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21-03-13浏览:

  在区域协调发展总战略下,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之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观在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又一重要实践途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观的实质内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则进一步创新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环境保护论文

  (一)区域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生产要素总是要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受到其制约,于是必定产生地域分工与协作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分工与协作紧密相关,协作密切的前提是分工越来越细,当然,分工与协作不仅存在于生产部门之间,区域经济也有分工与协作。“各地域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工與协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时期,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等因素是产生地域分工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越是自然禀赋好的区域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于是区域间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与扩大。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在区域空间布局中合理安排各生产部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生产力合理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鉴于资源配置模式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生产力平衡布局的重要性。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强大的国家力量统一配置生产力,逐步消除区域发展差异。恩格斯指出:“从大工业在全国尽可能平衡的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所以这方面来说,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也不是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无产阶段夺取国家政权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自学的组织所代替”。因此,注定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有更高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通过合理布局生产力,克服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共同富裕的提出与区域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讨论息息相关。资本主义经济为实现区域发展的效率,往往以牺牲公平为代价,于是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区域的失衡与差距问题。而区域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运动的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区分无产阶段运动与非无产阶段运动的根本。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社会主义要实现的区域空间上的平等与效率兼容,就必须考虑对空间的合理再分配。因此,必须重视区域经济发展,注重实现区域内全体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二、中国特色区域发展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总基调: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基于这一根本宗旨,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几代领导人都一直把减少及消除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毛泽东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中。在谈到“正确处理沿海与内地关系”时,他特别强调要通过沿海工业的发展带动内地工业发展,以缩小两个区域间的差距。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尤其是关于“第二个大局”的论述已经充分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思想,其重要含义之一就是避免区域发展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开门见山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一次谱写了以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为特征的中国特色区域发展理论的新篇章。

  (二)辩证法:全国一盘棋,利用不平衡实现相对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特征,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经济二元结构在更大空间的表现。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波浪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如果说发展不平衡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的直接结果,那么从不平衡发展到实现相对平衡发展,必须运用好“两只手”的共同力量,否则单纯依靠市场的调节,那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共同作用,实现“全国一盘棋”。

  (三)战略布局:因地施策,统分结合,动态调整。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的“沿海”“内陆”到“三大地带”的划分,到2000年以后的“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版块的提出,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长三角、黄河流域”等战略部署的发展过程。总体思路是按不同类型区域为主体的战略布局,随着区域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不同,区域空间的范围和发展重点动态调整。

  三、区域协调视域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一)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1.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标北京、天津、河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坐标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包括了经济发达省区、经济落后省区及中部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在于形成三个地区之间的整体发展框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于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和协同创新。从以上几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布局可以明显看出,在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前,国家整个空间发展架构主要支撑是由长江经济带横向轴带和沿海地区纵向轴带构成,而作为我国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则似乎被遗忘在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规划中。

  推荐阅读:环境保护论文投稿的sci有哪些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5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