,将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将采煤沉陷区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結合,实现采煤沉陷区有效治理的同时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五)全方位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坚持用规章制度为生态治理保驾护航,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生态治理在各领域各环节均有法律政策可依、有规章制度可循。一是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员制度、环保信息公开制度、生态保护听证制度等,构建了促进公众参与组织机制、优化决策舆论监督机制等。二是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估体系,构建了导向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机制。三是实行县级领导包项目、包重点工程责任制,“三天一调度、一周一推进、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核”,并成立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用有效的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办法,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政绩考核办法。

  二、山西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习近平同志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的目标,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由于历史上对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分依赖,导致山西目前集生态脆弱、结构性污染和增长粗放于一体,生态治理历史欠账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仍然很大,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还需持续完善。一是当前全省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的地方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距离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二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和资源协调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协同推进工作的合力不够强,政府主导、全员参与、部门协调的工作格局有待全面构建。

  推荐阅读:《生态经济》关注全球生态经济领域的热点事件,唤起全民生态意识,传播生态经济知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瞩目,成为领导实施生态与社会可持发展战略决策的参谋;企业通过保护、开发生物资源创造生态财富的助手;广大读者关心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家园的益友。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山西资源型县域生态治理的 实践与启示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5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