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19-11-15浏览:次
据了解,2017年北京全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约2.5万吨,而全市26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处理能力仅约2.4万吨,处理量跟不上源源不断的垃圾产量。如今,垃圾分类工作被北京市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计划2020年底实现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90%以上。
推荐阅读:《林业与环境科学(原:广东林业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广东省林学会;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
曾经承担了北京市四分之一再生资源处理能力的昌平区东小口镇,是知名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它们为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了城市功能改造,曾经脏乱差的垃圾处理站也变身全体系、信息化、人性化的新型垃圾分类分拣中心。8月底,记者走进其中有代表性的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8月30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慕名来到位于昌平区的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采访,这里也是北京的第一家垃圾分类科普基地。
爱分类公司的总经理徐源鸿今年34岁,家住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从家到工作地点——位于昌平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徐源鸿每天上班的行进方向正好跟大部分上班族相反,因此一路畅通。徐源鸿所做的事业也跟一般“85后”年轻人大相径庭。他意气风发地对《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说:“我希望能打造一条全程看不见垃圾的‘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
在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的废品回收市场,徐源鸿曾跟随父亲在那里住过12年。那片区域一度承载了整个北京市近1/4的再生资源集中回收量,活跃着数万名废品回收人员。如今,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提升,产业的升级改造,许多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废品回收市场被取缔,许多从事废品回收的人也离开北京或者换了行当。徐源鸿却选择了坚守,研究生毕业的他想把新理念、新科技、新实践,带入这个将焕发生机的老行业。
干湿分离、上门服务 让垃圾分类变简单
“你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吗?”一见面,徐源鸿就冷不丁地问了记者一句。同样的问话,徐源鸿曾经问过《人民日报》记者。看到记者面露难色,徐源鸿笑着说:“这也是垃圾分类难题的症结所在,‘爱分类’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上门服务+物质激励的方式掐准这个死穴。居民只需要在源头简单地将干湿垃圾分开,平时预约好上门服务时间,让工作人员带走每周攒的快递包装等各种干垃圾,就能得到0.8元/公斤的分类环保金奖励。”“我不是购买居民的垃圾,是对他们前期做分类的一个引导奖励,如果分类做得不好,这个奖励会扣除,而且后期这个奖励会逐渐减少,直至没有,甚至未来居民要交生活垃圾处理费用。”
具体来讲,就是居民通过爱分类微信公众号、小程序、400电话等方式预约上门回收干垃圾,实名制回收员会现场称重、贴溯源二维码,并发给居民每公斤干垃圾8毛钱的环保金作为奖励。对于湿垃圾,则鼓励居民主动到交投点来投递,公司也给予环保积分奖励。环保金可以在小区的超市、菜店以及“爱分类”网上商城使用。在整个垃圾分类过程中,通过专业运输和智能物流实现快捷转运,居民全程看不到垃圾。这就是徐源鸿要实现的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
由于有溯源二维码,若是居民的分类不够精确,误将湿垃圾放到干垃圾回收袋,“爱分类”也会不留情面地扣除环保金。“当然,我们会和居民进行沟通,多数时候的确是大意了,一般有了一次分类投放不合格的情况就不会出现第二次。”徐源鸿说,甚至有居民不小心将不该扔的物品扔了,也能通过溯源二维码迅速找回。
“人家是富二代,你却是个废二代”
回顾过去的垃圾分类,却不是这般模样。
其实,1957年《北京日报》就曾报道过“垃圾分类”的概念,介绍那时的北京人会把牙膏皮、橘子皮、碎玻璃、旧报纸等分门别类,送到国营废品站卖钱。这是大家最早接触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概念。
徐源鸿的父亲徐铭骏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北京做废品回收买卖的,在他开的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被取缔时,他已经在那里干了快20年了。据徐铭骏介绍说,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是北京废品回收行业的集散地,附近的家家户户都干这一行,租一处简陋的平房,废品回收生意就能做起来。虽然环境差、污染大,但因为生意好做,这里也聚集起了规模不小的人群。不少孩子跟着父母辗转奔波,一些孩子长大了也从事父母辈同样的工作。
徐源鸿在跟着父亲的12年里耳濡目染,对废品回收这个行业算是“门儿清”,也充满了感情。不过,后来上了大学念了研究生的徐源鸿直言,自己也曾一度讳言家人从事的工作,“總觉得废品回收是个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有小伙伴取笑我说,人家都是官二代,富二代,你却是个废二代。”
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被取缔后,绝大多数废品回收人员离开了北京。按说,徐源鸿是最应该选择离开的,作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大学生,他大可以从事一些“高大上”的行当。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徐源鸿却主动接了父亲的班,只不过,他是以另一种方式“接班”的。
“人人制造垃圾,人人讨厌垃圾,少有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在这个领域创业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徐源鸿说,自己创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父辈那里几十年的经验他想传承下来,二是他深度了解这个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觉得自己能够借助互联网科技,将最新管理经验带进这个“接地气”的行业,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废品站变成大型分拣中心
“当年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被取缔时,我绝对支持,因为谁也不愿看到环境脏乱差、技术设备落后、安全隐患丛生的废品市场。”徐源鸿说,“不过,不管城市发展到什么程度,废品回收都是必备的功能,所以我们重新设计了一个绿色、规范、科学的分拣中心。”
徐源鸿带着《环境与生活》记者参观了“爱分类”分拣中心的分拣流程。走进分拣中心车间,虽然外面是32摄氏度的气温,记者却没有闻见任何垃圾的气味,只见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工作着。
与当年的东小口废品市场不同,“爱分类”的封闭式分拣中心干净明亮,拥有全品类的后端加工处理能力,建成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低负值资源、废家电6大专业化分拣车间。将干垃圾回收到分拣中心后,专业人员会将干垃圾回收袋里的废塑料、纺织品、纸类、金属、玻璃、有害垃圾再进行分类,并打包送至相关利废企业,资源化利用率可以达到95%以上。据介绍,分拣中心将生活垃圾精分为50类,通俗说就是“居民简单分,企业精细分”。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北京“爱分类”公司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打造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49378.html